磁晶各向異性能
磁晶各向異性能是全國科學技術名詞審定委員會公布的科技類名詞。
在漢字的歷史上,人們通常把秦代之前留傳下來的篆體文字和象形文字稱為「古文字[1]」,而將隸書和之後出現的字體稱為「今文字」。因此,「隸變[2]」就成為漢字由古體(古文字)演變為今體(今文字)的分界線。
目錄
名詞解釋
磁晶各向異性: 在磁性物質中,自發磁化主要來源於自旋間的交換作用,這種交換作用本質上是各向同性的,如果沒有附加的相互作用存在,在晶體中,自發磁化強度可以指向任意方向而不改變體系的內能。實際上在磁性材料中,自發磁化強度總是處於一個或幾個特定方向,該方向稱為易軸。當施加外場時,磁化強度才能從易軸方向轉出,此現象稱為磁晶各向異性。
晶體中原子排列的各向異性導致磁性的各向異性
宏觀描述
單晶體: 原子離子按同一方式 有規則地周期性排列組成的固體。
多晶體:由許多取向不同的單晶體組成的固體。
磁化功
定義:鐵磁體磁化時所需要的磁化能。
沿鐵磁晶體不同的晶軸方向上,磁化到飽和時所需要的磁化能不同
感生磁各向異性的定義:
許多鐵磁性合金與鐵氧體中,通過對磁體施以某種方向性處理的工藝,可以感生出磁各向異性。這類處理方式:磁場作用下的熱處理、應力作用下的熱處理及冷軋等 。
其中磁場熱處理是強磁材料在 溫度下,處於外磁場中退火;退火目的是降低硬度;消除殘餘應力,穩定尺寸,減少變形,消除組織缺陷。冷軋是指,經過連續冷變形而引起的冷作硬化使材料的強度、硬度上升、韌塑指標下降 。
分類:1、生長感生磁向異性 2、應力感生磁向異性 3、磁場感生磁向異性
交換各向異性
將強磁性的Co微粒表面進行微弱氧化,形成薄層CoO,由於Co是鐵磁性的,而CoO是反鐵磁性的,在Co和CoO界面就有交換作用,當磁場熱處理 後,由此引起交換各向異性(做成磁帶,錄音效果好)。
Maiklejohn與Bean發現,顆粒直徑為10-100nm的輕微氧化的Co粉,在磁場下從室溫冷卻到77K時,表現出單向各向異性。這種各向異性,驅使磁化強度沿着冷卻時所加的外場方向。
參考文獻
- ↑ 什麼是古文字,古文字是如何識別出來的,搜狐,2021-03-26
- ↑ 隸變,變什麼了?,搜狐,2021-05-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