磐安櫻桃
磐安櫻桃 |
中文學名:磐安櫻桃 拉丁學名:Phyllanthus clarkei Hook. f. 界:植物界 門:被子植物門 綱:木蘭綱 目:大戟目 科:大戟科 屬:葉下珠屬[1] |
磐安櫻桃是介於浙閩櫻和迎春櫻之間的一個新物種,並命名為磐安櫻。這是植物王國里第一個以磐安命名的植物物種。
國際生物學頂尖SCI雜誌《PLOS one》上正式發表了由我縣大盤山國家級自然保護區高級工程師陳子林、杭州師範大學博士金孝鋒等專家學者撰寫的學術論文,介紹了他們在對保護區生態學、群落學、區系學等學科綜合考察研究時發現的一個櫻屬新種,並命名為磐安櫻(Prunus pananensis Z. L. Chen, W. J. Chen & X. F. Jin)。
這是植物王國里第一個以磐安命名的植物物種。
目錄
考察發現新物種
大盤山國家級自然保護區工作人員經常對保護區內的各類植物進行動態考察與監測。2010年4月,陳子林一行在保護區內考察時,發現在一個山谷里有一株櫻桃小枝毛比較多,葉子質地為膜質,托葉分列形狀也和普通櫻桃不太一樣。陳子林覺得這個品種很特別,就採集了這種植物標本帶回實驗室研究。他與杭州師範大學博士金孝鋒聯繫時,恰逢國際上一位知名的「櫻屬」研究專家來考察,陳子林把標本給專家和金孝鋒博士看後,他們都表示這個品種值得進一步研究。當年5月上旬,陳子林陪同金孝鋒博士第二次在保護區內找到了這種植物。這時該樹上長出了青色的果實,尚未成熟。6月初左右,陳子林第三次尋找這種植物時,發現其果實已經成熟掉落。
此後,陳子林和其他科研人員跑了高二、維新等五六個鄉鎮,到生長環境類似的地方尋找這種植物的蹤跡。結果在大盤山山脈周邊均有發現,只不過在大盤山自然保護區內數量最多,約有幾百棵。
這種植物的形態特徵與浙閩櫻有些相似,因此在此之前,有些專家誤認為它就是浙閩櫻。陳子林之前對浙閩櫻的特徵並不熟悉,正是這種不熟悉,使得他對這一植物的不同特徵格外敏感,並將其列入疑似新種的研究計劃。
新物種的確立需要經過縝密、系統的科學研究。陳子林等科研人員進行了多次野外觀察,歷時一年,採集了這一野生櫻桃品種發芽、開花、結果等各個不同時期的標本,研究它的生長周期,了解其生物特性。除此之外,陳子林和他的團隊還在現代實驗室用分子標記技術進行分析研究,對這種櫻桃和其他相似品種進行分子標記、DNA序列測定等,最終認定這一櫻屬植物是介於浙閩櫻和迎春櫻之間的一個新物種,並命名為磐安櫻。
從2010年4月發現新物種到2012年,陳子林團隊歷時3年的野外觀察與研究終於結束,並形成了研究成果。他們把研究成果寫成論文,投給了在生物類國際學術刊物中排名全世界第8位的國際生物學權威學術雜誌《PLOS ONE》。因為論文材料豐富,研究方法科學,數據可靠,兩個月後,團隊就收到了雜誌編輯部的反饋,編輯部組織了審稿專家對論文進行審查,審查後表示在45天內將論文稍作修改後就可以採用並刊發。陳子林團隊在半個月內就完成了修改稿,2013年1月,論文正式刊發,磐安櫻作為一個新物種的地位正式確立。
磐安櫻的重要意義
磐安櫻和一般櫻桃的花色差不多,大多為粉紅色或白色,但花的形態結構不太一樣,呈卵狀橢圓形或橢圓狀長圓形,花果期為3~5個月。核果未成熟時為綠色,成熟時呈黑色,與車厘子相似,這也與平常紅色或黃色的櫻桃果實不同。果實的成熟期約在每年的5月底,比一般的櫻桃要晚,等到一般的櫻桃下市後,磐安櫻才成熟。磐安櫻的果實較大,一般野生櫻桃果徑為5毫米左右,磐安櫻可以達到7~8毫米。更為重要的是,磐安櫻味道甜美,不酸不膩,比一般的櫻桃口感要好得多。目前在大盤山自然保護區內發現的磐安櫻約有兩三百棵,經過觀測和估計,全縣磐安櫻的總量可能達到1000棵以上。
對於命名,國際上的慣例是,一個新的物種,誰先發現誰就有命名權。在命名過程中,有的是以發現地來命名,比如浙閩櫻,最早是在浙江南部和福建地區被發現的;有的是用形態特徵來命名;還有一些是為了紀念在某個研究領域內取得顯著成績的植物學專家的名字命名。在為磐安櫻命名的過程中,陳子林起初想採用「大盤山櫻」,但隨着其他地區這種櫻桃的陸續發現,陳子林覺得「磐安櫻」更加合適,這也是第一次以「磐安」命名的植物品種,在整個浙中地區來說,也是非常少見的。「『磐安櫻』不僅確立了這一獨特物種在植物學界的地位,同時也提高了磐安在生物多樣性研究領域的知名度。」陳子林說。
接下來,陳子林和他的團隊還將對磐安櫻進行種群生態學方面的研究,研究磐安櫻的數量動態與環境相互作用關係等。如果將來有條件,還可以將磐安櫻人工馴化,進行人工育種,將磐安櫻進行開發利用。一方面,磐安櫻的果實很漂亮,有一定的觀賞價值,可用於園林綠化。另一方面,磐安櫻口感佳、品質好,但果實個頭和產量不如人工種植的櫻桃品種。如果將野生的磐安櫻馴育為家種,就可以有一定的產量,進而開發出一種新水果。2011年,保護區內的磐安櫻產量為歷年最多,陳子林最近與氣象局聯繫,希望能夠分析那一年開花期、果期當地氣候變化情況,用以研究能適宜磐安櫻結實率高的氣候,為以後製造育種的人工環境做準備。
10年發現「一果兩花」
大盤山國家級自然保護區是目前我國唯一以野生藥用植物種質資源為保護對象的保護區,總面積4558公頃。十年來,經過保護區和科研工作者的努力,保護區內已經發現3個新物種,陳子林把他們稱為大盤山的「一果兩花」。
以往,由於磐安沒有出名的山脈,很少有植物學專家到磐安考察。大盤山國家級自然保護區確立後,吸引了一批專家進山考察,磐安的生物多樣性逐漸走向了大眾視野。2005年3月,大盤山自然保護區管理局聯合浙江生物多樣性研究中心、杭州植物園、浙江省中醫藥大學等多家科研機構,共同對大盤山保護區內的植物種質資源、藥用植物資源、珍稀植物資源、森林植被類型、昆蟲等10個專題進行綜合考察。
科考隊員經過一年的野外考察,採集製作了2000多份動植物、昆蟲、大型真菌標本,拍攝了1000多張圖片,撰寫了12個專題研究報告,第一次系統地摸清了大盤山自然保護區的生物多樣性。據統計,大盤山自然保護區共有植物種數1638種,其中藥用植物1074種,占我省藥用植物種數的60.17%,占全國藥用植物種數的9.64%。同時,發現了大膠鼓、尼泊爾老鸛草、毛凍綠、羽葉蛇葡萄、長瓣短柱茶等5個浙江分布新記錄,證實了大盤山為國家首批二級重點保護植物———七子花的全球分布中心。
在綜合考察中,考察組發現了一個小果薔薇的變種,具有較高的藥用價值,專家組將其命名為「大盤山薔薇」。這是第一次在磐安縣內發現新物種。2010年4月,在大盤山海拔300~500米處,研究人員開展生物多樣性調查時,還發現了植物新物種「大盤山薹草」,其研究成果在《北歐植物學雜誌》上發表。現在,磐安櫻成了第三個被發現的新物種。十年就發現了三個新物種,陳子林和他的團隊並沒有馬虎對待,每一個新物種從發現到最終確立都經過了大量的考察和實驗。由於要尋找其他相似品種做比較,研究人員常常要跋涉到很遠的地方採集標本。陳子林說,這是一個良好的開局,為我縣的物種多樣性研究打開了一個新的突破口。目前,陳子林和他的團隊又發現了兩個疑似新種,其中一個預計來年年底就能夠出結果,屆時,大盤山也許又能再添一個新物種。
新物種的發現很重要,珍稀物種的保護也同樣得到了陳子林和其他科研人員的重視。華頂杜鵑是由植物學家丁炳揚、方雲億於1990年發表的杜鵑花屬的一個新種,當前種群數量極少,已被列入了浙江省極小種群保護名錄,是一種珍貴的稀有物種。在之前的考察中,大盤山自然保護區內只發現了30幾棵,這是除華頂杜鵑的模式標本採集地天台縣華頂山後的國內第二處自然分布地。在經過進一步的考察後,目前可以確定在保護區內有華頂杜鵑1000多棵,遠遠超過了天台山。目前,大盤山自然保護區管理局正式確立了華頂杜鵑資源保護和開發利用可行性研究課題,從種群生態學、遺傳多樣性及保護策略、人工繁育技術等方面對其進行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