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啟主選單

求真百科

磺胺嘧啶,本品為白色或類白色的結晶或粉末;無臭,無味,遇光色漸變暗。本品在乙丙酮中微溶,在水中幾乎不溶;在氫氧化鈉試液或氨試液中易溶,在稀鹽酸中溶解。

磺胺嘧啶

目錄

藥理作用

具有廣譜及較強抗菌活性,對革蘭陽性及陰性菌均有抑制作用,可用於腦膜炎雙球菌、肺炎球菌、淋球菌、溶加鏈球菌感染的治療,能通過血腦屏障進入腦脊液,曾被用於治療流行性腦膜炎的首選藥。抗菌機制是通過與對氨基苯甲酸(PABA)競爭細菌的二氫葉酸合成酶,導致細菌體內葉酸合成受阻而使細菌的生長、繁殖受挫。本品屬中效磺胺,對非產酶金葡菌、化膿性鏈球菌、肺炎鏈球菌、大腸埃希菌、克雷伯菌屬、沙門菌屬、志賀菌屬等腸桿菌科細菌、淋球菌、腦膜炎球菌、流感嗜血桿菌具有抗菌作用,此外在體外對沙眼衣原體、星形奴卡菌、瘧原蟲和弓形蟲也有抗微生物活性。

本品抗菌活性同磺胺甲噁唑。但近年來細菌對本品的耐藥性增高,尤其是鏈球菌屬、奈瑟菌屬以及腸桿菌科細菌。磺胺類為廣譜抑菌劑。本品在結構上類似對氨基苯甲酸(PABA),可與PABA競爭性作用於細菌體內的二氫葉酸合成酶,從而阻止PABA作為原料合成細菌所需的葉酸,減少了具有代謝活性的四氫葉酸的量,而後者則是細菌合成嘌呤、胸腺嘧啶核苷和脫氧核糖核酸(DNA)的必需物質,因此抑制了細菌的生長繁殖。本品為白色或微黃色片;遇光色漸變深。[1]

動力學

口服易吸收,3~4h達血藥濃度峰值,腦脊液中濃度可達血濃度的70%,血中蛋白結合率約45%,t1/2為8~13h,24h後30%~40%以原形、15%~30%以乙酰化形式自尿中排出。本品口服後易自胃腸道吸收,約可吸收給藥量的70%以上,但吸收較緩慢,給藥後3~6小時血藥濃度達峰值,單次口服2g後游離血藥峰濃度約為30~60mg/L。本品在體內分布與磺胺異噁唑相仿,可透過血-腦脊液屏障,腦膜無炎症時,腦脊液中藥物濃度約為血藥濃度的50%,腦膜有炎症時,腦脊液中藥物濃度約可達血藥濃度的50%~80%。

該藥的消除半衰期在腎功能正常者約為8~13小時,腎功能衰竭者消除半衰期延長,給藥後48~72小時內以原形自尿中排出給藥量的60%~85%。藥物在尿中溶解度低,易發生結晶尿。腹膜透析不能排出本品.血液透析僅中等度清除該藥。本品的蛋白結合率為38%~48%。[2]

適應症

用於腦膜炎球菌所致腦膜炎的預防及治療,也可用於上呼吸道感染、中耳炎、痛、癤及產褥熱等疾病的治療。磺胺類藥屬廣譜抗菌藥,但由於目前許多臨床常見病原菌對該類藥物耐藥,故僅用于敏感細菌及其他敏感病原微生物所致的感染。磺胺嘧啶(不包括該類藥與甲氧苄啶的複方製劑)的適應症為:

1、敏感腦膜炎球菌所致的流行性腦脊髓膜炎的治療和預防。 2、與甲氧苄啶合用可治療對其敏感的流感嗜血桿菌、肺炎鏈球菌和其他鏈球菌所致的中耳炎及皮膚軟組織等感染。

3、星形奴卡菌病。

4、對氯喹耐藥的惡性瘧疾治療的輔助用藥。

5、為治療沙眼衣原體所致宮頸炎和尿道炎的次選藥物。

6、治療由沙眼衣原體所致的新生兒包含體結膜炎的次選藥物。

用法用量

一般感染,口服,成人首劑2g,以後1g/次,2次/d。兒童每日150mg/kg,分4次服用。治療流腦,口服,成人每日100mg/kg,分4次服用;兒童每日100mg~200mg/kg;肌注或靜注,成人1~2g/次,3~4次/d。兒童每日100mg~200mg/kg,分3~4次。

不良反應

輕者可出現噁心、嘔吐及眩暈等副作用,但不影響用藥,過敏性反應以藥熱、皮疹為多見,偶見剝脫性皮炎、光敏性皮炎、重症多形紅斑等嚴重反應。長期大劑量服用可出現粒細胞減少、血小板減少、偶見再生障礙性貧血和肝損害。本品大劑量服萘期間,在腎及尿道可能出現原藥乙酰化物結晶而導致結晶尿、甚至血尿,因此服藥期需多飲水,必要時同服碳酸氫鈉以增加藥物排泄,降低對腎臟的不良作用。

1、過敏反應較為常見,可表現為藥疹,嚴重者可發生滲出性多形紅斑、剝脫性皮炎和大皰表皮鬆解萎縮性皮炎等;也有表現為光敏反應、藥物熱、關節及肌肉疼痛、發熱等血清病樣反應。

2、中性粒細胞減少或缺乏症、血小板減少症及再生障礙性貧血。患者可表現為咽痛、發熱、蒼白和出血傾向。

3、溶血性貧血及血紅蛋白尿。缺乏葡萄糖6-磷酸脫氫酶患者應用磺胺藥後易發生,在新生兒和小兒中較成人為多見。

4、高膽紅素血症和新生兒核黃疸。由於磺胺藥與膽紅素競爭蛋白結合部位。可致游離膽紅素增高。新生兒肝功能不完善,故較易發生高膽紅素血症和新生兒黃疸,偶可發生核黃疸。

5、肝臟損害。可發生黃疸、肝功能減退,嚴重者可發生急性肝壞死。

6、腎臟損害。可發生結晶尿、血尿和管型尿。偶有患者發生間質性腎炎或腎小管壞死等嚴重不良反應。

7、噁心、嘔吐、胃納減退、腹瀉、頭痛、乏力等,一般症狀輕微,不影響繼續用藥。偶有患者發生艱難梭菌腸炎,此時需停藥。

8、甲狀腺腫大及功能減退偶有發生。

9、中樞神經系統毒性反應偶可發生,表現為精神錯亂、定向力障礙、幻覺、欣快感或抑鬱感。一旦出現均需立即停藥。本品所致的嚴重不良反應雖少見,但可致命,如滲出性多形紅斑、剝脫性皮炎、大皰表皮鬆解萎縮性皮炎、暴發性肝壞死、粒細胞缺乏症、再生障礙性貧血等血液系統異常。治療時應嚴密觀察,當皮疹或其他反應早期徵兆出現時即應立即停藥。

禁忌

1、對磺胺類藥物過敏者禁用。

2、孕婦、哺乳期婦女禁用。

3、小於2個月以下嬰兒禁用。

4、肝、腎功能不良者禁用。

注意事項

1、下列情況應慎用:缺乏葡萄糖-6-磷酸脫氫酶、血卟啉症、失水、休克和老年患者。

2、交叉過敏反應。對一種磺胺藥呈現過敏的患者對其他磺胺藥可能過敏。

3、對呋塞米、碸類、噻嗪類利尿藥、磺脲類、碳酸酐酶抑制藥呈現過敏的患者,對磺胺藥亦可過敏。

4、每次服用本品時應飲用足量水分。服用期間也應保持充足進水量,使成人每日尿量至少維持在1200ml以上。如應用本品療程長,劑量大時除多飲水外宜同服碳酸氫鈉。

5、治療中須注意檢查:(1)全血象檢查,對接受較長療程的患者尤為重要。(2)治療中定期尿液檢查(每2~3日查尿常規一次)以發現長療程或高劑量治療時可能發生的結晶尿。(3)肝、腎功能檢查。

6、嚴重感染者應測定血藥濃度,對大多數感染性疾患游離磺胺濃度達50~150μg/ml(嚴重感染120~150μg/ml)可有效。總磺胺血濃度不應超過200μg/ml,如超過此濃度,不良反應發生率增高。

7、由於本品在尿中溶解度低,出現結晶尿機會增多。故一般不推薦用於尿路感染的治療。

8、不可任意加大劑量、增加用藥次數或延長療程,以防蓄積中毒。

9、由於本品能抑制大腸桿菌的生長,妨礙B族維生素在腸內的合成,故使用本品超過一周以上者,應同時給予維生素B以預防其缺乏。由於磺胺藥可與膽紅素競爭在血漿蛋白上的結合部位,而新生兒的乙酰轉移酶系統未發育完善,磺胺游離血濃度增高,以致增加了核黃疸發生的危險性,因此該類藥物在新生兒及2個月以下嬰兒屬禁忌。A本品可穿過血胎盤屏障至胎兒體內,動物實驗發現有致畸作用。

10、人類研究缺乏充足資料,孕婦宜避免應用。B本品可自乳汁中分泌,乳汁中濃度約可達母體血藥濃度的50%~100%,藥物可能對乳兒產生影響。本品在葡萄糖-6-磷酸脫氫酶缺乏的新生兒中的應用有導致溶血性貧血的可能。鑑於上述原因,哺乳期婦女不宜應用本品。老年患者應用本品發生嚴重不良反應的機會增加。如嚴重皮疹、骨髓抑制和血小板減少等是老年人嚴重不良反應中常見者。因此老年患者宜避免應用,確有指征時需權衡利弊後決定。

過量處理

磺胺血濃度不應超過200μg/ml,如超過此濃度,不良反應發生率增高,毒性增強。

相互作用

1、合用尿鹼化藥可增加本品在鹼性尿中的溶解度,使排泄增多。

2、不能與對氨基苯甲酸同用,對氨基苯甲酸可代替本品被細菌攝取,兩者相互拮抗。也不宜與含對氨苯甲酰基的局麻藥如普魯卡因、苯佐卡因、丁卡因等合用。

3、與口服抗凝藥、口服降血糖藥、甲氨蝶呤、苯妥英鈉和硫噴妥鈉同用時,上述藥物需調整劑量,因本品可取代這些藥物的蛋白結合部位,或抑制其代謝,以致藥物作用時間延長或毒性發生。

4、與骨髓抑制藥同用時可能增強此類藥物潛在的毒副作用。如有指征需兩類藥物同用時,應嚴密觀察可能發生的毒性反應。

5、與避孕藥(口服含雌激素者)長時間合用可導致避孕的可靠性減小,並增加經期外出血的機會。

6、與溶栓藥合用時可能增大其潛在的毒性作用。

7、與肝毒性藥物合用時可能引起肝毒性發生率的增高。對此類患者尤其是用藥時間較長及以往有肝病史者應進行嚴密的監測。

8、與光敏感藥物合用時可能發生光敏感的相加作用。

9、接受本品治療者對維生素K的需要量增加。

10、不宜與烏洛托品合時用,因烏洛托品在酸性尿中可分解產生甲醛,後者可與本品形成不溶性沉澱物,使發生結晶尿的危險性增加。

11、本品可取代保泰松的血漿蛋白結合部位,兩者合用時可增加保泰松的作用。

12、因本品有可能干擾青黴素類藥物的殺菌作用,最好避免與此類藥物同時應用。

13、磺吡酮與本品合用時可減少本品自腎小管的分泌,導致血藥濃度升高而持久或產生毒性,因此在應用磺吡酮期間或應用其治療後可能需要調整本品的劑量。

製劑

片劑:500mg;合劑:10%;注射劑(鈉鹽):400mg/2m1,1g/5m1。

針劑製品

磺胺嘧啶鈉注射液,類別西醫藥物。

藥理作用

本品為中效磺胺類抗菌藥,對許多革蘭陽性和陰性菌均具抗菌作用。對非產酶金黃色葡萄球菌、化膿性鏈球菌、肺炎鏈球菌、大腸埃希菌、克雷伯菌屬、沙門菌屬、志賀菌屬、淋病奈瑟菌、腦膜炎奈瑟菌、流感嗜血桿菌具有抗菌作用,此外在體外對沙眼衣原體、星形奴卡菌、瘧原蟲和弓形蟲也有活性。本品抗菌活性同磺胺甲惡唑。但近年來細菌對本品的耐藥性增高,尤其是鏈球菌屬、奈瑟菌屬以及腸桿菌科細菌。本品在結構上類似對氨基苯甲酸(PABA),可與PABA競爭性作用於細菌體內的二氫葉酸合成酶,從而阻止PABA作為原料合成細菌所需的葉酸,減少了具有代謝活性的四氫葉酸的量,而後者則是細菌合成嘌呤、胸腺嘧啶核苷和脫氧核糖核酸(DNA)的必需物質,因此抑制了細菌的生長繁殖。本品為無色或微黃色的澄明液體;遇光易變質。

動力學

本品吸收後廣泛分布於全身組織和體液,後者包括胸膜液、腹膜液、滑膜液和房水等,易透過血腦屏障,腦膜無炎症時,腦脊液中藥物濃度約為血藥濃度的50%,腦膜有炎症時,腦脊液中藥物濃度約約可達血藥濃度的50%~80%,也易進胎兒血循環。本品的消除半衰期在正常腎功能者約為10小時,腎功能衰竭者可達34小時。給藥後48~72小時內以原形藥物自尿中排出給藥量的60%~85%。本品的蛋白結合率為38%~48%。

適應症

本品主要用于敏感腦膜炎奈瑟菌所致的腦膜炎患者的治療。也可用於治療:1.對其敏感的流感嗜血桿菌、肺炎鏈球菌和其他鏈球菌所致的急性支氣管炎、輕症肺炎。2.星形奴卡菌病。3.對氯喹耐藥的惡性瘧疾治療的輔助用藥。4.與乙胺嘧啶聯合用藥治療鼠弓形蟲引起的弓形蟲病。

用法用量

本品需用無菌注射用水或生理鹽水稀釋成5%的溶液,緩慢靜脈注射;靜脈滴注濃度≤1%。治療嚴重感染如流行性腦脊髓膜炎,成人靜脈注射劑量為,首劑50mg/kg,繼以每日100mg/kg,分3~4次靜脈滴注或緩慢靜脈注射。2個月以上小兒一般感染,本品劑量為每日50~75mg/kg,分2次應用;流行性腦脊髓膜炎者劑量為每日100~150mg/kg,分3~4次靜脈滴注或緩慢靜脈注射。

不良反應

1、過敏反應較為常見,可表現為藥疹,嚴重者可發生滲出性多形紅斑、剝脫性皮炎和大皰表皮鬆解萎縮性皮炎等;也有表現為光敏反應、藥物熱、關節及肌肉疼痛、發熱等血清病樣反應。

2、中性粒細胞減少或缺乏症、血小板減少症及再生障礙性貧血。患者可表現為咽痛、發熱、蒼白和出血傾向。

3、溶血性貧血及血紅蛋白尿。缺乏葡萄糖6-磷酸脫氫酶(G-6PD)患者應用磺胺藥後易發生,在新生兒和小兒中較成人為多見。

4、高膽紅素血症和新生兒核黃疸。由於磺胺藥與膽紅素競爭蛋白結合部位。可致游離膽紅素增高。新生兒肝功能不完善,故較易發生高膽紅素血症和新生兒黃疸.偶可發生核黃疸。

5、肝臟損害。可發生黃疸、肝功能減退,嚴重者可發生急性肝壞死。

6、腎臟損害。可發生結晶尿、血尿和管型尿。偶有患者發生間質性腎炎或腎管壞死的嚴重不良反應。

7、噁心、嘔吐、胃納減退、腹瀉、頭痛、乏力等,一般症狀輕微,不影響繼續用藥。偶可發生艱難梭菌腸炎,此時需停藥。

8、甲狀腺腫大及功能減退偶有發生。

9、中樞神經系統毒性反應偶可發生,表現為精神錯亂、定向力障礙、幻覺、欣快感或抑鬱感。一旦出現均需立即停藥。本品所致的嚴重不良反應雖少見,但可致命,如滲出性多形紅斑、剝脫性皮炎、大皰表皮鬆解萎縮性皮炎、暴發性肝壞死、粒細胞缺乏症、再生障礙性貧血等血液系統異常。治療時應嚴密觀察,當皮疹或其他反應早期徵兆出現時即應立即停藥。

禁忌

1、對磺胺類藥物過敏者禁用。2、孕婦、哺乳期婦女禁用。3、小於2個月以下嬰兒禁用。4、嚴重肝、腎功能不良者禁用。

注意事項

1、交叉過敏反應。對一種磺胺藥呈現過敏的患者對其他磺胺藥也可能過敏。

2、嚴重感染者應測定血藥濃度,對大多數感染性疾患游離磺胺濃度達50~150μg/ml(嚴重感染120~150μg/ml)可有效。總磺胺血濃度不應超過200μg/ml,如超過此濃度,不良反應發生率增高。

3、對呋塞米、礬類、噻嗪類利尿藥、磺脲類、碳酸酐酶抑制藥呈現過敏的患者,對磺胺藥亦可過敏。

4、應用磺胺藥期間多飲水,保持高尿流量,以防結晶尿的發生,必要時亦可服藥鹼化尿液。

5、本品僅供重病人應用,病情改善後應儘早改為口服給藥,不宜做皮下與鞘內注射。由於磺胺藥可與膽紅素競爭在血漿蛋白上的結合部位,而新生兒的乙酰轉移酶系統未發育完善,磺胺游離血濃度增高,以致增加了核黃疸發生的危險性,因此該類藥物在新生兒及2個月以下嬰兒屬禁忌。A本品可穿過血胎盤屏障至胎兒體內,動物實驗發現有致畸作用。

6、下列情況應慎用:缺乏葡萄糖6-磷酸脫氫酶、血卟啉症、失水、愛滋病、休克和老年患者。

7、新生兒患者和2個月以內嬰兒除治療先天性弓形蟲病時可作為乙胺嘧啶聯合用藥外,應屬禁忌。

8、不可任意加大劑量、增加用藥次數或延長療程,以防蓄積中毒。

9、由於本品能抑制大腸桿菌的生長,妨礙B族維生素在腸內的合成,故使用本品超過一周以上者,應同時給予維生素B以預防其缺乏。

10、治療中須注意檢查:(1)全血象檢查,對接受較長療程的患者尤為重要。(2)治療中定期尿液檢查(每2~3日查尿常規一次)以發現長療程或高劑量治療時可能發生的結晶尿。(3)肝、腎功能檢查。

過量處理

磺胺血濃度不應超過200μg/ml,如超過此濃度,不良反應發生率增高,毒性增強。

相互作用

1、合用尿鹼化藥可增加本品在鹼性尿中的溶解度,使排泄增多。

2、不能與對氨基苯甲酸同用,對氨基苯甲酸可代替本品被細菌攝取,兩者相互拮抗。也不宜與含對氨苯甲酰基的局麻藥如普魯卡因、苯佐卡因、丁卡因等合用。

3、與口服抗凝藥、口服降血糖藥、甲氨蝶呤、苯妥英鈉和硫噴妥鈉同用時,上述藥物需調整劑量,因本品可取代這些藥物的蛋白結合部位,或抑制其代謝,以致藥物作用時間延長或毒性發生。

4、與骨髓抑制藥同用時可能增強此類藥物潛在的毒副作用。如有指征需兩類藥物同用時,應嚴密觀察可能發生的毒性反應。

5、與避孕藥(雌激素類)長時間合用可導致避孕的可靠性減小,並增加經期外出血的機會。與溶栓藥合用時可能增大其潛在的毒性作用。

6、與肝毒性藥物合用時可能引起肝毒性發生率的增高。對此類患者尤其是用藥時間較長及以往有肝病史者應進行嚴密的監測。

7、與光敏感藥物合用時可能發生不敏感的相互作用。接受本品治療者對維生素K的需要量增加。

8、不宜與烏洛托品合用,因烏洛托品在酸性尿中可分解產生甲醛,後者可與本品形成不溶性沉澱物,使發生結晶尿的危險性增加。

9、本品可取代保泰松的血漿蛋白結合部位,兩者合用時可增加保泰松的作用。因本品有可能干擾青黴素類藥物的殺菌作用,最好避免與此類藥物同時應用。

10、磺吡酮與本品合用時可減少本品自腎小管的分泌,導致血藥濃度升高而持久或產生毒性,因此在應用磺吡酮期間或應用其治療後可能需要調整本品的劑量。

生產企業

山東健康藥業有限公司、江西萍鄉製藥廠、安徽豐原藥業股份有限公司、上海信誼藥業有限公司、三九萬榮藥業有限責任公司、福州海王福藥製藥有限公司、廣西桂林南藥股份有限公司、新世界海天(信陽)豫南製藥有限公司、東北製藥總廠、廣東南國藥業有限公司、湖北中天愛百顆藥業有限公司、西安第四製藥廠、安徽省合肥第二製藥廠、合肥製藥廠、江蘇黃河藥業股份有限公司、蘭州敦煌製藥廠、昆明保健製藥廠、西安長城製藥廠、陝西省咸陽市第二製藥廠、重慶科瑞製藥有限公司、西南合成製藥股份有限公司、四川合成製藥股份有限公司、貴州六枝大華集團製藥有限公司、貴州凱里製藥有限責任公司、湖南湘易康製藥有限公司。

燒傷治療

在燒傷的臨床治療中遇到的絕大部分患者為Ⅰ度~深Ⅱ度患者,經早期的抗休克、抗感染、支持治療後病情處於相對穩定階段,此時燒傷創面的處理方法對病情的演變至關重要。濕潤燒傷膏以其良好的止痛效果,無損傷,快速液化排除壞死組織,促進肉芽上皮增生等優點,在臨床上已得到了廣泛的應用。同時亦出現了以創面感染為主的種種問題。主要表現在:①抗感染能力較差,應用於深度創面,不可避免地引起感染,延長創面癒合時間。②其說明書中過於強調了對燒傷的療效,處理方法過於簡單,這對醫生和患者易造成誤導,不論創面的深淺或感染與否都應用一種藥膏,一種方法,不但影響創面的癒合效果,而且可使某些深度燒傷創面得不到及時有效處理,導致嚴重後果。③燒傷感染不僅與創面情況有關,還與機體的免疫功能,所在病區細菌流行病學特點等因素有關,如果燒傷治療僅滿足於一種藥,一種方法,而忽略了綜合治療,亦將導致不良後果。


利用濕潤燒傷膏良好的止痛效果,快速無創溶解清除壞死組織,促進組織癒合的特性,和磺胺嘧啶銀強大的抗菌特性相結合,製成以濕潤燒傷膏為基質的磺胺嘧啶銀膏,應用於淺~深Ⅱ度創面,取得了良好效果。目前燒傷外用藥種類很多,評價其療效亦有一定困難,因為影響因素很多,如年齡,燒傷面積、深度,營養、治療方式等。為了對以濕潤燒傷膏為基質的磺胺嘧啶銀膏評價合理、準確,我們選擇同期應用濕潤燒傷膏的100例患者作對照研究,本研究顯示該藥膏可促進淺Ⅱ度、深Ⅱ度創面癒合,效果較單用濕潤燒傷膏好,尤其對已感染的創面,效果更佳,並可減少抗生素的用量,磺胺嘧啶銀對濕潤燒傷膏的止痛、溶痂及促進癒合效果均無影響,使用者均未見明顯的不良反應,對重要臟器功能無影響。

藥疹案例

資料和方法

一般資料:男19例,女16例;年齡2~91歲,平均39.13±21.45歲,死亡2例。住院時間2~49d,平均21.42±5.34d;創面最小5%TBSA,最大95%TBSA,20例重症大皰性表皮壞死松解型藥疹病人,全身90%以上的皮膚松解、起大皰。痊癒患者用藥後皮疹紅腫消退時間3~15d,平均8.3d,皮損糜爛面結痂時間6~14d,平均9.6d。所有病例均符合第9次疾病分類會議(Internal Classification of Diseases adapted,Ninth Modification)制定的分類標準。 研究對象與分組:70例大皰性表皮鬆解型藥疹患者均為1987年3月至2006年1月住院和門診的病例,分實驗組、對照組兩組,其中35例為實驗組,按燒傷創面處理要求進行清創,將磺胺嘧啶銀塗於所有創面及皰皮或腐皮上;35例對照組,0.3%碘伏消毒後,低位剪破水皰,放出水皰液,遠紅外線照射。均經臨床、實驗室及病理診斷等所證實。

統計學處理:全部數據用SPSS8.0軟件包進行分析。結果採用均數±標準差表示。兩樣本間均數比較用t檢驗;兩樣本率的比較用X2檢驗。

治療及轉歸

磺胺嘧啶銀創面外用:皮膚創面用0.1‰洗必泰徹底清洗,按要求進行清創,在水皰低位剪破水皰,放出水皰液,保留皰皮或腐皮。面頸、會陰等部位的創面可直接將磺胺嘧啶銀塗於所有創面及皰皮或腐皮上厚約1mm,每4小時1次,行暴露療法;或外蓋1層無菌紗布行半暴露治療;並用烤燈照射。每日定期檢查紗布下有無積液,如有需要及時更換紗布。四肢、軀幹創面塗磺胺嘧啶銀2mm予以無菌敷料(滲出期厚一些,防止滲出過多)包紮。滲出期每天換藥1次,4d後,簡單清理創面上腐皮、皰皮、薄軟膜,而後即刻塗以磺胺嘧啶銀,保護再生創面,直至創面癒合。如創面新鮮,全身或局部無感染徵象的,可4d左右換藥一次;如創面感染,每日需換藥1~2次。對於伴有手指或足趾糜爛的患者,將每個手指或足趾分開包紮,以防止粘連。按照燒傷治療方案,病房實行保護性隔離制度,嚴格限制陪護人員及探視人員。 結果

實驗組與對照組治療效果比較見表1:試驗組痊癒26例(74.3%),顯效8例(22.9%),無效1例(2.8%),總有效率97.2%。對照組痊癒7例(20.0%),顯效15例(42.9%),無效13例(37.1%),總有效率62.9%。經統計學處理X2=9.33,P<0.05,兩組病例總有效率比較有顯著性差異。

磺胺嘧啶銀組與暴露療法組創面應用效果比較見表2:創面癒合時間、創面感染率、死亡率、中度瘢痕出現率、細菌培養陽性率、痂下細菌定量>105/g組織例數,磺胺嘧啶銀組與暴露療法組比較,經統計學處理P<0.05,有顯著性差異。

療效判斷標準

痊癒為紅斑消退,水皰全部乾涸結痂,痂皮大部分脫落,皮損大部分癒合,創周無炎症反應;顯效為紅斑大部分消退,水皰部分結痂,皮損部分癒合,局部創周有炎症反應;無效為紅斑、水皰消退結痂不明顯,皮損少許癒合,創周炎症反應重。①創面癒合時間:指患者從出現水皰至痂皮完全脫落,創面癒合所需要的時間。單位:天(d)②創面感染率:創面出現膿性滲出物或創面滲液培養出致病菌為感染1例。創面感染率=感染例數/實驗組或對照組例數,以%記。③死亡率=死亡例數/實驗組或對照組例數,以%記。④中度瘢痕出現率:按瘢痕出現的程度分為輕、中、重三度。中度瘢痕出現率=中度瘢痕出現例數/實驗組或對照組例數,以%記。⑤細菌培養陽性率:在同等污染程度和清創條件下按照隨機原則在同一病人中選擇深度相似的相應部位創面,分別應用1%磺胺嘧啶銀和(或)硼酸,而且在清創後5~7天內細菌培養陽性例數/實驗組或對照組例數,以%記。⑥痂下細菌定量>105/g組織例數:每克焦痂下細菌菌量>105的組織例數。

專家討論

國內治療大皰性表皮鬆解型藥疹採用暴露療法或濕潤燒傷膏、2%~4%小蘇打液、無菌紫草油、0.1%利凡諾溶液、3%硼酸液、紅黴素軟膏、氯黴素粉、0.1%新潔爾滅溶液等外塗,但上述方法抗菌、成痂效果均不如磺胺嘧啶銀。以往對大皰性表皮鬆解型藥疹糜爛面的治療多採用暴露皮損,保持創面乾燥,甚至暴露於紅外線燈罩下烘烤的/乾燥暴露療法,該療法由於創面缺乏有效保護,乾燥刺激常引起創面疼痛難忍,創面大量失液,不利於全身體液平衡調節。磺胺嘧啶銀,英文Sulfadiazinmu Argenteum(簡寫為SD-Ag)具有較強的抗感染力,對金黃色葡萄球菌、革蘭氏陽性菌、綠膿桿菌有明顯的抑制作用,塗於創面後結痂、脫落及癒合時間明顯縮短。大皰性表皮鬆解型藥疹糜爛面類似於Ⅱ度燒傷創面,因此我們將磺胺嘧啶銀治療燒傷創面的成功經驗用於大皰性表皮鬆解型藥疹取得了同樣好的效果。磺胺嘧啶銀本身無刺激性,對創面不產生附加損害,塗於創面隔絕了空氣,避免乾燥刺激引起疼痛,並有效防止水分大量蒸發,保留組織間液和內環境穩定,從而減少了補液量。

磺胺嘧啶銀是一種有機化合物,由磺胺嘧啶和硝酸銀化合而成,磺胺嘧啶銀和組織接觸時不但不形成氯化銀沉澱,反而緩慢分解釋放出銀和磺胺嘧啶,在組織液中較長時期維持一個高濃度水平,就象在創面上建立一個藥物儲備庫一樣,可抑制繼續不斷生長的細菌,因此為一較為理想的外用藥。磺胺嘧啶銀穿透焦痂釋放出銀離子和磺胺嘧啶,在創面上形成一層淡灰色的薄痂,能穿過痂皮、真皮到達深部有生機的脂肪組織並積聚在創面表面及其深部均產生抗感染作用,並有收斂作用,促進創面乾燥、結痂。釋放的銀離子大部分與細菌的DNA結合,磺胺嘧啶與對氨苯甲酸的化學結構相似,影響細菌核酸的合成,從而抑制細菌的生長繁殖。銀由於作用廣譜而在抗微生物藥物中獨樹一幟。據1978年美國科學文摘報道,銀能殺滅650種不同的病原。Montes LF等發現磺胺嘧啶銀在體外能抑制人類水痘帶狀皰疹病毒的活性,因而用1%的磺胺嘧啶銀銀霜局部應用治療42例帶狀皰疹取得顯著療效。磺胺嘧啶銀在體外抑制水痘帶狀皰疹病毒活性的作用與銀離子有關。磺胺嘧啶銀不可用於對磺胺藥物過敏者,肝腎功能有損害者慎用。新生兒亦不宜應用本品,以防新生兒核黃疸的發生。磺胺類藥物易產生耐藥,治療過程中需應用其他廣譜抗生素,以有效地控制感染。

參考來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