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啟主選單

求真百科

來自 孔夫子舊書網 的圖片

礁湖是生態學一個名詞術語。

關於漢字的起源[1],中國古代文獻上有種種說法,如「結繩」、「八卦」、「圖畫」、「書契」等,古書上還普遍記載有黃帝史官倉頡造字的傳說。現代學者認為,成系統的文字工具不可能完全由一個人創造出來,倉頡[2]如果確有其人,應該是文字整理者或頒布者。最早刻劃符號距今8000多年。

目錄

名詞解釋

礁湖是指由珊瑚礁圍成的瀉湖。又稱環礁湖、珊瑚湖。水深一般在20~100米之間,寬達幾千米。平面形態多呈環狀或馬蹄狀,有缺口與海洋相通,屬瀉湖,湖內風平浪靜,是優良的避風港。如太平洋馬紹爾群島中的比基尼環礁就有巨大的礁湖。

中沙群島屹立在南海中央深海盆地的西北邊緣,與西沙群島同位于海南島東部的台階式陸坡上,由30多個暗灘和暗沙構成,自古以來就是中國的領土。中沙群島是一個完全被淹沒的水下環礁。環礁走向呈北東一南西向,長約75海里,最寬處約33海里,略成橢圓形。環礁周緣隆起較高,內部凹陷,呈礁湖形態。

中沙群島礁湖沉積明顯受低緯度高溫熱帶、亞熱帶氣候制約。據其礦物、地球化學及生物生態特徵反映,它是被淹沒的陸架環島礁湖。

礁湖沉積基本是生物碳酸鹽沉積,即珊瑚碎屑、瓣鰓類和腹足類的貝殼及有孔蟲、介形蟲遺殼等,礁湖沉積可分2個沉積相帶(礁內緣帶、湖中心(或湖底 )帶),從內緣至湖中心,地形從一級階地過渡至三級階地,水深從15m增至100多m,沉積物粒度由粗中砂過渡到細粉砂;沉積物中有孔蟲遺殼清楚地表明從底棲向浮游類型的轉變;CaCO3的百分含量減少;Mg/Ca比值增高,以珊瑚碎屑造礁作用的珊瑚藻、仙掌藻等為特徵的生物沉積過渡到以有孔蟲砂為主的碎屑沉積;礦物成分從方解石、霞石過渡到基本為方解石,從無黃鐵礦碎片到有黃鐵礦碎片。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