禮賢書院
禮賢書院是早期的新型學堂,後改稱青島禮賢中學,高中設普科、工程科、德文科。 1900年,衛禮賢在膠州街(今膠州路)他的寓所開辦了一所學校,命名為禮賢書院。初創的禮賢書院只收中國學生,首屆學生只有20餘人。次年春天在教堂旁建起校舍,有講堂和宿舍各一所。1903年又在大鮑島東山(今上海路)建新校舍。
目錄
辦學歷史
解放前
1900年5月,德國新教傳教士衛禮賢在膠州街(今膠州路)開辦了一所學校,稱之為「德華神學校」(Deutsch―chinesische Seminar)。
新教,亦稱基督新教,與天主教、東正教並稱為基督教三大流派[1]。包括16世紀歐洲宗教改革運動中脫離天主教而產生的新宗派:路德宗[2]、加爾文宗、安立甘宗,以及隨後又從這些宗派中不斷分化出來的更多宗派。新教又稱「更正教」、「抗羅宗」、「耶穌教」。新教目前的人數有近6億左右,主要集中在歐洲北部、美國、中國部分地區以及拉美部分地區。
後來,該校得到德國基督教組織「同善會」的資助,定名為禮賢書院。初創的禮賢書院只收中國學生,首屆學生只有20餘人。清朝末年「廢科舉,興學堂」,禮賢書院是早期知名的新型學堂之一。禮賢書院德文全名為:Hoehere Knabenschule des Allgemeinen Evangelisch-Protestantischen Missionsvereins(普通福音新教傳教協會高等男童學校),
1905年尉禮賢又開辦了兩所女子學校,以其妻之名命名的美懿書院(禮賢書院女生部)和淑範女子中學(位於武定路)。1912年兩校合併為淑範女子學校,並遷至武定路27號新校舍。美懿書院德文全名為:Maedchenschule des Allgemeinen Evangelisch-Protestantischen Missionsvereins(普通福音新教傳教協會女童學校)
1919年改稱禮賢甲種商業學校。學制三年。
1922年中國政府收回青島主權後,正式命名為禮賢中學校,由清學部侍郎(相當於現在的教育部長)、書法家劉廷琛題匾,另一面題「禮門義路」。這一年衛禮賢去北京任德國駐華使館顧問、北京大學教授。
1923年改名為禮賢中學,設初高中,下設高級小學。
1924年向北洋政府教育部正式註冊「青島私立禮賢中學」,學制為四二制。
1928年向南京教育部以「私立禮賢中學」備案,學制改為三三制。
1931年禮賢中學開設高級工程科,後稱土木工程科。招收初中畢業生,學制三年,相當於中等專業學校。工程科課程除國語、英語、物理、化學等課程外,還開有房屋工程學、測量學、力學、機械原理、工程繪圖等課程。
1935年又設高級德文科及初級製圖科。高中設普科、工程科、德文科。與同濟大學簽訂教育協議,優秀畢業生直接升入同濟大學。
抗日戰爭勝利以後,工程科招收兩個班,報考生源踴躍,又培育出眾多人才,禮賢中學向教育部申報,呈請成立青島禮賢土木工程專科學校(大專),原禮賢中學作為附屬中學。國民黨政權在解放戰爭中節節失敗,政府風雨飄搖,無暇顧及教育事業,未予備案。
解放後
1952年10月,青島市人民政府正式接管禮賢中學,更名為山東省青島第九中學。
1978年 山東省教育廳確定為首批省重點中學。
1989年 加掛「青島外語學校」校牌。
1998年 開辦日語班,學制3年。
2000年 學校不再設初中部。
2004年 成為首批初中畢業優秀生推薦直升錄取試點學校。
2005年 評為山東省規範化學校。
2008年 青島九中與青島十一中合併,原十一中改為九中南校區。
2010年 中共青島九中黨總支改為中共青島九中黨委。
參考文獻
- ↑ 如何正確區分天主教和新教?看完這個終於搞清楚了 ,搜狐,2019-01-05
- ↑ 16世紀歐洲宗教改革倡導者 基督教新教路德宗創始人馬丁·路德簡介,趣歷史,2018-12-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