祁陽市
祁陽市 |
祁陽市是湖南省永州市代管的縣級市,位於湖南省西南部,湘江中上游,永州市東北部,西接永州市零陵區和冷水灘區,東抵常寧市,南臨新田縣、寧遠縣、雙牌縣和桂陽縣,北連祁東縣。總面積2538平方千米。截至2020年,祁陽市下轄3個街道、20個鎮、3個鄉。常住人口為81.19萬人(2021年)。
沿革之一黃帝時「劃野分州,祁為湘上游」。舜帝時,祁陽為「荊州南境」。沿革之二三國東吳孫亮太平二年(257年),分泉陵縣,置祁陽縣和永昌縣,仍屬零陵郡。沿革之三唐武德四年(621年),析零陵縣復置祁陽縣,並將永昌縣併入祁陽,將縣治由金蘭橋(今祁東)遷至老山灣(今茅竹鎮老山灣村)。2021年,撤銷祁陽縣,設立縣級祁陽市。
目錄
古代歷史
祁陽歷史悠久,早在約幾萬年前的母系氏族公社時期,境內就有人類活動,商周時期,祁陽已進入到奴隸制社會,1985年在下馬渡鎮寨子腦、書家鋪和肖家村鎮的曬禾坪等地發現打制、打制與磨製相間的石器以及商代窯址,說明祁陽很早就屬於開化地區。春秋戰國時,祁陽為楚之南疆。
秦始皇統一中國,置郡縣,祁陽屬長沙郡。西漢時分長沙郡南部置桂陽、零陵二郡,祁陽屬零陵郡的泉陵侯國。東漢時除泉陵侯國為縣,隸屬未變,直至三國東吳末期,祁陽仍屬零陵郡。
兩漢時,祁陽這片土地上經濟生活有了明顯的進步,文化發展也達到了一定的水平。
東吳孫皓元興元年~天紀四年(264~280),分泉陵縣,置祁陽、永昌二縣(另一說是民國《祁陽市志》載為東吳孫亮二年,即公元257年設縣),祁陽市設縣治(縣城)於今祁東縣金蘭橋鎮新橋頭村,因縣治地處古祁山(指衡南縣之祁山,衡南稱岐山,祁陽則算祁山)之南,故名祁陽。永昌縣設縣治於今祁東縣磚塘鎮煙合嶺。當時祁陽境域限於清江流域和湘江以南的部分地區及今衡南縣一部分地方。至兩晉、南北朝時期,祁陽隸屬未發生變化。
隋開皇九年(589),撤併州縣,祁陽、永昌二縣併入零陵。
唐武德四年(621),恢復建置,永昌縣併入祁陽市,縣域面積擴大了一倍,達到3800多平方公里。不久廢縣。
唐貞觀四年(630),重新恢復祁陽市,仍屬零陵郡。同時,將縣治遷至老山灣(今茅竹鎮老山灣村和茶園村一帶)。這時祁陽不僅版圖擴大了,而且縣治也遷到瀕臨湘江、交通方便的「四達之衢」的新址,經濟、文化有了新的發展條件。其時手工制陶業最為發達;雖經「安史之亂」,而「湖湘尚寧」,以至唐末,經濟、文化一直是發展的。宋代祁陽隸屬未變。元時屬永州總管府。
明清時期屬永州府。由於老山灣地勢低平,常受水浸,城區狹隘,不利發展,明景泰三年(1452)將縣治遷至西北高埠檀山灣,今祁陽市城。自宋至清四朝,雖多有戰亂,社會經濟是向前發展的,至清乾隆年間,能向「湘潭、漢鎮」歲輸稻穀10萬餘擔;而文化上歷宋、元、明、清四代,一直稱盛,共考取進士122人,舉人129人。
民國3年(1914),祁陽屬衡陽道,不久,廢道。
民國27年,設行政督察區,祁陽屬第七區行政督察專員公署。民國時期,近、現代工業開始在祁陽興辦和發展,1938年前後,華東、長沙等外地11個工廠相繼遷來祁陽,新興產業工人驟增至3200多人,以及湘桂鐵路通車,交通方便,商業發達,祁陽曾出現一個短時期的畸形繁榮。
1944年日軍侵陷祁陽,外地工廠全部遷走,日軍燒殺搶掠,加之天災人禍,祁陽經濟一度衰退。康熙永州府志記載:祁陽市,漢武帝析長沙為零陵郡,祁陽乃泉陵地也,後漢因之。
三國吳置祁陽市,隋改零陵縣為永州,而祁陽併入零陵,不為縣矣。唐李靖撫慰嶺南,立祁陽為縣,隸永州,歷宋元明及國朝皆因之。編戶一十四里。祁陽市袤一百三十五里,廣一百九十里,東至衡州府常寧縣界一百里,西至東安縣界九十里,南至零陵縣界三十五里,北至衡州府衡陽縣界一百里。康熙年祁陽市領鄉十四:坊廓鄉,在城,舊名永興。永隆鄉,在縣北。普樂鄉,在縣南。太平鄉,在縣北。永昌鄉,在縣東北。上祁陽鄉,在縣東。下祁陽鄉,在縣東南。上歸陽鄉,在縣東南。下歸陽鄉,在縣東南。上和平鄉,在縣東北。下和平鄉,在縣東。上文明鄉,在縣北。下文明鄉,在縣治北,明景泰後始增。
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改第七行政督查專員公署為零陵地區專員公署。祁陽仍屬之。解放後,祁陽共設6區。第一區,駐觀音灘,轄三吾鎮、保浯鄉、觀橋鄉;第二區駐歸陽,轄歸陽鄉、靖炎鄉、四靖鄉;第三區駐白水,轄福泉鄉、民治鄉、大忠鄉、潘家鄉;第四區駐洪橋,轄至昌鄉、金蘭鄉、振中鄉;第五區駐龍家亭子,轄四治鄉、景卿鄉、民有鄉;第六區駐文明鋪,轄保麓鄉、同文鄉、文明鄉。
1952年,改屬湘南行政公署(衡陽、零陵、郴州三個區合併為湘南行政公署),4月,將原祁陽市的東北部地區劃出,另置祁東縣。
1954年,將寧遠縣和常寧縣的部分地區劃入祁陽,置金洞區(今金洞林場),7月,撤湘南行政公署,祁陽改屬衡陽地區行政專員公署。
1983年又改屬零陵地區行政公署(永州市)。
1996年隸永州市至今。祁陽從三國東吳置縣至今已有1700多年歷史。隸屬多有變動,且境域歷代變異很大,但祁陽市名一以貫之,且均為「郡之首邑」、「一等縣」、「特等縣」。魏晉南北朝時期,祁陽曾是三度為「侯」一度為「伯」的封地。
近代歷史
祁陽,一個偏遠的小城,那裡的人們對於第一輛國產汽車大多也一無所知。然而,對那段有關抗戰時期工業內遷的滄桑歷史,人們還唏噓不已,並且感到十分榮光,對那群造車的人和「新中」公司等,還村巷相傳、記憶猶新。 1942年夏天的一個月明之夜,註定要被載入中國汽車發展的史冊。因為那天夜裡,中國第一輛汽車誕生了。上海工業史學家劉浩林評價道:「實業家支秉淵在祁陽造的這輛車,可以說是嚴格意義上中國人自己造的第一輛車,因為這輛車的發動機是支秉淵自己造的,它的變速箱、傳動器、轉向機構等幾乎所有的零部件都是支秉淵自己造的,所以非常了不起。」當時重慶《大公報》撰文讚譽支秉淵為「中國福特」。支秉淵駕車走山路,從山底到山頂要半天。爬坡的時候車子爬不動,如果滑下去就會掉進深谷里,這時候大家驚恐得大汗淋漓,司機死命地踩剎車,在關鍵時刻,車終於剎住了,大家有驚無險地逃過了一場劫難。
最後,汽車穩穩停在重慶中央圖書館門口的廣場上。這場成功的駕駛,開創了國產引擎驅動汽車的歷史,成為中國近代機械史上的一件大事。新中公司除了自裝煤氣汽車(共兩輛)外,還為衡陽中國銀行裝了一輛。
1943年支秉淵還曾自行設計並試製成功一輛國產載重汽車,曾行駛於湖南黎家坪至祁陽之間,可惜後因日軍侵占祁陽而受破壞,現只保留下照片。這些都是記者從國內少得可憐的史料里找出來的, 而本土關於這輛汽車、這個偉大的造車人的記載,只有簡短的祁陽文史資料:「
1938年,支秉淵將新中由長沙遷至祁陽。……新中以一個拓荒者的姿態遷來此地。經四五年的慘澹經營,發展成為一個包括3個廠和6個衛星廠,從採煤、煉鐵、軋鋼、發電到製造機床、蒸汽機、煤氣機、發電機、軋鋼機乃至炭精、工具夾的聯合企業,工人由200人增加到2000人,而且還從祁陽及外地招收、培訓學徒200餘人。此後胡厥文新民分廠移來,還先後招來資源委員會的湘江電廠與湖南省機械廠,使該縣成為一個新的工業區。」
1950年5月,永州專區名稱停止使用,統稱零陵專區。
1952年11月,改隸湘南行政公署。1954年7月,改屬衡陽地區專員公署。
1983年7月,重新隸屬零陵地區專員公署。1995年11月,撤零陵地區專員公署設立永州市,祁陽市隸屬永州市。
1987年末,全縣共設11個區,1個區級鎮;54個鄉,12個鄉級鎮,轄916個村民委員會,37個居民委員會,8815個村民小組,216個居民小組。
1995年5月,祁陽市轄21鎮6鄉(含金洞管理區的1鎮6鄉)。
2008年6月,設內下鄉。2010年12月,撤浯溪鎮設龍山、浯溪、長虹街道。2011年10月,撤金洞管理區萬寶山工區成立萬寶山鄉人民政府。
2021年1月20日,經國務院批准,民政部批覆同意撤銷祁陽縣,設立縣級祁陽市。
2021年5月17日,祁陽市成立大會暨揭牌儀式舉行。
行政區劃
區劃概況
截至2021年,祁陽市下轄3個街道,20個鎮,3個鄉,1個原種場,1個畜牧場。
區劃詳情
3個街道:龍山街道、長虹街道、浯溪街道。
20個鎮:觀音灘鎮、茅竹鎮、三口塘鎮、大忠橋鎮、肖家鎮、八寶鎮、白水鎮、進寶塘鎮、黃泥塘鎮、羊角塘鎮、梅溪鎮、潘市鎮、七里橋鎮、下馬渡鎮、黎家坪鎮、文富市鎮、大村甸鎮、文明鋪鎮、龔家坪鎮、金洞鎮。
3個鄉:鳳凰鄉、石鼓源鄉、曬北灘瑤族鄉。
1個原種場:原種場。
1個畜牧場:畜牧場。
自然環境
位置境域
祁陽市位於湖南省西南部,湘江中上游,永州市東北部。西接永州市零陵區和冷水灘區,東抵常寧市,南臨新田縣、寧遠縣、雙牌縣和桂陽縣,北連祁東縣。地理坐標為東經111°35′-112°14′,北緯26°02′-26°51′。東西橫跨64.5公里,南北縱長90.5 公里,總面積2519平方千米。總人口106萬人(2011年末),其中農業人口55.4萬人,城鎮人口50.7萬。中心城區(長虹街道、浯溪街道、龍山街道)面積83.1平方公里,其中建成區面積31.3平方公里,人口30.8萬。全市平均海拔112米,肖家村鎮南部的摸天嶺和黃凸山,海拔均為1438米,是市內最高點。
地形地貌
祁陽市地形以山地、崗地、丘陵為主,地勢南北高、中部低;南陲陽明山脈重巒疊嶂,北邊四明山、祁山山脈起伏連綿。山地約占祁陽市總面積41.56%,丘陵占13.84%,崗地占16.69%,平原占21.80%,水面占6.11%。
氣候環境
祁陽市屬亞熱帶季風濕潤氣候,四季分明。其特點是:春溫多變,寒潮頻繁;夏多暴雨,易遭洪澇;秋常乾旱,氣候炎熱;冬少嚴寒,間有冰凍。年平均氣溫市區18.2℃。年均日照為1591.9小時;無霜期為293天。年平均降雨量1275.7毫米,最高年份達1635.9毫米,最少年份為1000.3毫米。
水系環境
祁陽市水系均屬湘江及其支流。湘江於大村甸鎮的崇山村世瓦皂進入本境,從黃泥塘鎮的九洲流入常寧、祁東。境內流程100.8公里,流域面積為23238.5平方公里,一級支流南有白水、北有祁水,東有清江。
白水
白水是湘江一級支流,發源於陽明山麓桂陽縣的白水鎮白水洞,經常寧市蒲竹源瑤族鄉,於曬北灘瑤族鄉梘下村的白竹背入境。流長117公里,流域總面積1810平方公里,其中境內流長78.1公里,集雨總面積1071.6平方公里。」白水河因而得名。
祁水
祁水是湘江一級支流,原名東江、小東江,發源於邵陽縣米羅山水龍坳,經祁東縣太和堂、城連圩、包聖殿、磚塘4個鎮從祁陽市文明鋪鎮左家嶺村進入,流經文明鋪、文富市、黎家坪、下馬渡、浯溪5個鎮。河長118公里,集雨總面積1685平方公里,境內河長67.2公里,流域總面積568.2平方公里。因其盤繞祁山而得名。
清江
清江是湘江二級支流,源於祁東縣大興鄉劉家嶺村早曦嶺東麓,從祁東、祁陽交界的羊角塘鎮石井村進入,從清溪坪村流入祁東縣歸陽鎮紅光村後入湘江。沿途合泥鰍水、蘭橋水、白塘水、謝家嘴水,流長41公里,流域總面積282平方公里,在祁陽市境內流長18公里,流域總面積148平方公里。因江水清沏而得名清江。
黃溪河
黃溪河又名黃花河,白水支流。源頭為祁陽市串風坳西南歇馬庵,從大忠橋鎮入境,經大忠橋鎮、白水鎮,在白水鎮廖塘匯入白水河,在境內流長23.5公里。因上游水流湍急、渾濁而得名。
大黃司河
白水主源流,發源於寧遠縣荒塘瑤族鄉,從縣內下入境,經曬北灘、小金洞兩鄉,於小金洞鄉白沙凼匯入白水河,境內長40公里。
內下水庫
水庫大壩位於縣境南端曬北灘瑤族鄉內下村的朽木灘,距縣城97公里。水庫容量6800萬立方米,灌溉農田1300公頃,能調節枯水發電115天。1989年始建,1997年建成,工程含大壩1座,輸水隧洞1條,有高山渡槽壓力前池和輸水豎井。兼有防洪、發電、灌溉、養殖等功能。因庫址地名而得名。
大江水庫
大江水庫位於湘江二級支流昌木套河中游,地處肖家村鎮西南大江林場內,又名大江邊水庫。水庫始建於1965年,1972年受益,是一處以灌溉為主,結合防洪、發電、養殖等綜合利用的重點中型水利工程。水庫控制集雨面積117.9平方公里,正常庫容為4950萬立方米,水庫正常蓄水位184.5米,多年平均產水量1.4億立方米,設計灌溉面積16.84萬畝。大江灌區現有電站2座(總裝機3850千瓦,其中壩後電站裝機2430千瓦,二級電站裝機1420千瓦),乾渠4條(全長132.77公里),支渠13條(全長102.12公里)及各種大小附建1375處,灌溉祁陽、金洞、常寧3縣(區、市)9個鎮(鄉),217個行政村,受益人口22萬餘人。現已建成著名旅遊區,三聖湖度假村。
石洞源水庫
石洞源水庫位於潘市鎮石洞源,是老一輩無產階級革命家陶鑄同志的故鄉,1958年修建,現為潘市街道周圍居民及學校師生近萬人飲用水源。
祁陽自然資源豐富,土地肥沃,水源充實,屬亞熱帶季風濕潤性氣候,四季分明,現已探明的礦藏有煤、石灰石、鐵、錳、銻、鋅等20多種,享有「有色金屬之鄉」的美稱;林木有杉、松、樟、楠等,經濟林以油茶為主,兼有油桐、烏桕;藥材主要有白果、烏梅、杜仲、淮山、丹皮、白芍、香附、烏藥、蛇膽等100餘種。其中煙煤儲量1億噸;用材林6.4萬公頃,林木蓄積量達200萬立方米;油茶林40萬畝;以柑桔為主的水果28萬畝;水資源總量250億立方米,水能蘊藏量21萬千瓦。[1]
參考文獻
- ↑ 祁陽市人民政府第一次常務會議召開搜狐網,2021-10-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