祖大弼
此生者傳記沒有列出任何參考或來源。 (2019年8月19日) |
祖大弼,明將,遼東(今遼寧遼陽)人。曾單騎斗清軍。
祖大弼 | |
---|---|
祖大弼 | |
出生 |
不詳 遼寧遼陽 |
國籍 | 中國 |
職業 | 將軍 |
目錄
1人物信息
2人物簡介
3單騎斗清軍
4祖姓來源
目錄
1人物信息
姓名:祖大弼
性別:男
出生年月:不詳
國籍:中國
朝代:清朝
籍貫:遼寧遼陽
民族:漢族
身份:政治人物
2人物簡介
明將,遼東(今遼寧遼陽)人,祖大壽之弟。異常驍勇,作戰時喜呼喝吶喊,綽號「祖二瘋子」。嘗隨洪承疇剿滅流寇。隨祖大壽抗清,多有功勞。松錦之戰明軍敗沒後,與祖大壽降清。
3單騎斗清軍
卻說城內聞得城外大叫,馬世龍登城一看,原來是祖大弼帶了一萬兵馬趕來救援。祖大弼道;『快快開門,俺早已餓的前胸貼後脊梁骨了,馬上給俺們開飯。』馬世龍連忙放入,安排人做飯。孫承宗特意讓人送來五斤熟牛肉犒勞祖大弼。祖大弼道;『這點肉怎能夠吃?快弄條狗來讓俺下酒。』馬世龍忍住笑,吩咐人找條狗殺掉煮上。祖大弼如風捲殘雲一般,將熟牛肉吃個精光。等得心焦,將那半熟狗肉撈出,用短劍切開,帶着血絲囫圇下咽。一壇烈酒喝得精光,將那條狗又吃了半隻。酒足飯飽之後,祖大弼道;『俺得消化消化食,馬上安排俺出城與韃子廝殺。』馬世龍道;『將軍遠來,尚未休息,且天色已晚。且歇息一兩日再出城廝殺不遲。』祖大弼道;誰鳥耐煩等候?不活動活動筋骨怎能睡得着?休要多言,俺只是自家一人去便了。』說罷起身上馬,喝令打開城門,單槍匹馬直奔敵軍大營。 來到敵軍營前,厲聲喝道;『認得你祖爺爺麼?哪個出來與爺過三百招?』滿兵一見這座黑鐵塔,卻是熟悉。慌忙跑入中軍大營向多爾袞報告;『祖二瘋子一個人在營外挑戰,眾將等大帥號令。』多爾袞笑道;『這個不知死活的啥時候來的?我若眾人敵他一個倒是抬舉了他,鼇拜你也單騎會他一會,卻當玩笑。』原來祖大弼甚是勇猛,曾單騎沖陣直取皇太極,差一點將皇太極戰馬戳死。幸虧眾將相救方才脫險。臨別祖大弼尚在高喊;『你們一大幫人打俺一個算啥能耐?找一個會打的與俺會會。』所以清軍盡知祖二瘋子大名。鼇拜乃是滿軍中第一武士,有萬人敵之稱,從未遇過對手。領皇太極之命,正要在兩軍陣前施展手段,立時打馬出營來到戰場高聲叫道;『祖二瘋子,認得你鼇拜爺爺麼?今日我讓你粉身碎骨,有來無回。看刀?』兩人當時殺在一處,你來我往,大戰了一百餘個回合,尚難分出勝敗。兩下士兵都看得來勁,不斷的敲鼓吶喊助威。 鼇拜見馬力已乏,架住祖大弼巨斧說道;『且去換馬,回來再戰。』祖大弼正殺在興頭上,哪裡肯放?厲聲喝道;『你休要找藉口逃命,你我可以步戰,今夜非分出個勝敗不可』。』鼇拜大怒道;『好你個黑熊瞎子,你當我真的怕你不成?』二人跳下馬來,在草地上你來我往,又大戰二百餘回合,還是不分勝負。鼇拜道;『今日已晚,你我可明日再戰。』祖大弼尚不肯放手道;『你只認輸,俺便作罷。』鼇拜又氣又恨,但卻脫不了身。 皇太極看兩人已斗到半夜,還是難解難分,祖大弼卻纏着鼇拜不放,心生一計,高聲喊道;『祖大弼可回去吃飯,吃完了再打。』這一提醒祖大弼果然覺得飢餓難耐,架住鼇拜的大刀叫道;『俺老祖餓了,回去吃飯了也。』言罷轉身便跑。鼇拜總算是脫了身,筋疲力盡回到大營連連嘆道;『好一個祖二瘋子,從未見過如此惡人。』皇太極與眾將哈哈大笑道;『若是不喊他回去吃飯,你今夜是別想睡覺了,』祖大弼回營將那半條狗吃個精光。喝了一壇半酒,一覺睡到日上三竿。 祖大弼再次出城挑戰,敵營卻無人出來奉陪了。皇太極命大軍圍住錦州,四下攻打各個要塞城堡。打下一個平掉一個。連新築大凌在內,平掉了八處城堡。孫承宗在城裡兵微將寡,干着急卻無可奈何。祖大弼連連挑戰,清軍只是用弓箭回答,朝廷援兵一處也不到。孫承宗再三相催,兵部告知;『孔有德反了登州,各路援兵都去圍剿孔有德。錦州只要固守,敵軍自然退兵。』 孫承宗見清兵圍城不退,與馬世龍商議出奇兵騷擾敵軍大營,迫其退軍。馬世龍綑紮了幾百草人,於黑夜從城頭往城下吊。滿軍發現,報告多爾袞。多爾袞道;『可派三千弓箭手,射死下來明軍。』滿軍放箭,城上吶喊不止。待到天明,明軍將穿滿了箭矢的草人吊上城頭,反過來拿這些箭來回射滿軍。如此連續幾夜,多爾袞道;『想是城內缺箭,故誘我箭矢。今後只留人警戒,不要輕易放箭。』馬世龍見滿軍不再射箭,找到祖大弼道;『今夜我要帶人偷營,祖將軍可把守好城池,休要大意。』祖大弼一聽要出城廝殺,哪裡按納得住?一躍而起,非要一起前去不可。馬世龍道;『此番是直取皇太極中軍大帳,甚是兇險。祖將軍若是殺得性起,不肯速戰速退,須要誤我全軍性命。』祖大弼道;『只要讓俺出城廝殺,俺聽你命令就是了。』馬世龍這才答應。 當夜出征人員飽餐了一頓,馬世龍,祖大弼帶一百二十勇士結紮整齊,吊下城來。滿軍以為還是誘兵之計,並未防備。祖大弼帶頭殺進滿軍大營,馬世龍順風縱火,滿軍營內火藥被燒,炸得滿軍全營大亂。馬世龍帶着隊伍穿過亂軍,直撲皇太極中軍大營。皇太極聽得全營大亂,正在下令不許亂動,忽見祖二瘋子穿煙冒火向自己撲了過來。皇太極一面逃跑一面高呼;『誰來救駕?』正在危急間,鼇拜帶着御林軍趕了過來,接住祖大弼大戰起來。馬世龍喊道;『祖將軍休要戀戰,誤了大事。』祖大弼猛然醒悟,對鼇拜說道;『今天祖爺有要緊事,不陪你了。』虛晃一斧,打馬而去。鼇拜忙於護駕,也不追趕。馬世龍,祖大弼一路殺將過去,將滿軍八營全部攪個天翻地覆。看看天要破曉,馬世龍帶隊回城。正遇多爾袞帶領大軍前來堵截。黑夜裡分辨不出是滿軍還是明軍?多爾袞派人前去問話,馬世龍本會滿語,答曰;『我們是御林軍,奉旨追趕南蠻子。』多爾袞便不心疑。馬世龍等來到城下發個暗號,城上吊下繩子將眾偷營勇士拉了上來。這一戰全城將士倍受鼓舞,不再如從前那樣人人心慌了。 皇太極見錦州人心已固,傳旨班師,滿軍整隊撤去。祖大壽見了丘禾嘉,非要與他拚命不可。眾人再三相勸,方才拉開。丘禾嘉為推卸責任,向兵部密報;『祖大壽屈身降敵,引敵設伏,以致援軍大敗。』祖大壽聞知,也上表揭露道;『我大凌四千將士抗敵十萬,堅守殘城二十餘日,丘禾嘉坐視不救,以致全軍覆沒。末將單騎血戰而出,卻受丘賊陷害。』祖大壽欲赴京辯冤告御狀,孫承宗勸止。孫承宗將實際戰況如實上報,有勝有敗,有得有失,並引咎辭職。梁廷棟隱瞞不住,上報崇禎,崇禎批道;『丘禾嘉言過其實,不堪武職,着調南京任太僕卿。祖大壽功罪相抵,着原職留任。馬世龍,祖大弼各升一級。孫承宗矯旨築城,引來敵兵,喪失兵勇器械費用無數,本當嚴懲。念在守城有功,着冠帶閒住,削去寧錦敘功世癊。』孫承宗去後,馬世龍孤掌難鳴,也辭官不就,隨孫承宗而去。 卻說張春被擒,皇太極十分賞識,派人勸降,即可封侯。張春道;『敗軍之將,有死而已,何必多言?』皇太極傳旨道;『朕本欲與大明修好,各保邊境。怎奈明將屢番侵我疆土,窺我藩屬。張將軍可向大明皇帝表達朕意,兩下休兵,豈不為妙。』張春暗思;『大明朝政腐敗,軍備不整,難與滿兵抗衡。莫如順水推舟,成就此事,倒是大明之福。』於是便答應修書闡明此意。明廷接到來信,崇禎也正有此意。於是委派兵部責成此事,暗裡與清廷商議講和條款。授予張春副都御史銜,留於瀋陽傳遞信息。張春有妻翟氏,得知張春被縛,對家人道;『張君此番定無生還之理,張君殉國,我殉張君,盡皆死得其所。』絕食六日而死。鄉人感嘆,為之立碑紀念。
4祖姓來源
第一個淵源:源於子姓,出自商王朝王族之後裔,屬於以先祖名字為氏。 王朝的開國君王叫「湯」,所以後史中提到商王朝的時候也多稱商湯。 湯的六代孫開始有祖乙、祖辛、祖丁、祖庚、祖甲、祖己……都曾是商王朝君王的廟號,其中的祖乙,名字叫子滕,是這些商王中最有作為的帝王,他任用巫賢為相,勵精圖治,使當時已經衰落下去的商王朝中興起來。 關於祖已的世系,一般認為是: 少典→軒轅→玄囂→蟜極→夋[夔]→契[卨]→昭明[王吳]→相土[土]→昌若[羔]→曹圉[根圉]→冥[季]→核[王亥]→微[上甲]→報丁[報乙]→報乙[報丙]→報丙[報丁]→主壬[示壬]→主癸[示癸]→履(天乙、成湯)[太乙、唐、成]→[太丁]→至[太甲]→辨[太庚]→密[太戊]→整(河亶甲)[戔甲]→滕[祖乙]→旦[祖辛]→新[祖丁]→斂[小乙]→昭[武丁]→曜[祖庚]→載[祖甲]→孝己[祖己(祖伊)]。 商王之名出自史籍《竹書紀年》中的記載,「[]」內的名號是甲古文字記載的君王廟號。 在商王朝開國君主商湯執政時期,有一個著名的左相仲虺,在仲虺的後代中,有人名叫祖己(祖伊),為仲虺之後的商王朝宰相。 據史籍《元和姓纂》和《姓譜》等書記載:「子姓,殷後,殷王祖甲、乙、丙、丁支庶因氏焉,殷有祖己、祖伊,漢有祖沂,始家涿郡,望出范陽。」 姓氏學界一般認為,祖氏得姓始祖應當從祖已起算。在殷商武丁的時間,從古籍上已經發現了最早姓祖者的史實記載,那便是當時以「道訓諫王」的賢臣祖已,這在典籍《書經·高宗彤日》中有明確記載:「高宗祭成湯,有飛雉升鼎耳而雒;祖已訓諸王,作高宗彤日之訓。」 第二個淵源:源於蒙古族,屬於漢化改姓為氏。 蒙古族各根義召日氏,是一個十分特殊的姓氏群體,就是世代的「守陵者」。 蒙語「各各召」是「祖墳」之意,延伸的「各根義召日」表明為更崇高的「祖陵」,多用於對蒙古民族歷史商功勳卓著的先祖、王爺、可汗、大汗等陵寢的尊稱,後有專職世襲的守陵人取之為家族姓氏,即稱各根義召日氏。 在明朝時期,有蒙古族各根義召日氏族人取姓氏的漢義改冠漢姓為祖氏者,世代相傳至今。 第三個淵源:源於滿族,屬於漢化改姓為氏。 據史籍《清朝通志·氏族略·滿洲八旗姓》記載: 滿族薩克達氏,本稱巴雅拉氏,後改以地名為氏,滿語為Sakda Hala,滿語「蒼老、老祖宗」,是一個龐大的滿族氏族部落,有諸多分支,世居寧古塔(今黑龍江寧安)、阿扈河(今黑龍江寧安南部六十公里處)、葉赫(今吉林葉赫河、伊通河、伊丹河、東遼河流域)、薩克達(今遼寧撫順峽河流域)、赫圖阿拉(今遼寧新賓永陵鎮)、那木都魯(今俄羅斯濱海地區)、德里倭赫(今遼寧撫順渾河兩岸)、黑龍江兩岸等地,所冠漢姓為多為祖氏、蒼氏、倉氏、麻氏、駱氏、李氏、高氏、海氏、薩氏、里氏、陳氏、羅氏、老氏、英氏、印氏、巴氏、色氏、臧氏、禮氏、佟氏、陀氏、翁氏等。 滿族組佳氏,滿語為Jugiya Hala,祖先原為漢族,東漢末期被遼東鮮卑烏桓部虜攜,融入鮮卑,後逐漸演化為遼東女真,世居鐵嶺(今遼寧鐵嶺),後多冠漢姓為祖氏。 第四個淵源:源於其他少數民族,屬於漢化改姓為氏。 今彝族、東鄉族、傣族、苗族等少數民族中,均有祖氏族人分布,其來源大多是在唐、宋、元、明、清時期中央政府推行的羈糜政策及改土歸流運動中,流改為漢姓氏,世代相傳至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