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啟主選單

求真百科

祝(Zhù)姓出處有四種說法,一說出自姬姓,為黃帝之裔;一說出自己姓,祝融之後;一說以官職為姓;還有一說出自他族改姓。祝姓發源於今山東長清,如今,祝姓在全國分布較廣,是當今中國姓氏排行第一百四十一位的姓氏。

目錄

祝(Zhù)姓源出有四

源流一

出自姬姓,為黃帝之裔。據《元和姓纂》、《新唐書•宰相世系表》等所載,黃帝之後,周武王封其於祝(故城在今山東省長清東北祝阿故城),後來就有了祝國,子孫以地為氏。

源流二

出自己姓,祝融之後。據《元和姓纂》所載,祝融之後有以官職命姓者。遠古時候有位火神叫祝融,是一位氏族首領。

源流三

以官職為姓。據《姓譜》、《路史》所載,古有巫史祝祀之官,其子孫以官為氏。又遠古時,巫師有很高的社會地位,官職很高,稱為巫史,或者稱為祝史。遠古時以官職為姓的習慣,祝史的後代,往往繼承官職,並世代姓祝。

源流四

出自他族改姓。據《通志•氏族略》所載,北魏叱盧(吐缶)氏之後有祝姓;清朝滿洲八旗姓愛新覺羅氏、喜塔喇氏等之後均有改姓祝者;傈僳族以竹為圖騰的麻打息氏族漢姓為祝;今滿、瑤、彝、土家、蒙古等民族均有此姓。

得姓始祖

軒轅。傳說中中原各族的共同祖先,即黃帝。姓公孫,名軒轅,有熊國君少典氏之子,又稱有熊氏,因長居姬水,改姓姬。初為軒轅氏部落首領,在坂泉(在河北涿鹿東南)一戰,打敗炎帝,遂合二為一。經並肩協力,在涿鹿(今河北涿鹿南)之野擊敗九黎族,擒殺蚩尤,被推為炎黃部落聯盟首領。因其子孫在周武王時封於祝,遂產生祝姓,又因祝融之後有祝姓,而祝融亦為黃帝後裔,故祝姓尊黃帝為祝姓始祖。

郡望

河南郡:治所在雒陽(今河南省洛陽)。

太原郡:秦代置郡,治所在晉陽(今山西省太原)。據《姓纂)記載:古有巫史祝之官,其子孫因以為氏。

堂號

祝姓的主要堂號有:「懷星堂」、「太原堂」、「河南堂」等。 [1]

祝允明

祝允明(1460—1527)字希哲,漢族,長洲(今江蘇省蘇州)人,明朝文學家、書畫家。因右手有六指,自號「枝指生」,又署枝山老樵、枝指山人等。舉人出身,曾任廣東興寧知縣,應天通判。他博覽群籍,為文多奇氣;尤工書法,小楷、狂草無一不精。與唐伯虎、徐真卿、文徵明並稱吳中四才子。有《前聞記》、《九朝野記》《蘇材小纂》、《祝氏集略》30卷、《懷星堂集》30卷等。

他家學淵源,能詩文,工書法,特別是其狂草頗受世人讚譽,流傳有「唐伯虎的畫,祝枝山的字」之說。祝枝山所書寫的「六體書詩賦卷」、「草書杜甫詩卷」、「古詩十九首」、「草書唐人詩卷」及「草書詩翰卷」等都是傳世墨跡的精品。並與唐寅、文徵明、徐禎卿齊名,明歷稱其為「吳中四才子」之一。由於與唐寅遭際與共,情性相投,民間流傳着兩人的種種趣事。 [2]

參考來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