祝遂之
祝遂之
祝遂之 | |
---|---|
出生 | 1952年1月 |
国籍 | 中国 |
职业 | 书法家,教授 |
知名作品 |
《西泠印社全国第四届篆刻评展》 《世纪书法艺术大展》 |
中国书法界最具实力的书法家之一。在多年的艺术追求中,他曾先后聆教于钱君陶、陆维钊、沙孟海、诸乐三、启功等当代书法篆刻大师。这种得天独厚的师承关系加上自己的气度、天分和勤奋,使得他厚积广蓄,识见不凡;落笔能古,出手便高。 他的篆刻创作气质浑厚,格调高古,着意把握传统印学的真正品质,在"学院式"的严谨和规范的基础上孕育自己充满活力的艺术风范,具有博大精深、富丽堂皇的大家风度。 站在祝遂之的作品前,那种恢弘的气势,那种纯情的率真迎面扑来,令人为之振颤,使人流连忘返,回味无穷……
目录
简介
1952年11月生于上海。
1981年毕业于中国美术学院(原浙江美术学院)中国画系书法专业,获硕士学位。
1981年起供职于浙江省博物馆,任西泠印社社长沙孟海先生助理。
1989年调入中国美术学院中国画系任教。
在多年的艺术追求中,他曾先后聆教于钱君陶、陆维钊、沙孟海、诸乐三、启功等当代书法篆刻大师。
他的篆刻创作气质浑厚,格调高古,着意把握传统印学的真正品质,在"学院式"的严谨和规范的基础上孕育自己充满活力的艺术风范,具有博大精深、富丽堂皇的大家风度。
著有《祝遂之书画集》、《祝遂之印谱》、《中国篆刻通议》、《祝遂之写书谱》等。
主要参展
1981年 《全国第一届书法篆刻展》 中国书法家协会主办
1983年 《全国中青年书法家作品展》 中国书法家协会主办 1983年 《全国中青年篆刻征集作品大赛》 中国书法家协会主办
1983年 《日中书道艺术交流展》 获纪念金牌
1985年 日本《篆社》全国首届展
1988年 《全国首届篆刻艺术展》 中国书法家协会主办
1988年 《西泠印社全国首届篆刻评展》 西泠印社主办
1991年 《全国第二届篆刻艺术展》 中国书法家协会主办
1992年 《中国、日本、韩国三国篆刻展》 韩国主办
1992年 《全国第五届书法篆刻作品展》 中国书法家协会主办
1995年 《全国篆刻理论研讨会/国际篆刻展》 中国书法家协会主办
1995年 《西泠印社全国第三届篆刻评展》 西泠印社主办
1997年 《浙江省书法大展》 浙江省书法家协会主办
1998年 《西泠印社首届国际书画篆刻大展》 西泠印社主办
1999年 《世纪之门1979-1999艺术回顾展》 四川成都
1999年 《西泠印社全国第四届篆刻评展》 西泠印社主办
2000年 《西泠印社第二届国际书画篆刻大展》 西泠印社主办
1983年 《全国中青年篆刻征集作品大赛》 中国书法家协会主办收藏
1986年 《中国书画艺术展作品集》 瑞典-国家博物馆
论文专著
1977年 《全国书法篆刻作品展》 日本版专集
1988年 《中国当代墨宝集》 日本版专集
1989年 《祝遂之书沙孟海论文字帖》 浙江美术学院出版社
1990年 《当代著名篆刻家作品集》 上海书画出版社
1992年 《祝遂之印存》 上海书店出版社
1992年 《祝遂之书画篆刻集》 浙江美术学院出版社
1998年 《当代篆刻家作品集》 上海书画出版社
2000年 《祝遂之写书谱》 西泠印社出版社
2000年 主编《20世纪美术工作室·中国美术学院中国画系书法篆刻卷》 河北美术出版社
评论
祝遂之:与古为徒涓涓发展
祝遂之,1952年出生于上海,1981年毕业于中国美术学院(原浙江美术学院)中国画系书法专业,获硕士学位。现为中国美术学院书法系主任,中国书法家协会篆刻艺术委员会委员、浙江省书法家协会主席团成员、书法创作委员会主任,西泠印社理事、浙江省书法教育研究会副理事长。
祝遂之是沙孟海的得意门生之一,也是沙孟海晚年的得力助手。祝遂之在研习书法的历程中,从他的老师沙孟海那里,继承了从传统中不断学习的方式、方法。在沙孟海的导引下潜心学习书法创作与书法理论研究,历练内功修养。这可以说是祝遂之成功的原因之一。这种得天独厚的师承关系加上自己的气度、天分和勤奋,使得他厚积广蓄,识见不凡;落笔能古,出手便高。
清人梁同书在答张芑堂时说:"学书有三要:天分第一,多见第二,多写又次之,此定论也。"而后他又补充说:"而余又增以二要:一要品高,品高则下笔妍雅,不落尘俗;一要学福,胸罗万有,书卷之气,自然溢于行间。"接着又说:"古之大家,莫不备此,断未有胸无点墨而能超逸等论者也。"这段话很有见解,抓住了书法创作最本质的东西,确有独到之处。祝遂之以行草书和篆刻创作为自己艺术探索的重点,游走于篆隶之中,饱学于行草之法,徜徉于篆刻方寸之间,而形成了其特有的"润"、"圆"、"通"、"厚"的艺术风采。
祝遂之的作品,对"势"的把握很到位。"势"是评价书法艺术的一个重要的美学范畴。唐朝书法理论家张怀瓘在《用笔十法》中说:"夫书第一用笔,第二识势,第三裹束。在这里张怀瓘明确地提出了书法创作中对"势"把握的重要性。祝遂之深刻明白其中的道理,不管是创作小幅的作品还是四尺整纸的大幅作品,对"势"的把握都很到位。行草书虽然很容易体现艺术家的才气,但是要在龙飞凤舞中,不慌乱阵脚,使书法视觉空间具有时间的运动性质,以及在沉静中寓有灵动飘逸之感,对书法创作"势"的掌握就显得尤为重要。祝遂之书法作品中的字与字之间,笔断意不断,每一个字每一笔都相互呼应,而使整幅作品气势相连。
祝遂之是一个比较纯的书法家。他很重视书法传统的研究。当其他艺术家都在大张旗鼓要与时俱进,在创作现代书法的时候,而祝遂之却在传统的书法世界里开疆僻土。祝遂之在书法的创作上,很注重对古人书法的临摹与研究,"抗志希古"是沙孟海传授给他的金科玉律,如今也成为了他书法创作的铭言书法在古代的时候,古人已经为今人树立了很多的优秀典范,今人要逾越这个高度很难。在当下这个比较浮躁的社会,要在书法领域大有作为,唯有与古人比肩才可以。祝遂之深谙沙孟海的意思,也很明白这四个字的利害关系。他不仅是这样要求自己,在教学上也是以同样的要求教授学生。祝遂之时常告诫学生要加强临摹的工夫,不要与身边的人比,要与古人比,只有取法乎上,方可以提高自己的艺术水平。但他对于探索的书法形式,在态度上也比较开明,这是学者型书家的品质。祝遂之曾说:"现在有些探索,带功利性的居多,这种现象,五花八门,云里雾里。但是我们有一点是清晰的,就是凡是探索性的东西,一定要给它一定的时间和空间,让时间来检验。经过时间的筛选,一些现在看起来热闹的问题,以后会慢慢清晰起来的。"
古语云:形而上则为道,形而下则为技。艺术家要有更加突出的成绩,理论研究与实际创作一定要有机地结合。祝遂之在这上面也孜孜探求,他在书法的创作上注重内外兼修,早在学生时代就协助沙孟海整理出版《中国书法史图》、《印学史》等著作。对文字学、考古学、文学诗词、哲学、史学等学科的研究,也很重视。在如今这个比较浮躁的社会中,有这样的一分心来潜心研究书法艺术,已经很难得,我们拭目以待,祝遂之会带给我们更多的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