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啟主選單

求真百科

來自 全景網 的圖片

神體一位論,外文名:Unitarianism ,雖然神體一位論者拒絕接受信經(Creeds326Creeds),他們自己的信仰內容又相當紛雜,但仍有一個可辨的範圍︰他們相信神只有一位,否認耶穌基督與聖靈的神性,並且提倡自由、理性與容忍,認為這些才是一個具個人性及社會性之宗教的重要素質。

宗教信仰為人生提供慰藉。作為一種哲學範疇[1], 宗教信仰具有追求為生活尋找支撐和意義的顯着特徵。表徵着人對終極關懷的渴望,它給人注入神聖的目標,引導人去反省自我、超越自我、塑造自我、完善自我、實現自我,從而為人的生活提供情感、意欲、願望、行動等的根基。是一種精神的仰望和生命的活水,是人的一種價值意識的定向形式[2]

目錄

簡介

支持這種信仰的群體,只在改教運動(Reformation996Reformation Theology 改教運動的神學)之後才成為有組織的宗教。他們的先驅是神格惟一論(Monarchianism805Monarchianism),和亞流主義(Arianism)。

當按字義解釋聖經再受重視,有些學者便認為三位一體論沒有什麼聖經根據,他們是瓦得斯(Valdes1202Valde's, Juan de 瓦得斯)、阿金諾(Ochino864Ochino, Bernardino)和瑟維特(Michael Servetus, 1511~53)。瑟維特相信只要把基督教這些渣滓除掉,就能重振原始基督教的聲望,促使猶太人和回教徒悔改歸主。他的思想為天主教與復原教所憎惡,但他在日內瓦被焚這一事實,卻一點不能遏止極端者在匈牙利和波蘭提出同樣的問題;反三一論在此等地方素來是流行的。

在荷蘭和英國,蘇西尼主義(Socinianism1094Socinus and Socinianism 蘇西尼與蘇西尼主義)和反對加爾文正統主義的影響,引致一些思想家如格魯希烏(Grotius530Grotius, Hugo)和彌爾頓(John Milton, 1608~74)提出重要的問題,如聖經與教義的真正關係。比度(John Biddle, 1616~62)教導神體一位論,卻被當權者嚴厲對付,結果死在獄中。其實他的用意是好的,就是要把非聖經的東西從教義中除去,好能過一種聖潔的生活。這種認真態度,一直是神體一位論者的標記。

當愈來愈多人拒絕接受信經和信條(Confessions of Faith305Confessions of Faith),認為它們不符合聖經,三位一體論的地位就減弱了。在英國,許多人轉移到一種類似亞流的立場,因為像柯賽姆(Samuel Clarke, 1675~1729)一類的學者,他們也不能從聖經找到足夠的證據支持三一論。直到1813年,反對三一論仍是犯罪的行為,人便只好不傳講他們不相信的,以免公開否認而招到刑責。英國及愛爾蘭許多長老會的人,慢慢就離開韋斯敏斯德信條(Westminster Confession1230Westminster Confession),改而採取一種較近聖經的立場。普賴斯(Richard Price, 1723~91)及蒲力斯特里(Joseph Priestley, 1733~1804)亦拒絕好些基礎的教義,像基督的神性及聖經的啟示論,無形中就為許多哲學、科學及宗教新思想敞開大門,同時間,理性及經驗的權威地位亦日漸爬升。

神體一位論的另一支流源自林西(Theophilus Lindsey, 1723~1808),他認為基督教的敬拜已經受到異教哲學的附加品(三一論)敗壞了;結果他辭去了聖公會的職位,為自己的群體另立禮儀。他認為耶穌的出生是一個傳說,因為耶穌只不過是一個人;對這些初期的神體一位論者而言,他們認為崇拜的對象只有一位,就是父神。他們固然尊敬耶穌,亦承認祂的宗教權柄,但強調人若正確地了解聖經,就必會在敬拜中分別天父與耶穌的關係。

到他們開始警覺德國聖經批判學(Biblical Criticism213Biblical Criticism)的勢力,他們使用聖經的態度也就改變過來,又要為宗教權柄另覓根據了。培爾善(Thomas Belsham, 1750~1825)在1791年組織第一個神體一位論會社(Unitarian Society),而且特別把亞流思想排除。從這時開始,「神體一位論」一詞在英國便有了特別的含義,慢慢在美國亦是如此,也是指一種包含頗廣之神學立場的專有名詞。在英國有兩個主要的思想,一是看重人的宗教過於神的本體,而在政治問題上也是採取比較激烈的立場;第二個較傾向神秘主義,強調基督教本質上神聖的因素,馬提諾(James Martineau, 1805~1900)在這方面很具影響力,一生致力深化神體一位論教會的神學和屬靈生活。

到了十九世紀末,神體一位論者把理性提到最高的地位,這已經成為他們的標記了。他們發現要維持真實相交和明確教導之間的平衡,是絕不容易的;他們全力參與國會及民事的改革,此外,他們也很關注福利事業、教育及知性生活。可惜到了二十世紀,自由教會慢慢沒落,神體一位論的命運也一樣;他們終於發現,要維持一個明確的宗教群體又不欲設下範圍,幾乎是不可能的。

類似的趨勢亦在美國發生,很多公理宗教會拒絕加爾文主義強調的原罪、救贖及預定論的角度,愈來愈接近亞流式的立場,並且比較接受人是完美的思想。早在十九世紀初期,自由派人士就控制了哈佛,其中之領袖如陳寧(William Ellery Channing, 1780~1842),致力把基督教敗壞的因素除掉,好讓人性的完美能發揮出來。這個運動愈來愈受人的歡迎;較極端的領袖有伯駕(Theodore Parker, 1810~60),他強調基督教的根基並非建立在耶穌的 歷史性存在,而是在祂教導的真理,這思想連保守的神體一位論者也大吃一驚。

對許多受過教育的美國人來說,神體一位論是更正教成熟的發展。主張神只有一位的教導,只是這運動一方面的吸引力;它提倡對新知識保持開放態度,委身於社會改革,均幫助美國在革命後期及科學的樂觀主義找到基督教的理據支持;此外,它還幫助人對其他宗教採取較容忍的態度。它強調耶穌的人性,拒絕傳統的救恩論和敬拜方式,使神體一位論成了自由派的一分子;它又主張自力更新和行善積福,不接受信經及教制的規範。

到了二十世紀,它的影響力就中落了,因為傳統神論及聖經的傳統已經不再站在主導的地位,而美國基督教亦愈來愈受社會環境的影響。在一個愈來愈不開明及悲觀的世界,不同的神體一位論信息,不容易在當前的文化氛圍下被接納。1961年成立的神體一位普世協會(Unitarian Universalist Association)缺乏宗派的色彩,加上這團體的宣教意識又素來不強,令這個團體要存在下去也成為問題。無論怎樣,因着它對啟示的態度,對理性與經驗的重視,對自由研究神學的熱誠,以及不相信信經及組織是了解耶穌最好的媒介,實在為基督教創下了不少發展的空間。

參考文獻

  1. 什麼是作為哲學範疇的價值,豆丁網,2015-06-10
  2. 宗教信仰是什麼,學習啦, 2017-03-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