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啟主選單

求真百科

秀嶼港,位於湄洲灣,東經118°59,北緯25°1330,是「中國不多,世界少有」的天然深水良港。1995年被國務院批准為對外開放的一類口岸,是台灣海峽兩岸人流、貨流的重要口岸。 [1]

中文名稱: 秀嶼港

外文名稱: Port of Xiuyu

所屬地區: 福建莆田前雲村

地理位置: 東經118°59,北緯25°1330

目錄

港區簡介

湄洲灣秀嶼港擁有萬噸級雜貨碼頭、三千噸級集裝箱碼頭、三千噸級液體化工碼頭、一千噸級煤炭

浮舟碼頭、湄洲島三千噸級對台客運碼頭各一座.客運碼頭年設計吞吐能力20萬人次,可接待台胞從台灣直航來湄洲島媽祖廟進香朝拜。2001年建成並投入試生產的省市重點項目湄洲灣3.5萬噸級碼頭,長304米、前沿水深13.85米,年設計吞吐能力110萬噸(含集裝箱3萬TEU)。2002年港口吞吐量為243萬噸外貿貨物吞吐量161.8246萬噸,國際集裝箱吞吐量7919標箱。

港區基礎設施條件齊備,海關、邊檢、出入境檢驗檢疫等口岸聯檢機構已建立健全,秀嶼聯檢大樓已竣工投入使用,港口的保安、醫護、通訊、接待等服務條件也已具備。這些軟硬環境的日臻完善,為港口的全面快速發展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地理位置

秀嶼港位於福建省莆田市秀嶼區東莊鎮莆頭村,現為湄洲灣港秀嶼港區。位於台灣海峽西岸,介於福州與廈門和香港與上海之間,東距台灣台中港72海里,北距福州馬尾港132海里,距上海港510海里,南距廈門港96海里,距香港397海里,是我國沿海對外開放地帶及對台往來的交通樞紐。

自然資源

秀嶼,俗稱獅嶼,興起於南朝梁、陳年間,宋代稱「黎嶼」、明清謂「小嶼」,後改秀嶼。秀嶼原為一個小島,宋代築有石步長300米,明代改築石橋長500米;明代起秀嶼港是莆田、仙遊和惠安三縣貨物的吞吐口岸,明朝廷在這裡設小嶼巡檢司,秀嶼港的海運由莆禧河泊所管理,當時秀嶼港的開發已有相當規模,具有「人煙萬三,居民約千餘家」。清初,秀嶼港一度荒廢。

港口歷史

民國17年(1928年),涵江人林柏青重建秀嶼港碼頭和倉庫;民國23年,英國萬噸級貨輪「新亞號」駛入秀嶼港;民國27年,前下(莆田前沁、下嶼)、山腰(惠安縣轄)兩鹽場均在秀嶼設轉運站;民國28年,秀嶼港碼頭、倉庫均被日軍飛機炸毀,秀嶼港再度荒廢。

1976年9月,交通部、鐵道部、石油化工部對全國港口進行普查,把秀嶼港選定為國家可興建停泊5~10萬噸級輪船的深水港址。1979年,秀嶼港開始外貿運輸業務,並對港區的土地平整開發。1980年,秀嶼港第一座3000噸級的鹽業碼頭竣工;1984年,建成煤炭碼頭;1985年,完成三千噸級商業碼頭的主體工程,同時興建望山生活區;1986年初,秀嶼港建灘造陸工程竣工。1987年4月,秀嶼港三千噸級碼頭倉庫工程。1988年5月,秀嶼港2幢容量3000噸的糧食倉庫建成。

至1991年,秀嶼港基礎設施用地開發,已有二條港口主幹道,共長2.5公里。碼頭3個,配套用地5000平方米倉庫及2萬平方米堆場各1個。同時建成莆田市區通往秀嶼港區的35公里的二級公路,還有水、電等設施先行工程。至此,港區內開發用地總面積達15萬平方米,建築占用面積5.3萬平方米。港內負10米以上深水域有100平方公里。

秀嶼港已開闢為國家一類口岸,是交通部規劃的全國四大中轉港口之一,1999年對外籍船舶正式開放,現港口年吞吐量達1000萬噸。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