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啟主選單

求真百科

秋雨
圖片來自免費素材網

《秋雨》中國當代作家賈建霞寫的散文。

目錄

作品欣賞

秋雨

下鄉歸來,已是夜幕沉沉。走在人影稀疏的街上,暈黃的燈光下,幾星點的雨絲意外地落在捧在懷裡的文件袋上,也落在我汗濕的頭上。

哦,下雨了。我並不驚喜,也不懷嚮往。因為這樣的假象不止一次,也不僅秋季。從這個乾旱已久的夏天開始,雨一直遙遙無期。眼睜睜地看着人間被烘烤,被蹂躪,卻沒有一點解救的同情和理解。

這是天事,萬能的人類無法主宰。

回到家,按照程序洗漱完畢,為時尚早,但卻很累,便早早地將疲睏的身體安頓在舒適的床上。執起手機,習慣性看那個時刻牽掛着我的人的留言,而後匆匆斷網,便很快合被入睡。

燈已熄,耳朵卻支楞着,心裡依舊清亮。只聽得外面似有蒙蒙的聲音,卻不起身分辨,也不觀看。沒有什麼稀奇的。即便是雨,僅憑這樣的聲音,也多半是哄人的。

午夜時分,窗外咚咚咚的聲音敲醒我的睡眠。我醒了醒,仔細分辨,的確是雨。樓外朝天的有屋瓦,有彩鋼瓦,有榆樹,還有一些加工門窗戶扇的原料和半成品。榆樹,即使很高大,但時令已迫使其曾經茂密的葉子,稀疏且耷拉着,不再是之前雄赳赳氣昂昂的蓬勃樣,雨滴到上面,也砰不出多大花火。只是這人工製造的彩鋼瓦,卻一點也不謙虛,不含蓄,即使細小的雨,也不懂隱忍,而是喧染出很大的動靜。像有的女人,懷個孩子,以為全世界只有她擁有此非常本領一般,家裡家外、吃穿用度、飲食起居,毫不省心,甚而大張旗鼓。只有來自泥土,源於人手工製作的屋瓦,是沉寂的,懂得謙虛和隱忍,更懂得生存法則和存在價值。即便是滂沱大雨,它們也是努力息聲,習慣不驚不擾,沉穩一生,更不驚吵因疲憊而酣睡的農人。只有在愛乾淨的農婦們接在房檐下的盆子或桶里的時候,才會發出由砰而咚那喜人的聲響,這聲音,是清脆悅耳的,是鍋灶上灰塵被洗涮的痛快之音,也是院牆根菜地里的蔥被澆灌的喜悅之聲。它們源於泥土,源於民間,便懂得與泥土睦鄰,與農人合拍。即便他們如今幾近絕跡,不是因為沒有用場,而是因為身價的提高和位置的顯赫。

此時的我,遙想那不遠處的熟悉的土地,在這個夜裡的幸福和滋潤。它們一定張開乾涸已久的嘴巴,大口大口地吮吸着這來自天堂的甘露。那些懨踏踏的白菜苗,一改往日不振的容顏,在這期盼已久的雨中自然地打起精神,恢復元氣,振作起來,從此它們找到了方向,堅定了信心,不到成「菜」不罷休。那些熟悉的土地之下,涌動着的大大小小的蟲子們,在不期而至的酣暢久遠的睡眠來臨之前,終於等來焦渴之後這場及時得體的解救;也許它們從此心無掛礙,依然放心地走向甜美的冬眠;也許因為這場及時雨的滋潤,它們棲息的土地更溫潤,身姿更舒坦,所以冬眠也來得更為酣暢淋漓。

這座小城,雖已容納我肉身十多年,每一面山丘、溝壑、坡塬、溪流與河道,我閉上眼都如在眼前,熟悉如我的肌膚。但其中的主人——莊稼我是陌生的,地下的蟻蟲更為不知,因為我從沒有弓耕過一鋤一鐮,沒有跨進過這大大小小、高低錯落的田地一步。對於我棲身的小城裡的地殼及礦藏,土質的酸鹼度,生長性能等這些土地特有的屬性以及這片土地上古老而有趣的故事,我是一概不知,沒有人和我說道過,我也從沒有興致去探究過。就這樣,我們糊裡糊塗地相處了十幾近二十年,也將一如既往地懵然相處,直至我終老其中。

如今,唯有我親戚家的土地和我至今保持着親近和聯繫。不說春耕秋收,單就偶爾地去割一把韭菜,拔幾根蔥,路過時無意中和地里忙碌的那些熟悉卻叫不出名字的臉龐打招呼,看着他們手裡或正待栽培或剛剛拔起的綠乎乎的菜苗或菜葉子,我的心裡就是溫熱的。有實實在在的土地,有不需投資就很親近的情,我已很知足,也很珍惜了。人生,還有什麼比親情更能撫慰人心的。相比於愛情的善變,宗教的縹緲來說,唯有親情,是永恆的旋律和最為踏實值得依賴的情感皈依。

我曾經熟悉也餵養了我的那片土地,因為隨着親人的離開,我已離開太久,以至於我再也沒有走進的理由和情致。那些熟悉的地塊,耐長的莊稼,那些時而乾涸時而流淌的小河,那些依依楊柳和兩岸風景,那起起落落的丹江水和對面高低錯落的群山,如今都因為我對土地的遠離而愈加生疏。我時常想起掛在土屋裡牆壁釘子上的父親的旱煙袋、水平尺、草帽子、雲母,它們經典的樣子值得收藏。但想歸想,我卻從沒有因為它們而有意回去過一趟,甚至去村子行情,也沒有了開門探訪的勇氣和理由。那些出出進進的老鼠們,它們依然是房子的主人,那些夏長冬枯的草們,依然占領着小院裡的風光。我是女子,是不得不走得遠遠的出嫁之人,所以鼠、草及從門縫漏進去的風和陽光遠我、冷我,我都能理解,也能接受。在我已咬着牙走過撕裂之疼的現在,面對曾經的家園,我能夠冷靜,並保持自然從容。

慢慢地,窗外的雨聲漸稀,且砰砰砰地。天色蒙蒙亮。我驚奇這金秋的頭一場雨也這麼節制。天亮了,人們又要開始忙碌了,腳步又要啟程了,如果是雨,就會延誤好多事,也會將預期推遲。時代的發展,讓心和腳步也緊跟着旋轉起來,網速生怕不快,電話生怕不通,節奏生怕跟不上,工作效率生怕不高,做飯生怕不迅速……許多的節律和習慣,已經左右了我們的手腳和心態,可是我們如此匆促,究竟改變了多少,贏得了什麼?許多需要留下來的,沒有了;許多不該有的,遍地皆是。滿耳滿目的,除了輻射,都是垃圾和污染。物質的東西,都是人生存需要,是服務性的;唯有精神的,才是寶貴財富,需要傳承。

一場秋雨一場寒,十場秋雨需穿棉。金秋的這一場夜雨,敲打着我的心,滋潤着乾涸土地,讓羨慕着遠方的雨訊,也得以落在此地。好雨知時節,秋夜乃發生。時令已過了中秋,如果再不來一場及時雨,那些美在心裡的毛衫、裙裾將會被一躍而為棉衣所代替。每一個季節,都有其意義和尊嚴,不能忽視和跳躍。

此刻,窗外傳來刺刺踉踉的嘈雜聲。人睡醒了,腳步忙碌開了,生活一如既往,機械開始了轉動,車輪旋轉了起來,一小時之後,我也將坐在固定的位置,開始機械式運動。想至此,趕緊起身,從衣櫃抽出那件百穿不厭的裙裾,草草地收拾自己,不容遲疑地走出門。

[1]

作者簡介

賈建霞,女,陝西省作協會員。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