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主菜单

求真百科

科赫(Robert Koch,1843年-1910年5月27日),伟大的德国医学家。 诺贝尔医学和生理学奖获得者。生于1843年,1866年毕业于德国哥廷根大学医学院。1910年5月27日,离开了人世。

目录

信息

中文名: 科赫

外文名: Robert Koch

国 籍: 德国

出生地: 克劳斯塔尔

出生日期 :1843年

职 业: 医生

毕业院校:德国哥廷根大学医学院

主要成就: 诺贝尔医学奖和生理学奖

简介

科赫(Robert Koch)生于1843年,1866年毕业于德国哥廷根大学医学院。毕业后先是在军队中当随军医生,普法战争后在东普鲁士一个小镇当医生。正好这个地区的牛发生了炭疽病,他便对这种疾病进行了认真细致的研究。他在牛的脾脏中找到了引起炭疽病的细菌,并且把这种细菌移种到老鼠体内,使老鼠相互感染了炭疽病,最后又从老鼠体内重新得到了和从牛身上得到的相同的细菌。这是人类第一次用科学的方法证明某种特定的微生物是某种特定疾病的病原。而且,他用血清在与牛体温相同的条件下在动物体外成功地培养了细菌。因为这项重大贡献,科赫在1880年被聘任到德国柏林的皇家卫生局工作,1885年又担任了柏林大学卫生学教授和卫生研究所的所长。1882年科赫发现了引起肺结核的病原菌,而肺结核在当时是人类健康的头号杀手。他用血清固体培养基成功地分离出结核分支杆菌,并且接种到豚鼠体内引起了肺结核。1883年科赫还在印度发现了霍乱弧菌,在1897年以后他又研究了鼠疫和昏睡病,发现了这两种病的传播媒介,前者是虱子,而后者是一种采采蝇。他根据自己分离致病菌的经验,总结出了著名的“科赫原则”。在这个原则的指导下,使得19世纪70年代到20世纪的20年代成了发现病原菌的黄金时代。例如1883年和1884年两位科学家各自独立地发现了白喉杆菌,1884年还发现了伤寒杆菌,1894年发现了鼠疫杆菌,1897年发现了痢疾杆菌。在此期间先后发现了不下百种病原微生物,包括细菌、原生动物和放线菌等。不仅是动物病原菌,还有植物病原菌。

科赫除了在病原体的确证方面作出了奠基性工作外,他创立的微生物学方法一直沿用至今,为微生物学作为生命科学中一门重要的独立分支学科奠定了坚实的基础。科赫首创的显微摄影留下的照片在今天也是高水平的。这些技术包括分离和纯培养技术、培养基技术、染色技术等。 1905年,科赫获得了诺贝尔医学和生理学奖,主要是为了表彰他在肺结核研究方面的贡献。1910年5月27日,科赫离开了人世。1982年,我国邮电部发行了一枚纪念邮票,纪念科赫发现肺结核病原菌一百周年。

科赫原则

(一)为了证明某一种细菌是某一疾病的病因,必须在这种疾病的所有病例中都发现有这种细菌; (二)然后,必须将这种细菌从病体中完全分离出来,在体外培养成纯菌种; (三)这种纯菌种,经过接种后,必须能将疾病传给健康的动物; (四)按上面规定的方法接种过的动物身上,必须取得同样的细菌,然后,在动物体外,再次培养出这种纯菌种。 肺结核的研究也必须从这四条原则出发。 科赫的一双手,变得乌黑发亮了。不了解情况的人还以为他得了什么传染病呢,只有熟悉他的人才了解真情。为了寻找一种能使结核菌染色的试液,他整日整日在二氯化汞溶液中浸泡才变成这副模样的。 功夫不负有心人。有一天,当他用次甲基蓝进行染色后,在显微镜下发现了蓝色、细长的小杆状体,它们看上去比炭疽细菌小得多,有一定的弯曲度。他终于发现了结核杆菌! 好,按照“科赫原则”一步步进行下去。 当进行到下一步时,迎面碰到拦路虎。几乎没有合适的培养基能在动物体外培养出纯菌种。“难到它们只有在活体中才能生存吗?”一次次失败,使科赫产生了这样的想法。 试验不能中断!他筛遍了所有的培养基,又新配制了许多特殊成分的培养基,结核菌都不生长 [1]。 还要不要坚持“科赫原则”? 要!科学是严谨的,不能有一丝一毫的含糊。科赫在许多令人沮丧的失败后,仍不气馁,终于找到了著名的“血清培养基”。它几乎完全和组成活体的成分一样。试验的进程加快了。

“科赫原则”的每一项都在肺结核研究上得到证实!

老一辈科学家的梦想,同辈科学家的预测,被科赫证实了! 1882年2月的一个晚上,柏林的夜空下着雨,施普雷河岸一幢庄严的大理石建筑物内,柏林生理学会正在聚会。德国科学界最卓越的人物都来了,科赫、科恩海姆……格夫基和勒夫勒兴奋地看到,微耳和进场了。 科赫的报告证据充分、数据准确、结论明了:“我已经成功地发现了肺结核的真正起因。它就是结核杆菌,一种真正的寄生虫”。科赫用“寄生虫”这个词,是为了表达结核菌是一种依靠活的有机体、主要是人体组织取得养料而生存下去的细菌。 听讲演的人都明白了科赫的发现将会产生怎样的影响。 不久,科赫的论文《肺结核病因学》在柏林临床周刊上发表了。 罗伯特·科赫的名字传遍了四面八方。他的照片被印在红手帕上,报纸上刊登了赞美他的诗歌,人们给他戴上了“杆菌之父”的桂冠。 大洋彼岸也知道了科赫的贡献,世界各地的医学界人士相继来到德国,希望能在科赫的指导下学习。人们羡慕他的成功,敬仰他的声望。 但科赫对这一切,都表现出一个伟大人物博大的胸怀。他并不认为这是自己一个人的贡献。他在论文中高度地赞扬了其他科学家的研究,认为没有他们的贡献,自己是不可能发现结核杆菌的。他又开始了下一个研究目标:结核病的预防、诊断和治疗的研究,一直伴随着他走完人生的历程。

四处出击

19世纪80年代以后的岁月里,科赫的大部分时间是在国外、国内之间交替度过的。近20年的岁月中,他到了埃及、印度、东非、南非等许多地方,但都是为研究和解除人类的疾苦而跋涉,他的足迹印在哪里,就在哪里创造出奇迹来。 第一次远征,在埃及。 那是1883年夏天,埃及爆发了霍乱。 用谈虎色变来形容人们对霍乱的恐怖,是不过分的。当时霍乱由印度发源,经由埃及或阿富汗传到欧洲南部。全欧洲面临着威胁。 德国和法国接到了埃及政府的紧急求援,纷纷组织使团,开赴埃及亚历山大港。 德国的一支远征队由科赫带领,他们一到埃及,就投入了可怕的尸体检查工作。一个月过去了,当科赫已经发现了霍乱的蛛丝马迹时,埃及的霍乱高峰消失了,像它的爆发一样突然。 到印度去,那里是霍乱的发源地。尽管路途遥远,但对研究工作是有利的。柏林政府同意了他的请求。 途经诱人的开罗,风尘仆仆的科赫参观了慕名已久的埃及金字塔。在人类智慧的结晶面前,他怎么也抑制不住内心的激动。是啊,人类什么奇迹不能创造呢? 加尔各答医学院实验室,设备齐全。科赫工作得很顺手,他继续进行在埃及尚未了结的研究。在检查了几十具死于霍乱的尸体后,他发现了与埃及那些霍乱死者身上相同形状的细菌。它们是微小的,半月状的,在病患者的肠道中也能找到它们,健康人身体里却找不到。 科赫走出了实验室,他走到印度最下层的人群中间,看到了一幅幅可悲的图画,下水道污物堵塞,肮脏的街道蚊蝇与人为伍,人们饮用的井水被污物严重污染,人们在最糟的生活环境中整日与最致命的细菌打交道……他从小井里拎起浑浊、散发着臭气的井水,化验、检查,了解到了霍乱菌的生活习性。他发现这些井水正是霍乱弧菌孳生的场所,它们是霍乱菌进入人体的途径。 回国后,他在许多会议上强调要采取卫生措施来消灭霍乱弧菌。他的证据有力,科学性强,终于说服了那些坚持旧的传统观念的人们,通过了限制霍乱传播的新卫生条例。成功地找到了控制这种危险疾病的有效办法。 1890年4月,帝国议会任命科赫为新成立的传染病研究所所长。 1896年10月份,科赫接到了英国官员惊恐万状的报告;牛瘟在南非流行,死亡率高达90%,由于把牲畜从索马里地区朝南驱赶,所以一直传到南非的英属殖民地好望角。 一个月后,远征者十万火急地赶到了开普敦。 从毫无头绪到制止这种疾病,科赫只用了三个月的时间。他找到了使牲畜产生免疫力的方法。1897年2月,科赫从南非给英国殖民当局打了个报告说,使用他的免疫方法可以拯救95%的牛。单在好望角就救活了200万头牛。 不久,东非的德属殖民地又出现了科赫忙碌的身影。在非洲内陆的维多利亚湖区,他连续研究了淋巴腺鼠疫、危及马及骆驼生存的恶性贫血,得克萨斯牛瘟以及由虱子和扁虱传染而引起的回归热,为热带微生物学的研究开拓了新的领域。 最值得一提的是他对新的病原体一疟原虫的研究。 科赫经过考察,发展了一种非常重要的血液试验,不仅能在发病的阶段查出疟疾,而且能查出潜伏期的疟疾来。这个重大的试验成功,能有效地利用抗疟药物的作用,可以根据疟疾患者的发病阶段,分别给适当剂量的药物,有效地控制疟原虫的生长。 亚得里亚海上有一个名叫布尼俄尼的小岛,悬崖上屹立着一个纪念碑,那是岛上的居民为了感激科赫而建立的。1900年,科赫曾把患疟疾濒临死亡的岛上居民挽救出来,成功地制止了疟疾传染病的蔓延。

人物荣誉

荣誉伴随着这位远征者的贡献接踵而来。1901年建立威廉皇帝科学院,科赫被任命为该院的成员。1902年12月,他被选为法国科学院院士。1903年,他被选为奥地利科学院荣誉院士。1905年,由于他对医学的卓越贡献,获得了诺贝尔医学或生理学奖金;12月12日,他到瑞典斯德哥尔摩领取了最高的荣誉。 但是没有什么东西可以代替他对热带疾病和肺结核病的研究。最高荣誉对他来说,也不是目的,他对此看得很淡漠。他把所有的精力都放在那么多急待解决的工作上。 1905年初他在达累斯萨拉姆,对红水热、锥体虫和回归热进行系统的研究,下半年又率考察团到东非,把成千上万患一种奇怪的“昏睡病”患者从死亡线上夺了回来。 当1907年科赫从东非回到柏林时,人们像迎接英雄一样欢迎这位伟大的斗士,科赫在他们的眼里是骄傲,是奇迹。他那充满传奇色彩的非洲经历,把德国皇帝都吸引住了。 科赫得到了更大的荣誉和尊敬。 这时科赫战胜肺结核基金会成立了。

1908年春天,科赫远渡重洋,想实现他终身的夙愿,但到了美国和日本之后,这位远征者又回到了柏林,他实在是离不开他的结核菌研究呀。 身体状况在这时发出了警告,几次突发的心绞痛差点儿要了他的命。 医生告诫科赫,要休息。但是只要他能动弹,就忘不了工作。他需要了解细菌学的新动态,关心结核病人的医治情况,对于结核菌的研究他还有很多很多设想…… 但是人生旅途上不知疲倦的科赫太累了,1910年5月27日的黄昏,他终于被迫停止了自己的脚步…… 这位远征者整整长途旅行了一生。他在有限的人生中留给了人类多少财富啊,他发现结核菌、霍乱菌、沙眼病毒,证明了炭疽菌引起的炭疽病,在战胜疟疾,昏睡病、淋巴腺鼠疫、牛瘟、麻风、黑水热、红水热……中都作出了巨大的贡献。有的科学家统计,科赫在知识的宝库中添加了近50种医治人和动物疾病的方法!直到今天,他的工作的全部意义仍然是无法估计的。 德国人民不会忘记科赫。 全世界人民也永远不会忘记科赫。

德国医生,细菌学家 。1843年12月11 日生于德国克劳斯塔尔,1910年5月27日卒于德国巴登-巴登 。1866 年在德国格丁根大学学医毕业后,曾在汉堡一家精神病院当实习医生。1870年婚后到东普鲁士一个小乡村沃尔施泰因当外科医生,建立了一个简陋的实验室,并多年在此从事病原微生物研究。他认为每种病都有一定的病原菌,纠正了当时认为所有细菌都是一个种的观点,从而兴起了关于疾病生源的研究。1880年在德国卫生署任职。1881年后,他创用了固体培养基划线分离纯种法;改进染色方法,发现了当时未能得到的纯种结核杆菌;使用了在凝固的血清上接种培养的方法;他用实验证明结核菌不论来自猴、牛或人均有相同症状,并进而阐明了结核病的传染途径 。1882年3月24日科赫在德国柏林生理学会上宣布了结核菌是结核病的病原菌。 1883 年后 ,他和他的同事一起发现了霍乱病原菌是霍乱弧菌及其经过水、食物、衣服等用品的传播途径。同时还发现了阿米巴痢疾和两种结膜炎的病原体。1890年他提出用结核菌素治疗结核病。1905年发表了控制结核病的论文,并获得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

科赫为研究病原微生物制订了严格准则,被称为科赫法则,包括:①一种病原微生物必然存在于患病动物体内,但不应出现在健康动物体内。②此病原微生物可从患病动物分离得到纯培养物。③将分离出的纯培养物人工接种敏感动物时,必定出现该疾病所特有的症状。④从人工接种的动物可以再次分离出性状与原有病原微生物相同的纯培养物。科赫法则的提出不仅为研究病原微生物制定了一套方法,并激发了人们对纯培养物的研究,促进提出防治各种传染病的有效方法。

科赫是个非常认真、细心的人,毕生探索的题目就是病是怎样形成的。他自学成才,在条件极端困难时,巧妙地设计了许多简单、易行、可靠的方法,如固体培养、悬滴培养等一直相传至今。他的研究成果拯救了千万人的生命,德国政府于1907年为纪念他的成就,设了一笔100万马克的基金。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