秘魯天輪柱
秘魯天輪柱 |
中文學名:秘魯天輪柱 拉丁學名:Cereus repandus (L.) Mill. 別稱:天輪柱、六角柱 門:被子植物門 綱:雙子葉植物綱 目:仙人掌目 科:仙人掌科 屬:仙人住屬 |
秘魯天輪柱(學名:Cereus repandus (L.) Mill.)是仙人掌科仙人柱屬植物。多年生草本多漿植物。基圓柱狀,多分枝,呈喬木狀,在原產地可高達7-8米,直徑10-20厘米。刺座較稀,刺草黃色,周刺5-6根。成年植株開花多,花側生,漏斗形,長16厘米,花大,白色。漿果球形,黃色或橘黃色。[1]
原產於南美洲的巴西,喜陽光充足的環境和溫暖的氣候條件。耐乾旱,怕積水。要求排水良好、疏鬆肥沃的沙壤土。
果實可以做普通水果食用,有的地區人們還會把吃不了的果實醃製成蜜餞;在中國的北方地區,被作為多肉植物的主要觀賞種類常常用於溫室、休閒綠地的景觀布置中。
目錄
形態特徵
多年生草本多漿植物。基圓柱狀,多分枝,呈喬木狀,在原產地可高達7-8米,直徑10-20厘米,肉質,藍綠色,有6-8條棱,棱溝深。刺座較稀,刺草黃色,周刺5-6根,中刺1根,長2厘米。成年植株開花多,花側生,漏斗形,長16厘米,花大,白色。漿果球形,黃色或橘黃色。
產地生境
原產於南美洲東南部海邊,以巴西為主。被世界各地引種栽培。屬於熱帶、亞熱帶植物,耐旱、耐高溫,喜歡生長於有機質豐富的砂質壤土中,喜陽光充足,要求排水良好,可耐高溫40℃以上,也較耐0℃的低溫,在冬季控制水分供給的情況下,可耐低溫零下3℃。
繁殖方法
秘魯天輪柱生長快,扦插是秘魯天輪柱簡便、快捷的繁殖方法,在每年的4-9月份進行。方法是通過修剪,將稀疏、短截的枝條,放在陰涼處6天左右,待切口乾燥後,插於沙床中,在氣溫15-20℃的條件下,35-40天可長出新根,60天後植株可以上盆栽培或定植于田間。
栽培技術
栽植
秘魯天輪柱管理簡單,對栽培技術要求不高。它是一種耐高溫、耐乾旱的植物,喜炊通風好、空闊的栽培空間,如果光線不夠,不但會造成植株長勢柔弱,易倒伏,且不易形成花芽,而高溫乾旱的條件下果實的甜度會更好、含糖量更高。每年的春季移栽,栽植前土壤要加入腐熟好的有機肥料,以磷鉀肥料為主,有利於果實的形成。保持土壤潮濕,約半個月後觀察植株頂部的生長點,如果有新的小刺長出,說明髮根良好,進入正常管理。也可以採用深筒盆栽的方式,這樣更利於冬季的管理,在中國的北方,冬季只要將其搬人室內就可以越冬。初春開始,新芽慢慢長出,適量增加澆水量,其它時間管理簡便,尤其是長江中下游地區的「梅雨」天氣,空氣濕度大,應該控制澆水,保證安全過夏。
果期管理
植株栽培1年後,株高1米左右會出現花蕾,花喇叭形,粉紅色,晚上10時左右開花,第2天6時左右閉合,花長15-18厘米、口徑10-12厘米,日出後花即凋謝。秘魯天輪柱屬於蟲媒授粉植物,在自然情況下,花後有昆蟲來為它傳粉,形成果實,在長江流域栽培的環境裡,通常都在溫室內或塑料大棚中栽培,蟲媒較少,這也是很少能見到秘魯天輪柱果實的主要原因。授粉後第5天子房明顯膨大,30天後果實開始轉紅,轉紅後15天果皮呈紫紅色,現光澤即可採收,屬於邊開花邊結果的高效益作物,每年6-11月份為產果期,謝花後50-60天可採收,單果重一般200-250克,每個枝條上可產5隻左右。生長期間,注意施用氮、磷、鉀複合肥,以促進果實糖分積累,提高果實的品質。
越冬管理
秘魯天輪柱屬於易管理植物,冬季由於溫度低植株會進人生長暫時停止階段,這時要少澆水,保持植株不過分的萎蔫。適宜的生長溫度是秘魯天輪柱生長的關鍵,一般情況下,氣溫低於3℃時,植株就會停止生長;當達到0℃時,植株會進入休眠狀態,這時候,應適當的控制水分,使植株進入有效的休眠狀態,這樣可增加植株的抗寒性能、使其更好的孕育來年的果實。如果溫度低於0℃,植株就可能被凍死。在中國的長江流域,秘魯天輪柱一般在光照充足的室內或塑料大棚內越冬。
主要價值
秘魯天輪柱果實是一種口感好、甜度高、酸度小的優良果實,在原產地有「蘋果仙人掌」之稱。有的地區人們還會把吃不了的果實醃製成蜜餞;在中國的北方和長江流域,秘魯天輪柱被作為園林綠化植物栽培,通常都是用於展覽溫室或休閒綠地的綠化觀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