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瑞强
科普“疯子”秦瑞强 玩的就是高大上 2017-02-11 10:16:55 来源:河北新闻网 分享到: 科普“疯子”秦瑞强 玩的就是高大上 科普“疯子”秦瑞强 玩的就是高大上 科普“疯子”秦瑞强 玩的就是高大上 科普“疯子”秦瑞强 玩的就是高大上 科普“疯子”秦瑞强 玩的就是高大上 燕赵都市报记者 杨佳薇 在国家级历史文化名城正定荣国府旁边,有一座外观不起眼的建筑:左侧,一个长征运载火箭模型拔地而起,蓄势待发;右侧,直径2米的张衡地动仪,8个龙头口衔铜丸,龙眼目光炯炯,气势威猛…… 这里就是全国首家民营科技馆正定科技馆,馆长秦瑞强。2月2日,正定科技馆门口的一条横幅吸引了很多人的目光——“热烈庆祝秦瑞强馆长获得2016科普中国十大科学传播人物”。 秦瑞强,当过工人,开过饭店,办过速冻厂,干过汽修厂,创办过私立学校,2000年6月开始筹建正定科技馆,从此,他把全部精力倾注在这里,一干就是16年。 1 创建全国首家民营科技馆 2月2日,正定科技馆,这里俨然是孩子们的“天地”,他们尽情地在11个展厅内穿梭。在物理展厅内,各种声、光、电、磁、力互动展品、模拟时间隧道和太空飞船的失重体验、八卦水车提水声……让孩子们不时发出阵阵兴奋的尖叫声。 “2000年建馆到现在,正定科技馆已经扩大到11个展厅,15个展区,展览面积由最初的近千平方米提升到1.1万平方米,馆藏展品已达2.2万余件,打造成了集科技馆、自然博物馆、民俗博物馆、天文馆、气象站、地震台、国防教育、科普展品教具研制销售于一体的大型综合科普展馆。开馆以来接待观众200余万人次。”行走在科技馆里,秦瑞强一边带路一边解说。正定科技馆既是全国首家也是目前全国唯一的民营科技馆。 秦瑞强更愿意形容自己是“科技发烧友”,“小时候就闲不住,经常抽时间捣鼓研制东西”,秦瑞强说。由于家境不好,兄弟姐妹又多,他没能进入大学读书,科技殿堂只能成为儿时的梦想。高中毕业后,秦瑞强就开始了创业之路,先富了起来,同时,他也深深感到没有文化所带来的不便。为了让更多的农村孩子受到良好的教育,1998年,兄弟几人投资上千万元,建起了一所寄宿制国瑞中学。董事长兼学校课外科技辅导员的秦瑞强发现,孩子们的动手能力很差,这时,他想到了科技馆里的互动参与项目。 1999年,正定县电影探秘宫由于年久落后,决定面向社会招标改造。秦瑞强感到机会来了。经县委县政府批准成立的“河北省正定县科技馆”建设领导小组,任命秦瑞强担任馆长。一个有政府提供房屋、土地,社会力量投资兴办的科技馆诞生了。 2 从一窍不通到科普达人 回想建馆前,因为一窍不通,他背着相机走了我国多个省份的20余家科技馆、博物馆。 不懂天文咋办?请石家庄青少年宫的天文行家来。不懂地质咋办?请河北省地质遥感遥控中心的地质专家。不懂的东西太多,建馆开始后,秦瑞强确定了主题,然后就利用关系找各种专家坐阵指挥,他则边做边学。 为了节省资金,秦瑞强既是工程师、设计师又是小工,他曾和员工一起给施工队搬铁管搭施工架子,将砖一块块搬到相当于六层楼高的天文台。馆内大部分展品也是他自己设计并动手制作的,物理展厅的勾股定理演示仪就是他和河北师大的学生自行设计制作的,并入围了“全国科技馆新展品”优秀奖。 如今,这全国唯一的民营科技馆被国家科技部、中国科协、中国科技馆发展基金会誉为“科技馆中的佼佼者”,获得荣誉达十项之多。 3 富翁变“负翁”,他收获快乐 在秦瑞强的印象中,科技馆从建成一直到2002年都还是可以维持的,最热闹的一天,科技馆接待了3700多人。然而,从2003年“非典”开始,来得人越来越少,工人的工资,水电费、展品日常维护的费用,像山一样压了下来。最难的时候,三五百都拿不出,他从腰包鼓鼓的富翁变成被人追债的“负翁”,为了将科技馆维持下去,他四处向人借钱。这时很多人都劝他,要把科技馆办成物流中心或冷库,收入会非常可观。 “要为挣钱,我早就不办这科技馆了!”秦瑞强边说边从办公室的书柜里取出一个个装订整齐的册子:每年的《河北正定科技馆科普活动纪实》《大气污染科普知识漫画》……还有一些学生们参观过科技馆后写的“我看正定科技馆”有奖征文。“我现在把我们每年的科普活动都装订成册,每当看到这些,我便觉得什么困难都能克服!” 熬过最难的2006年,秦瑞强一边做事挣钱贴补科技馆,一边琢磨科技馆的出路:没有人来参观,就“动起来,走出去”。 2007年正定科技馆得到了石家庄市科技局一个项目支持,他们承担了“车载天文台”的项目研制,设计改装了国内第一辆“车载天文台”,可自动寻星、跟踪,电脑内存有50年的天文年历,这样他们就能让天文普及走出去。后来,河北省科协给馆里配发了“科普大篷车”,车上有声、光、电、磁、力等30多件物理互动展品。 秦瑞强说,让他高兴的是,儿子也来科技馆帮助他。 4 给孩子植入科技“芯片” 秦瑞强指着院子门口停放的一辆大卡车,向记者介绍说,这是他最新研发的“天文科普1号车”,具有天文观测和天文演示的双功能科普设备,它可以像变形金刚一样展开,通过5次机械变形,在30分钟内完成从集装箱状态到天象厅的变化,形成一个直径八米的半圆球,每天可接待2000多人,即使不到科技馆,也可以坐在车上通过天象仪观赏四季星空、月相变化等天象,还可通过车上设置的天文望远镜观测天体。 “其实这个车是天文观测车和天文演示车的组合。”秦瑞强指着院子一侧车棚里停放着的几辆类似的卡车说,天文观测车、天文演示车早已获得国家专利权并且投入使用,“再加上我们的影视播放车,只要车能开到的地方,就能开展科普活动”。 秦瑞强和员工们开着车去各地做活动,省、市科技部门给予一些活动费。 秦瑞强说,他就像是上了科技的“瘾”,甘愿做传播科技的“疯子”,只要他在,他的科技馆就要一直办下去。 “但现在我还得通过门票养活科技馆。”秦瑞强说,16年间,他已经投入了5000多万,如今他不断研发科普设备、创新科普展品,一旦这些东西都“走”出去了,那他的科技馆就不愁了。今年,他将主推“四车一网”项目,除了四辆移动科普车,还会和国家天文台联合创办“中国星空网”。 “搞科普,就是给孩子植入一枚科技‘芯片’,我希望让更多的孩子受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