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行宮遺址
秦行宮遺址[1](金山嘴古城遺址),位於秦皇島市北戴河區金山嘴及其附近,面積6萬平方米。1987-1991年進行挖掘。遺蹟有建築基址、窖穴、井、水管道、灶等。遺物有瓦當、水管、井圈、盆、鑒、甑、瓮、豆、罐、釜等。遺蹟遺物都表明當年此曾有大型建築群。據推測這裡是公元前215年秦始皇東臨"碣石"所在地,與綏中牆子裡(即石碑地)同類遺存一樣,為秦始皇東巡的行宮遺址。
目錄
環境
秦行宮遣址(金山嘴古城遺址),在北戴河海濱金山嘴路東橫山上。面積6萬平方米,規模宏大,座北朝南、是一座氣勢宏大的宮殿遺址,1987-1991年進行挖掘,東西長50多米,南北長13米,外有迴廊,四周圍牆寬2.3米, 中間隔牆寬1米。共有2個大廳,每廳東西排列3行明礎柱石, 柱石巨大,直徑為1.3米。其遣址東面是一組大型四合型建築群的一部分面圖 ,共兩座10間的遺址和面寬6間的東配房,長30 .5米,寬8.2米,牆厚近1米。橫山之南約200餘米的高地上, 發現另一組大型建築群遺址,專家考證認定為秦始皇行宮的主體建築群,它和橫山行宮建築,處在同一條大中軸線上。秦始皇行宮遺址出土文物豐富有菱紋、饕餮紋、捲雲紋、雙雲紋等瓦當、菱紋格空心磚、麻面大板瓦、陶井、陶盆、陶文等。
北戴河秦行宮遺址管理處位於北戴河金山嘴的秦行宮遺址占地41畝,於1985年被發現。從1986年開始,經過6年的調查發掘,發掘面積達15836平方米。
歷史介紹
北戴河秦行宮遺址又稱"金山嘴古城遺址",總面積約6萬平方米。"一峰壓水、三面清波"
秦行宮遺址
的金山嘴,曾是方士求仙的中心與舟檣聚泊的地方,1985年赫然發掘出秦行宮遺址。不論是揭露的建築遺址以及陶井、水井、灶、水管道、窯穴等遺蹟,還是出土的大量板瓦、筒瓦、柱礎石、菱形紋空心磚、巨形夔紋半瓦當、雲紋瓦當等建築構件和少量的陶盆、陶甑、鏗、罐、瓮等生活用具。這些建築基址規模宏大,用料非凡,專家們一致認定其時代主體是秦代,可能沿用到西漢初年。與秦始皇東巡有關,是秦碣石行宮的組成部分,是秦始皇建國門的地方,是中華民族第一次大團結、大統一的象徵,其意義不亞於萬里長城。
意義
北戴河秦行宮遺址的發現,對於探索秦代的歷史以及秦皇島地名的由來,具有重要意義。秦行宮遺址的發現,被國家文物局列為第七個五年計劃期間全國"十大考古發現"之一,國務院於1996年公布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河北省文物局成立了專門的遺址保護管理機構,開始了遺址的保護、開發和利用工作。擬將其建成宏揚民族文化,進行愛國主義教育的基地。已建成的小型展覽室,陳列着遺址出土的部分文物,已經對外開放。
北戴河秦行宮遺址的發現,為當年秦始皇(公元前246年-公元前209年)東巡提供了重要佐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