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啟主選單

求真百科

程不識,程不識是漢武帝時的大將,別稱「不敗將軍」。 程不識是漢武帝時的大將,別稱「不敗將軍」。擔任山西太守,長樂衛尉。與李廣齊名。其主要成就為鎮守邊疆,抗擊匈奴,治軍有方,軍紀嚴明,生平未嘗敗績。

程不識
程不識
原文名 Bushi Cheng
出生 不詳
中國
逝世 不詳
國籍 中國
別名 不敗將軍
職業 山西太守

目錄

史籍記載

原文: 左右以為廣名將也,於是廣以上郡太守為未央衛尉,而程不識亦為長樂衛尉,程不識故與李廣俱以邊太守將軍屯。及出擊胡,而廣行無部伍行陳,就善水草屯,舍止,人人自便,不擊刀斗以自衛,莫府省約文書籍事,然亦遠斥侯,未嘗遇害。程不識正部曲行伍營陳,擊刀斗,士吏治軍簿至明,軍不得休息,然亦未嘗遇害。不識曰:「李廣軍極簡易,然虜卒犯之,無以禁也;而其士卒亦佚樂,咸樂為之死。我軍雖煩擾,然虜亦不得犯我。」是時漢邊郡李廣、程不識皆為名將,然匈奴畏李廣之略,士卒亦多樂從李廣而苦程不識。程不識孝景時以數直諫為太中大夫。為人廉,謹於文法。

相關信息

程不識與同時代名將李廣的具體區別

李廣和程不識都是漢武帝時的大將,但兩個人治軍的風格迥異。在這裡舉他們兩個人做例子,是想談一談領導的方式與風格對事業的影響。

李廣是有名的飛將軍;程不識,可能除了專門研究秦漢史的人之外,很少有人聽說過他。其實在漢朝前期,特別是漢武帝時代,兩個人是齊名的。他們一個是現在河北省的太守,一個是今天山西省北部的太守。當時的太守大多是邊境上的守將。 李廣是名聲很大的人物。李廣訓練部隊以恩義相結,不重紀律,因此每位將領都與他交情好。作戰時,他的行軍布陣採用自由的作風,不拘一格,他所帶領的騎兵非常精良,以機動性代替當時中國傳統的行軍布陣,所以李廣的小部隊可能獲勝,士兵比較少,可以憑藉個人的武勇,反敗為勝。李廣時常帶領少量精銳突擊隊突襲匈奴,有時成功,大多數時候卻是失敗的。其實,李廣的做法不是帶領大兵團作戰的方式。打匈奴時,大軍五道出擊,武帝不讓他領導正面的軍隊,只讓他率領輔助部隊,未嘗沒有道理。「馮唐易老,李廣難封」,李廣的悲劇,造成他的英雄事跡的傳誦。

程不識和李廣相比,有鮮明的特點。他是非常嚴謹的將領,將部隊按照最嚴格的紀律訓練,分成部伍,有職責明確的層級指揮系統。部隊出戰時,總是處在人不解甲、馬不卸鞍的戒備狀態。他的軍隊以步兵為主,行軍很慢,但很堅實。凡是他率軍作戰,前面一定有斥候,左右一定有掩護,一隊一隊互相呼應,互相照管,安營紮寨很有章法。行動起來,全軍一起行動;紮下營來,敵人沖不動。他從未讓匈奴人得逞,但他自己也沒有取得過重大的勝利。程不識應當算是極為穩重的將領。在西漢,人們都知道程不識是名將,因為他戰不敗。而李廣呢,不是大勝,就是大敗,就好比在賭場賭錢,不是大贏,就是大輸。程不識則能夠不斷地積累勝利。

李廣、程不識代表了兩種指揮管理的典型,各有所長,也各有所短。這兩個人之間難作必然的好壞評斷。就親和力與團結力來說,李廣軍隊的五千人可以頂五萬人來用,而程不識的一萬人則永遠是一萬人,但也是不至於輕易被打垮的。程不識指揮軍隊的風格在漢朝延續了很長的時期,所以漢朝時「軍中只聞將軍令,不聞天子詔」。換句話說,指揮的命令只能下達到第二級,無法下達到第三級以下。這樣的部隊非常堅實,但擴張性與活動性都受到相當大的限制。

這兩類例證在中國歷史上並不少見。具體說來,居上風的時候,李廣的軍隊較容易成功。平常的時候,程不識的作風可以維持不敗。最好的方法是適當地調和這兩種風格,但如何調和則是另一門大學問。從一般情況來看,如果我們不知道眼下的局勢如何,還是選擇程不識那種類型的人才或者採取程不識那樣行事的作風比較穩妥一些。所以說,真打仗,寧可學程不時,不可學李廣。

備註:套用東漢馬援的一句話說,效程不識不得,猶為謹敕之士,所謂刻鵠不成尚類鶩者也;效李廣不得,陷為天下輕薄子,所謂畫虎不成反類狗者也。

治軍特點

程不識和李廣相比,有鮮明的特點。他是非常嚴謹的將領,將部隊按照最嚴格的紀律訓練,分成部伍,有職責明確的層級指揮系統。部隊出戰時,總是處在人不解甲、馬不卸鞍的戒備狀態。他的軍隊以步兵為主,行軍很慢,但很堅實。凡是他率軍作戰,前面一定有斥候,左右一定有掩護,一隊一隊互相呼應,互相照管,安營紮寨很有章法。行動起來,全軍一起行動;紮下營來,敵人沖不動。他從未讓匈奴人得逞,但他自己也沒有取得過重大的勝利。程不識應當算是極為穩重的將領。在西漢,人們都知道程不識是名將,因為他戰不敗。而李廣呢,不是大勝,就是大敗,就好比在賭場賭錢,不是大贏,就是大輸。程不識則能夠不斷地積累勝利。

李廣、程不識代表了兩種指揮管理的典型,各有所長,也各有所短。這兩個人之間難作必然的好壞評斷。就親和力與團結力來說,李廣軍隊的五千人可以頂五萬人來用,而程不識的一萬人則永遠是一萬人,但也是不至於輕易被打垮的。程不識指揮軍隊的風格在漢朝延續了很長的時期,所以漢朝時「軍中只聞將軍令,不聞天子詔」。換句話說,指揮的命令只能下達到第二級,無法下達到第三級以下。這樣的部隊非常堅實,但擴張性與活動性都受到相當大的限制。

這兩類例證在中國歷史上並不少見。具體說來,居上風的時候,李廣的軍隊較容易成功。平常的時候,程不識的作風可以維持不敗。最好的方法是適當地調和這兩種風格,但如何調和則是另一門大學問。從一般情況來看,如果我們不知道眼下的局勢如何,還是選擇程不識那種類型的人才或者採取程不識那樣行事的作風比較穩妥一些。[1]

人物評價

程不識之法老成持重,李廣之道別出蹊徑。「兵無常勢,水無常形」。古之名將,用兵之道各有所長,奇正之變、運用之妙,存乎一心,隨機應變臨敵制勝,優劣高下,難以一概而論。但兵凶戰危,戰場上影響作戰勝負的因素撲朔迷離、瞬息萬變,參戰各方出奇用謀,但行軍作戰畢竟也有常法可循,根本之道在於「先為不可勝,以待敵之可勝」,不打無把握之仗乃千古不變之至理,先保存自己再消滅敵人是用兵作戰之法則。由此來看,程李二人高下立判。正如程不識所言,李廣統率軍隊,推崇簡便易行,雖然戰士人人樂戰效死,但如果敵人突然發動攻擊,倉促之間必然難以迎戰。據史料記載,李廣統兵作戰多次陷入困境,以致被匈奴生擒活捉,捨命一搏方才僥倖脫險,足證程不識言之不虛。後人「嘆天生李廣,才氣無雙,不得封侯」,即使才如李廣,治軍無方也難免師敗兵潰,何況才不如李廣者乎?[3]

參考文獻

1.李廣和程不識:在衛青霍去病以前的軍界雙壁 趣歷史網 [引用日期2016-11-15]

2.淺析李廣難封的真正緣由 ——兼與程不識比較 巴州區教育科研網 [引用日期2016-11-15]

3.李廣與程不識:你學誰? 鳳凰網 [引用日期2016-11-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