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啟主選單

求真百科

來自網絡的圖片

穗(拼音:suì)是漢語常用字,此字始見於《說文解字》小篆,另有學者認為此字在甲骨文中就已出現 。穗本義是稻、麥等穀物成熟後聚生在莖幹頂端的花或果實,引申指與其形狀相似的裝飾物,又引申作量詞,用於農作物的果實。"穗"也是廣州市的別稱。相傳古代有五位仙人乘五色羊、持六穗秬來到廣州,因此廣州市別稱穗城,簡稱為穗。

目錄

基本信息

中文名稱; 穗

拼音; suì

部首; 禾

五筆; TGJN

倉頡; HDJIP

鄭碼; MFFW

字級; 一級(3415)

平水韻; 去聲四寘

注音字母; ㄙㄨㄟˋ

統一碼; 7A57

四角號碼; 2593₃

GBK編碼; CBEB

筆畫數; 5+12

造字法; 形聲字

結構; 合體字,左右結構

異體字; 穟,穂,ढ़�,ॣ�,়�,繐

文字溯源

穗是形聲字,形旁為"禾",表示這個字的本義與穀類作物有關;"惠"作聲旁,表示音讀。"惠"的古音是匣紐、質部字,與"穗"聲母有別,這是古代語音中的複輔音現象。有一些學者認為,圖1、2、3的甲骨文均為早期的"穗"字。圖1、2甲骨文像以刀割取土地上的稻穗,另一隻手去取之形;圖3像以又(手)取卣,拿用手摘取稻穗表示稻穗成熟可以採收的意思。《說文解字》將"穗"字歸為"ढ़�"的異體字。"ढ़�"是會意字。侯馬盟書作圖4,上部是"爪",下部是"禾",表示用手采穗之意,與"采"不同。後來的戰國文字(圖5-7)、篆文(圖8)皆像以手抓取稻穗之形。或以為此字為"秀"字,"秀""穗"義近,故混而為一。後來"ढ़�"被棄置不用,並被從禾、惠聲的"穗"字替代。由於會意字不記識語言的聲音,改會意的形構為形聲以辨識文字的聲音,乃文字衍化的通例,並不影響字義。楷書作穗。

古籍釋義

《說文解字》"穗"作"ढ़�",異體作"穗"。

摺疊說文解字 【卷七】【禾部】徐醉切(suì)

ढ़�,禾成秀也,人所以收。從爪、禾。

穗,ढ़�或從禾惠聲。

說文解字注 ढ़�,禾成秀,人所收者也

段注:依《爾雅音義》及《玄應書》訂,ढ़�與秀古互訓,如《月令》注:黍秀舒散,即謂黍ढ़�也。人所收,故從爪。

從爪禾

段注:會意,小徐作爪聲,非。此與采同意。徐醉切,十五部。

穗,俗從禾。惠聲。

廣韻 徐醉切,去至邪 ‖惠聲至1部(suì)

ढ़�,禾稷成皃(貌)。《說文》曰:"禾成秀,人所收。從爪禾。"

穗,上同。

康熙字典 【午集下】【禾字部】穗 ·康熙筆畫:17 ·部外筆畫:12

古文:়�

《唐韻》《集韻》並徐醉切,音遂。《說文》:禾成秀也。本作ढ़�。或從惠。《詩·王風》:彼稷之穗。傳:穗,秀也。書傳:成王時,有三苗貫桑葉而生,同為一穗,其大盈車,長几充箱。《後漢·張堪傳》:堪拜漁陽太守,百姓歌曰:桑無附枝,麥穗兩岐,張君為政,樂不可支。


又《墨池編》:炎帝因上黨羊頭山始生嘉禾,作穗書,用頒時令。

【午集下】【禾字部】ढ़� ·康熙筆畫:9 ·部外筆畫:4

《唐韻》《集韻》並徐醉切,音遂。《說文》:禾成秀也,人所以收。從禾爪。《六書正訛》:從禾從爪,象秀實之形。《博雅》:粢黍稻,其ढ़�謂之禾。

《集韻》或從惠。

【筆順】①ノ(撇)②一(橫)③丨(豎)④ノ(撇)⑤丶(點)⑥一(橫)⑦丨(豎)⑧㇕(橫折)⑨一(橫)⑩一(橫)⑪丨(豎)⑫㇒(提)⑬丶(點)⑭丶(點)⑮㇃(臥鈎)⑯丶(點)⑰丶(點)

【規範提示】①"禾"的末筆捺改點。②"心"的第二筆楷體是㇃(臥鈎)。

【寫法】❶"禾"窄"惠"寬,頂部"禾"低,底部左右旁齊平。❷"禾",橫從橫中線起筆。❸"惠","叀"窄"心"寬;"叀",第二筆豎在豎中線,第五筆橫在橫中線,第七筆是斜橫,從豎中線起筆,在橫中線下方。❹"心",左點在豎中線左側,㇃(臥鈎)從豎中線起筆。[1]

參考文獻

  1. , 360國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