空降部隊
中國人民解放軍空降部隊是以傘降或機降方式投入地面作戰的兵種,又稱傘兵。它是一支諸兵種合成的具有空中快速機動和超越地理障礙能力的突擊力量。中國空降兵自1950年9月成立空軍陸戰第1旅,1961年6月組建第15空降軍以來,從小到大,從弱到強,已由初建時的單一兵種,發展成為擁有炮兵、航空兵、導彈兵、特種偵察兵、防化兵等20多個專業兵種組成的多兵種合成部隊,初具規模的高技術特種兵種。[1]
目錄
基本條件
一兵多用,一專多能是合格空降兵的基本條件。一個空降兵戰士,除了要熟練掌握陸軍步兵的各項技能,精通手中武器,還要學會使用全連所有武器、營屬炮兵火器,還要掌握工兵、防化兵、通信兵、偵察兵、導彈兵的一般技能。要能駕駛多種機動車輛,會跳多種傘型和機型,能在山區、高原、海島、熱帶、亞熱帶和森林等多種環境下進行野戰生存。
抗震救災
2008年5月12日,汶川發生里氏8.0級大地震,14日,空降部隊出動兵力首次在因地震與外界隔絕的阿壩地區茂縣成功進行傘降。這是中國空軍第一次在高原複雜地域、無地面指揮引導和無氣象資料條件下運用傘降方式參加抗震救災。同一天,首批運載救災物資的直升機也降落到地震中心汶川縣城,完成極限性的空降救災任務。
組建過程
1949年8月,劉亞樓赴蘇聯商談幫助中國建設空軍事宜。18日,還在莫斯科的他向中央軍委提出組建空降兵部隊的建議。他認為,在解放台灣的登陸作戰中,傘兵空降可能發揮大的作用。次日,中央軍委復電同意。劉亞樓隨即與蘇聯政府商談,聘請傘兵顧問和教員41名,並訂購了第一批傘兵用的降落傘。11月,周恩來親自起草了組建空降兵部隊的決定。 1950年4月17日,中央軍委正式發布命令,組建空降兵部隊。命令要求各軍區、野戰軍抽調一批戰鬥英雄和模範的班、排幹部作為空降兵的兵員。5月27日又電告各部:如確難按條件抽調,其不足者,可以一、二等功臣補充,如仍不足時,則按政治可靠、身體健康、戰鬥勇敢、表現好等條件,從戰士中補選。空降兵部隊領導機構的組建,要從有指揮作戰經驗的步兵師團營領導幹部中選調。7月17日,中央軍委確定部隊番號為中國人民解放軍空軍陸戰第1旅。 1950年7月26日,空降兵部隊的前身——空軍陸戰第一旅在上海組建,後移駐河南開封7月26日,旅部領導機構以第三野戰軍第9兵團30軍89師師部為基礎在上海組建,8月1日,旅部由上海移駐河南開封。 該旅的領導成員都是高職低配,陸軍第26軍77師師長王建青任旅長,後因其身體原因調任其他工作,改由陸軍第28軍參謀長朱雲謙擔任旅長。陸軍第20軍58師參謀長方銘任副旅長,陸軍第31軍91師副政委丁釗為旅副政委,陸軍21軍63師政治部主任林震為旅政治部主任。 旅部設司令部、政治部、炮兵司令部、技術處、醫務處、供給處等機構,下轄狙擊營、坦克營、迫擊炮營和7個直屬連隊及1個教導隊,全旅5000餘人。由於空降兵是以傘降或機降方式投入地面作戰的兵種,是能突然出現於敵後,配合正面部隊作戰的突擊力量,對兵員素質要求很高。所以,陸戰旅黨員占73%,戰鬥英雄、模範、功臣占33%,直接參加過戰鬥的占83%。9月17日,旅在開封營區召開成立大會。會上,宣讀了華東軍區、第三野戰軍司令員陳毅、空軍司令員劉亞樓等發來的賀電、賀信。第三野戰軍副參謀長周駿鳴代表中央軍委給空軍陸戰第1旅授軍旗,旅長王建青代表全旅指戰員進行了莊嚴宣誓。從此,新中國有了第一支空降兵部隊。後來,9月17日被定為空降兵誕生紀念日。 9月27日,中央軍委決定,把原國民黨傘兵第3團起義後改編而成的華東軍政大學傘兵總隊全部人員調給陸戰第1旅,作為技術骨幹,其中有劉農峻等30餘名幹部、350名戰士。 國民黨傘兵第3團,於1949年4月13日奉命從上海黃浦港碼頭乘「中」 字號登陸艦調往福建。這個團的中共地下黨員劉農峻、周其昌、李貴田、孟虎、陳家懋等人,根據上海地下黨組織的指示,策劃舉行起義。在航行途中,時任團長的劉農峻與其他人員起草了一份由國民黨國防部下達的要他們北上去青島(當時尚未解放)的假電報,命令登陸艦的艦長改變航向,向北航行。爾後,他們勇敢機智地爭取全體基層官兵參加起義行動。14日,劉農峻率領全團官兵2500餘人宣布起義,15日在連雲港登陸,勝利到達解放區。起義以後,他們向毛主席、朱總司令通電致敬,向全國人民發表起義聲明。毛主席和朱總司令對國民黨傘兵官兵的起義十分重視,在18日給起義官兵的復電中,熱烈慶祝他們脫離國民黨反動集團,加入人民解放軍的行列,希望他們「努力於政治上和技術上的學習,為建設新中國的新傘兵而奮鬥」。隨後這個團改編為華東軍政大學傘兵總隊,由劉農峻任總隊長。劉農峻於第一次國內革命戰爭時期曾在安源煤礦工作,加入共青團,後畢業於國民黨通信學校和陸軍大學。參加人民空軍後,先後任空軍陸戰第一旅副旅長,空降兵師副師長等職。 1950年9月29日,空軍陸戰旅參加首批跳傘的62名官兵全部安全着陸,成為中國人民解放軍第一批完成傘降的傘兵,實現了「從天而降」的夢想。 1951年3月14日,這個旅的女翻譯沈元珍、李朝旭、毛鎮夷、凌沖珪等4人,第一次參加跳傘成功,成為了新中國的第一批女跳傘員。 經過10個月的突擊訓練,部隊作戰能力達到可以將配有重機槍、迫擊炮、無後坐力炮等武器,200人左右的1個加強連空降到敵後執行作戰任務。1951年6月28日,副旅長方銘率領狙擊第一營第二加強連,第一次參加南京軍事學院在安徽臨淮關組織的河川進攻聯合演習,出色地完成演習任務,受到演習指揮部的好評。 1950年12月,空軍陸戰第1旅改稱為空軍陸戰第1師,後又改稱傘兵師、空降兵師。1961年,中國人民解放軍第15軍軍部及其44、45師和該師一起,組建中國人民解放軍空降兵第15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