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主菜单

求真百科

窗外(闫杨虎)

窗外
圖片來自免费素材网

《窗外》中国当代作家闫杨虎写的散文。

目录

作品欣赏

窗外

没有什么紧要的事情时,喜欢站在教学三楼的东窗前,望向远方。

东窗之外,不远处是一条南北走向的大路。它从哪里来,它向哪里去,我并不完全知晓,只在地图上看个大概。这条路的来去里,穿越着怎么样的风景和人物,上演过怎样的悲欢离合喜怒哀乐,我更加不能知道,只叹息自己其实就是那只水井里的小青蛙,不懂得鸟儿高翔蓝天的快乐。四季的风从路上吹过,吹来了什么,带走了什么,我也没有细细地想过,风一直在吹,我一直在迷茫。

路上,大量的车子,各式各样,南来北往。它们都负载着些什么人呢?人们借助车子,跑出了怎样的精彩无奈呢?还有,人们往往只关注人的喜乐,车子的呢?车子将人从这边的忙忙带向那边的碌碌,车子青春时的欢畅,年迈时的沧桑,有没有人想过?古人会为一匹马的老去而挽伤,今天的车子将人带到了更远的远方,它的性情,它的相貌,它的穿越千里万里的梦想,可还有人关注和记起?小视频里,看到有人给陪自己度过艰难岁月的面包车下跪,他不忍心车子就此离开自己,被拉到旧车拆解坊里去。那一瞬间,我被一种叫做“情义”的东西击中,为那个男人叫好,尊敬着他;为那辆车子庆幸,遇到了这样的主人……

另外一些与路有关无关的东西,也一并淀入心底。

比如某些逝去的光阴,留在了路两旁的悬铃木上,清洁的叶片上沾染了些许莫名的情绪:有谁在意花开了,有谁看见叶子落了?一些鸟儿结伴翻飞,快乐啼鸣。高若入云的所在,却是一只小点,并无伙伴,久不飞动。它们的世界我们不懂,我们的生活,它们却俯入眼底。恐怕没有几只鸟儿会羡慕人类,它们只想能好好的飞翔,静静地享受高处的理想。多少人却曾这样歌唱:“他多想是只飞燕,闯飞那滔滔云海……也落个逍遥自在, 也落个欢喜爽快 ”。好些人,好些年的吟唱,这首歌承载过多少人的奋斗与不甘?有几个人最终飞上去了呢?今天刚好读到一篇《一生三世,破茧成蝶》,深为作者热爱生活的内心和驾驭文字的能力折服,留言一句:“ 我们追求诗一样的生活,我们更懂身边的苟且和烟火。”是给文章作者的点赞,也是对自己的鞭策——无论多么低陋的起点,无论多么苦难的旅程,向前走就是了!

目力尽处,是县域内著名的十里龙山。山体似起若伏,五座山头相连。山上缺树少草,冬里夏里望去,尽是一种颜色——灰青灰青的。逢着阴冷天气,东西绵延,云里雾里,正如一条游动的苍龙匍匐蜿蜒。这山最美的时光,是在阳光晴好的傍晚,西边艳艳的红光远远地照了过来,平时看去苍然一身的山体,突然变得通体金光,一条金龙赫然入目,光彩异常。“龙山晚照”,古时即是“白水八大景”之一,引得无数的人驻足观望。传说杜甫先生曾于某年某月某日经过此处。先生当时身遇坎坷,携了妻儿奔波逃命,不知当时是否见过龙山晚照时的光华,或者是否还有哪份心境品咂美丽的景象?龙山附近“甫下”“蔡邓”等地名倒是记住了诗人的来过,传说是先生下马战斗坏人和踩凳上马远去的所在。心中有国有家有苍生的诗人,从这里经过,而且还是逃难之旅,种种原因,使得他没有机缘在这里留下多少丰功伟绩,这是他最落魄的时节啊!但世人却情愿将他的情怀长久的记住。诗人走过,成为这里的一种荣耀;我们在这里生活了一辈子,我们给了这里什么?

龙山北坡,白水河百里奔流,东入洛河。洛河延岸,花椒吐香,苹果正红,玉米结出饱满的籽粒,稻子摇动金黄的长穗,秋日的收获近在眼前。

——看向窗外,望向远方,谁能刻画多少的曾经和未来?多少细节来过又走了,多少人哭了又笑了,无论是无声无息地流逝在历史的某些角落,还是千年百年波澜壮阔于人们的口耳之间,能留住的到底不会很多,那就珍惜该珍惜的,敬畏该敬畏的吧!天地之间,古今怀里,每个人都是一粒微小的尘埃;亲人师友看来,每个人也都可能曾是一座高山一片森林——永远不可太过骄傲自大,但也不必时时妄自菲薄,每个人来这世上,都是独一无二的存在。

喜欢文字,文字里大漠长河草长莺飞,总有些细节牵引着思绪去了远方。去远方吧!只要存有一份诗心,眼前的庸常就不会缺少诗意,远方是未知的,新的诗歌也许就在那里。 向往远方,去往远方,平平淡淡的生命里,总得有些力所能及的拓张。

[1]

作者简介

闫杨虎,男,江苏三强律师事务所律师,苏州大学法律硕士。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