竇建德起義
竇建德起義 |
中文名:竇建德起義 出生地:貝州漳南 出生日期:573年 逝世日期:621年8月2日 職 業:河北起義軍前期領袖 主要成就:隨隋煬帝徵兵攻打高麗 |
竇建德起義,隋末三大農民起義之一。隋大業八年(612年)至唐武德四年(621年),在隋末農民起義中,竇建德及其部屬劉黑闥率領河北義軍在山東、河北廣大地區進行的反隋和反唐鬥爭。 [1]
目錄
竇建德起義簡介
竇建德(573年—621年8月2日),貝州漳南(今河北故城東北)人,隋末唐初河北起義軍前期領袖。出生於公元五七三年,即北齊後主高緯武平四年。(北齊是以山東門閥世族為支柱的封建割據政權。當時人宋孝王在《關東風俗傳》中敘述當地豪門大姓的情況說:瀛冀諸劉,清河張、宋,并州王氏,濮陽侯族,諸如此輩,一宗近將萬室,煙火連接,比屋而居。獻武(北齊奠基人高歡)初在冀郡,大族蝟起應之;侯景之反,河南侯氏幾為大患;——有同劉元海(淵)、石勒之眾也。
竇建德其人
竇建德出生後,就在北齊、北周的昏暴統治下,在山東門閥世族的殘酷剝削壓迫下度 竇建德 過童年。隋文帝統一全國時,竇建德已是十七歲的青年了竇建德家世代務農,自言漢景帝太后之父安成侯竇充的後裔。家裡稍有資產。
竇建德年輕時就「重然許,喜俠節」(《新唐書·竇建德列傳》)。有次鄉人家中喪親,因家貧無法安葬,時竇建德正在田中耕種,聞而嘆息,便將自家的耕牛給了鄉人,讓其發喪,結果很為鄉里所敬重。還有一次有幾個盜賊在晚上去竇建德家搶劫,竇建德站在門邊,待盜賊進屋後,先後打死三人,其餘的盜賊嚇的不敢再進。盜賊只好請求將三人的屍首要回,竇建德說:「可投繩系取之」(《新唐書·竇建德列傳》)。盜賊於是將繩投進屋裡,竇建德將繩系在自己身上,然後讓盜賊曳出,竇建德隨即躍起持刀,再殺數人,從此更加聞名。
此後,竇建德為鄉里所歸附,當了里長。那時已是隋文帝晚年,隋朝統治日益昏暴。隋文帝建仁壽宮,楊素主持營造,「夷山堙谷,營構現宇。崇台累榭,宛轉相屬」,日夜施工,役夫死者不計其數,楊素竟然令官吏將路上屍骨焚燒,又將「疲敝額仆者,推填坑坎,復以土石,因而築為平地」。而刑法嚴峻,駭人聽聞:隋文帝「命盜一錢以上皆棄市,行旅皆晏起晚宿,天下懍懍焉」。甚至「四人共盜一榱桷、三人同竊一瓜,事發,即時處決」。因而激起了人民的強烈反抗,迫使隋文帝廢除「一錢棄市法」。竇建德「犯法亡去」,大約就在這段時間。這表明他並沒有充當官府的爪牙,而是敢於反抗苛法的人物。隋煬帝繼位後,大赦天下,免稅五年,他才迴轉家鄉。竇建德父親死的時候,鄉里送葬的有一千多人。人們給他贈送的財禮,皆一概不收。
竇建德起義征戰歷程
隋大業七年(611年),隋煬帝徵兵攻打高麗,竇建德應召入伍。本郡選勇敢優異者當領導,竇建德因勇敢被選為二百人長。當時,山東發大水,與竇建德同縣的孫安祖家被大水淹沒,妻兒餓死。縣令見孫安祖驍勇過人,也將他選入軍中。孫安祖向縣令陳述自己家中貧困,不願入伍。縣令大怒,處以鞭刑。孫安祖氣極,殺死縣令,投奔了竇建德。竇建德暗中放孫安祖逃走。是年,山東大飢,竇建德對孫安祖說:「文皇帝時,天下殷盛,發百萬之眾以伐遼東,尚為高麗所敗。今水潦為災,黎庶窮困,而主上不恤,親駕臨遼,加以往歲西征,瘡痍未復,百姓疲弊,累年之役,行者不歸,今重發兵,易可搖動。丈夫不死,當立大功,豈可為逃亡之虜也?我知高雞泊中廣大數百里,莞蒲阻深,可以逃難,承間而出,虜掠足以自資。既得聚人,且觀時變,必有大功於天下矣」(《舊唐書·竇建德列傳》)。孫安祖依計而行。隨後,竇建德幫助孫安祖聚集貧困農民和拒絕東征的士兵幾百人,占據漳南縣東境方圓數百里的高雞泊(今河北故城西南),舉兵抗隋,孫安祖自稱將軍,號「摸羊公」。
竇建德起義起義
當時,清河鄃縣(今山東夏津)人張金稱糾集百餘人,渤海蓓縣(今河北景縣)人高士達率千餘人高士達義軍,高士在清河一帶起義,往來漳南一帶,所過之處燒殺搶掠,唯獨不去騷擾竇建德所在的村落。郡縣懷疑建德與他們私通,逮捕並殺害了他全家。竇建德便率麾下二百人投奔達自稱東海公,任命竇建德為司兵。後孫安祖被張金稱殺害,其部數千人盡歸竇建德。從此,勢力漸盛,壯大到萬人,仍然往來於高雞泊中。竇建德傾身接物,能與兵士同甘共苦,所以士兵也願為其效死力。
大業十二年(616年)十二月,隋涿郡通守郭絢率兵萬餘人攻打高士達。高士達認為自己智略不及竇建德,便以竇建德為軍司馬,讓其指揮作戰。竇建德掌管兵權後,想樹立自己的威信,便提議由高士達留下看守輜重,自率精兵七千人前去抵抗郭絢。竇建德假稱和高士達不和前來投奔,郭絢卻心懷疑慮。正值高士達也四處宣稱竇建德背信棄義投降隋軍,並將俘獲來的一名婦女殺死。
郭絢兵敗後,隋煬帝又派太僕卿楊義臣率兵萬餘前來圍剿起義軍。楊義臣於清河先殲滅了張金稱的部隊,由於楊義臣將所俘義軍全部殺死,以至無人願降,一些潰散在草澤中的殘部相繼投奔竇建德。楊義臣乘勝至平原(郡治安德,今山東陵縣),準備進入高雞泊討伐高士達部。竇建德見隋軍士氣正盛,便對高士達說:「歷觀隋將,善用兵者,唯義臣耳。新破金稱,遠來襲我,其鋒不可當。請引兵避之,令其欲戰不得,空延歲月,將士疲倦,乘便襲擊,可有大功。今與爭鋒,恐公不能敵也」(《舊唐書·竇建德列傳》)。但高士達卻不採納竇建德的避敵鋒芒、以逸待勞、伺機破敵這個正確意見,留竇建德守營,親自率精兵主動出擊,初獲小勝,便縱酒高宴,有輕楊義臣之心。
大業十三年(617年)正月,竇建德在河間郡樂壽(今河北獻縣)築壇,自立為長樂王,年號丁丑,開始設置百官,分治郡縣(竇建德稱長樂王的時間,《舊唐書·高祖紀》作武德元年,此據《隋書·煬帝紀》、《舊唐書·竇建德傳》及《資治通鑑·卷第一百八十三》)。竇建德率兵攻占信都(今河北冀縣)、清河諸郡,並俘殺隋將楊善會於清河。
七月,隋煬帝為解瓦崗軍急攻東都之圍,命左御衛大將軍涿郡留守薛世雄領3萬幽、薊精兵南下, 會同王世充等馳援洛陽,「所過盜賊 ,隨便誅剪」(《資治通鑑·卷第一百八十四》)。王世充等諸將皆受世雄節度。 薛世雄部隊進占七里井 (今河北河間南) 準備進攻剛剛在樂壽稱王的竇建德。 當時,竇建德軍在樂壽周圍各縣分散收麥。竇建德本人在武強(今河北武強西南)征糧, 聞薛世雄前來, 遂撤出諸城, 揚言還回豆子航,以麻痹敵人。薛世雄以為義軍怕自己,放鬆了警惕和戒備。
竇建德先退兵,王琮等隨後率官吏素服面縛至營門,竇建德親自為其鬆綁,並將隋朝已經滅亡的事實告訴了王琮,王琮伏地痛哭,竇建德也受其感染,流淚不已。此時竇建德部下說;「琮拒我久,殺傷甚眾,計窮方出,今請烹之。」竇建德則說:「此義士也。方加擢用,以勵事君者,安可殺之!往在泊中共為小盜,容可恣意殺人,今欲安百姓以定天下,何得害忠良乎?」還下令軍中:「先與王琮有隙者,今敢動搖,罪三族」(《舊唐書·竇建德列傳》)。並於當日封王琮為瀛州刺史。河北郡縣聞後,都爭相歸附於竇建德。
竇建德在攻克景城時,俘戶曹張玄素,欲將之,景城縣民千餘人號泣願代其而死,並說:「戶曹清慎無比,大王殺之,何以勸善」(《資治通鑑·卷第一百八十五》)!竇建德遂將張玄素釋放,以其為治書侍御史,但被張玄素拒絕。直到隋朝滅亡,竇建德又以為黃門侍郎,張玄素這才受命。當時饒陽令宋正本,博學有才氣,向竇建德獻定河北之策,竇建德於是將其引為謀主。竇建德的這些做法使他的力量得以進一步壯大。
竇建德起義政權建立
七月,竇建德定都樂壽,並將所居之處命名為金城宮,備置百官,準備稱王。冬至那天,竇建德正在金城宮設會,忽有五隻大鳥降於樂壽,還有幾萬隻鳥相附,經日乃去。竇建德認為這是吉祥的象徵,便改元五鳳。同時宗城人獻玄圭一個,景城丞孔德紹藉此向竇建德進言:「昔天以是授禹,今瑞與之侔,國宜稱夏」新唐(《書·竇建德列傳》)。加上此前最強大的瓦崗義軍已經失敗,李密也降於唐朝。618年,竇建德見時機成熟,便聽從了孔德紹之言.建國號為夏,改元五鳳,自稱夏王。同時以宋正本為納言,孔德紹為內史侍郎。
竇建德建立政權後,便開始對河北其他義軍進行兼併戰爭道德,他將定在了魏刀兒部。當時上谷(郡治今河北易縣)人王須拔、魏刀兒聚眾起義。王須拔自稱「漫天王」,國號燕;其亞將魏刀兒稱「歷山飛」。各率義軍10餘萬,北連突厥,活動在今河北、山西一帶。後王須拔起義軍克高陽城(今河北高陽東)。其後,王須拔率部攻涿郡(治薊縣,今北京城西南),中流矢犧牲。隋煬帝令虎賁郎將王辯率步騎兵3000擊敗魏刀兒部起義軍。魏刀兒收二部義軍,入據深澤(今河北深澤)為根據地,自稱魏帝。轉戰於博陵(郡治鮮虞,今河北定州市)、信都(郡治長樂,今河北冀縣)等地,起義軍復發展至10萬。是年,竇建德與魏刀兒部結盟。竇建德只是表面上與之聯合,待魏刀兒放鬆戒備時,於十一月突然襲擊占據了許多地方,隨後又圍住了深澤。魏刀兒被部下所擒,送與竇建德請降。竇建德殺魏刀兒,將魏刀兒餘部全部改編到自己麾下,竇建德勢力得到迅速發展。
同月,竇建德又連克易州(治今河北易縣)、定州(治今河北定州市),唯獨沒攻破冀州(治今河北冀縣)。為發展義軍勢力,竇建德親自領兵攻取冀州城。當時,冀州刺史麴棱已歸附唐廷。麴棱的女婿崔履行是將門後,吹噓他有奇術可以使攻城人自敗,麴棱便輕信了。履行命守城將士都坐着,不許妄斗,還說「賊雖登城,汝曹勿怖,吾將使賊自縛」(《資治通鑑·卷第一百八十六》)。於是,設壇祭神,夜設章醮,然後自己穿衰經,柱竹杖,登北樓放聲大哭。還命令城裡各家的婦女坐到屋頂揮動裙子四面兜風,竇建德攻城緊急時,麴棱對女婿的妖法產生了懷疑,準備戰鬥。崔履行堅決制止部隊行動。竇建德乘機將城攻被。此時崔履行還在施展他的哭術不肯休止。占領冀州之後,有人主張殺掉守將。竇建德卻認為麴棱是位忠臣,厚禮之,任命他為內史令。此戰,冀州刺史唯親用人,招致兵敗城破,竇建德以俘將為忠臣,無原則寬容大度,也為自己日後部屬叛離導致兵敗埋下了禍根。
竇建德攻克冀州後,聲威更盛,十二月,竇建德率10萬人進攻幽州(治薊縣,今北京城西南)。此前竇建德曾派人去招降唐幽州總管羅藝,但遭到羅藝的拒絕。羅藝準備出擊交戰時,其部屬薛萬均(即薛世雄之子,其弟為薛萬徹)獻了個計策,彼眾我寡,此戰必敗,不如以贏兵弱馬背城阻水為陣,引誘竇建德,待其半渡而擊之。羅藝採納了這個計策,以殘兵臨水背城為陣。竇建德因屢勝而驕,渡河來攻,待半渡時,埋伏在城側的薛萬均,率百名精騎邀擊,竇建德軍大敗,攻城未能成功。竇建德見不能靠近幽州城,於是,便分兵攻打地主武裝霍氏城堡和雍奴(今河北武清西北)等縣,又先後敗於羅藝。雙方對峙百餘日,竇建德終未得手,遂撤回樂壽。攻打幽州的失敗,是竇建德率領的農民義軍在河北發展中第一次受阻。
宇文化及弒逆隋煬帝後,便由江都北上,於魏縣(今河北大名西南)稱帝,竇建德便把宇文化及當做下一個攻打對象。武德二年(619年)閏二月,竇建德為隋煬帝復仇,徵詢部下的建議。竇建德對其納言宋正本、內史侍郎孔德紹說:「吾為隋之百姓數十年矣,隋為吾君二代矣。今化及殺之,大逆無道,此吾仇矣,請與諸公討之,何如?」孔德紹回答說:「今海內無主,英雄競逐,大王以布衣而起漳浦,隋郡縣官人莫不爭歸附者,以大王仗順而動,義安天下也。宇文化及與國連姻,父子兄弟受恩隋代,身居不疑之地,而行弒逆之禍,篡隋自代,乃天下之賊也。此而不誅,安用盟主」(《舊唐書·竇建德列傳》)!宋正本也說:「大王奮布衣,起漳南,隋之列城莫不爭附者,以能杖順扶義、安四方也。化及為隋姻里,倚之不疑,今戕君而移其國,仇不共天,請鼓行執其罪」(《新唐書·竇建德列傳》)。二人的回答下合竇建德之意,竇建德遂率10萬大軍以夏津為轉輸地進攻宇文化及,連戰皆捷,宇文化及被迫退守聊城(今山東聊城東北)。竇建德用撞車、拋石,四面急攻,此前詐降宇文化及的農民軍首領王薄開城引建德軍入城,俘宇文化及,悉虜其眾。由於為隋煬帝報仇而殺宇文化及,之後竇建德入城後先拜見蕭皇后,並穿素服為隋煬帝哭喪盡哀,接着將傳國璽及鹵簿儀仗收為已有,然後安撫被俘的隋朝官員,並將宇文智及、楊士覽、元武達、許弘仁、孟景等人全部斬首,將宇文化及及其子宇文承基、宇文承趾押至襄國斬首。
竇建德每次攻克城池後,所繳獲的資財全部分給將士,自己一無所取。竇建德的生活也非常簡樸,因為他不不喜歡吃肉,常食菜蔬、脫粟之飯。其妻曹氏的穿着也同樣簡樸,手下的婢妾才也只有十幾人。攻克聊城後俘獲的宮女多達千人,並且都有姿色,但竇建德將宮女全部釋放。對隋朝的文武和萬餘人「驍果」也都聽其自去。同時對有才能的官吏竇建德對此加以任用:以隋黃門侍郎裴矩為左僕射,掌選舉,裴矩替竇建德「創定朝儀,權設法律,建德大悅,每咨訪焉」《舊唐書·裴矩傳》,對夏政權的發展具有一定的影響;還以兵部侍郎崔君肅為侍中;少府令何稠為工部尚書;右司郎中柳調為左丞;虞世南為黃門侍郎;歐陽詢為太常卿。願意留下來的,視才錄用。願去長安(李淵處)、洛陽(王世充處)或突厥(義成公主處)的,竇建德給足盤纏並派兵護送出境。同時不不忘與王世充結好。
但到四月時王世充稱帝,竇建德因自己也要稱帝,遂斷絕了與王世充的關係,自己開始建天子旌旗,出警入蹕,下書稱詔,並追諡隋煬帝為閔帝,並倚靠突厥壯其兵勢。隋義成公主(嫁與突厥)遣使迎蕭皇后和南陽公主時,竇建德也派兵千餘騎護送,並將宇文化及的首級以獻與義成公主,以示誠意。從此竇建德與突厥相連,兵鋒益盛。
此後,竇建德繼續擴大自己的勢力範圍。同月,竇建德攻克邢州(治龍岡,今河北邢台),生擒唐邢州總管陳君賓。六月初三,竇建德攻陷滄州(治清池,今河北滄州東南)。八月,竇建德將兵10餘萬進攻洺州(治平棘,今河北趙縣),唐淮安王李神通率諸軍退保相州,十一日,竇建德攻克洺州,唐總管袁子干率部投降。十九日,竇建德乘勝趨相州,李神通聞訊後率諸軍到黎陽(今河南濬縣東北)投靠李世績。九月初四,竇建德攻克相州,殺唐相州刺史呂珉。二十五日,竇建德又攻占趙州,擒唐總管張志昂、慰撫使張道源。至此,竇建德勢力占有河北大部地區。
但在十月初六,竇建德在衡水(今河北衡水西)在次敗於幽州總管羅藝。衡水的失敗並未阻止竇建德繼續擴張勢力範圍,是月,竇建德率兵赴衛州(治衛縣,今河南淇縣東),過黎陽30里處,與唐黎陽(今河南濬縣西南)總管、右武侯大將軍李世績部將丘孝剛所率300騎兵遭遇,竇建德猝不及防,被擊退,幸得右路兵救援,擊敗唐軍,殺丘孝剛。竇建德大怒,於是回軍攻破黎陽,俘唐淮安王李神通、李世績父李蓋、魏徵和李淵之妹同安公主,唯李世績率幾百騎兵逃過黃河。幾天後,李世績因其父被俘,被迫返回黎陽投降竇建德。竇建德命李世績為左驍衛將軍,鎮守黎陽。衛州守軍得知黎陽陷落,降於竇建德,附近州縣及反唐武裝徐圓朗等人也望風歸降。
當時滑州刺史王軌為下人所殺,下人攜王軌首級以投奔竇建德,竇建德則認為:「奴殺主為大逆,我何可納之」(《舊唐書·竇建德列傳》)!遂將其斬首,並將王軌的首級送回滑州。滑州吏民非常感動感之,即日而降。
竇建德德勝還洺州,築萬春宮,遷都於此(關於遷都時間《舊唐書·竇建德列傳》和《新唐書·竇建德列傳》都記載為八月,這裡以《資治通鑑·卷第一百八十七》的記載為準)。竇建德在洺州勸課農桑,對恢復河北的生產直到了積極作用。《太平寰宇記》載貝州清河縣枯下渠稱:「大業十三年,竇建德於廣平郡又疏此水入柳溝,遂與永濟合流。」可見竇建德早已注重水利的興修,這有利於農業的發展,因而「境內無盜,商旅野宿」(《資治通鑑·卷第一百八十八》)。
李世績在歸降竇建德後,雖被委任左驍衛將軍要職,仍一心歸唐。十月與李世績其長史郭孝恪商量脫身之計,郭孝恪讓其先立戰功取得竇建德的信任,再伺機歸唐,李世績乃於十一月攻陷獲嘉(今屬河南),俘獲甚多,獻於竇建德,竇建德從此對李世績十分親信。
十二月,李世績又派人對竇建德說:「曹、戴二州,戶口完實,孟海公竊有其地,與鄭人外合內離;若以大軍臨之,指期可?」《資治通鑑·卷第一百八十八》)。竇建德深以為然,準備親自徇河南,於是便先派妻兄、行台曹旦等率5萬人渡河,李世績引兵3000與其相會。
武德三年(620年)正月,李世績欲趁竇建德渡河之機攻其軍營,襲殺竇建德,然後救回其父,奪竇建德所據土地歸唐。正值竇建德的妻子生產,竇建德一直沒渡河,德以躲過此難。曹旦過河後,在河南大肆掠奪騷擾,引起眾多歸附者不滿。當時相州(治安陽,今屬河南)農民起義首領李文相率眾5000餘人駐守孟津中潬城(今河南孟縣西南黃河沙洲上),與李世績結為兄弟,共謀襲殺竇建德歸唐。當晚,李文相召曹旦手下23位副將,灌醉後殺死。曹旦部將高雅賢、阮君明率部在黃河北岸尚未過河,李文相用4艘大船運北岸300士兵過河,在河心將其全部殺死。一獸醫僥倖脫逃報告曹旦,曹旦遂嚴加戒備。李文相率精兵2000襲破阮君明,高雅賢率眾退卻,李文相追擊未及。李世績聞曹旦已有防備,乃舍其父李蓋和郭孝恪率數十騎投唐。竇建德部下對李世績的作法非常憤怒,強烈要求將李蓋斬首,但竇建德則任為:「績本唐臣,為我所虜,不忘其主,逃還本朝,此忠臣也,其父何罪」(《舊唐書·竇建德列傳》)!遂將李蓋釋放。二月,竇建德擊敗李文相,將其斬首。
竇建德起義竇建德兵敗
竇建德欲乘唐軍草料將盡,牧馬河北之機襲擊虎牢。結果此計為李世民所知,李世民便將計就計,於五月初一率兵一部過河,從南面逼進廣武,觀察竇軍形勢,留馬千餘匹在河中沙洲放牧,以誘竇建德出擊。次日,竇建德果然全部自板渚(今滎陽北黃河南岸)西出,在汜水東岸布陣,北依大河,南連鵲山(今河南滎陽西南),正面寬達20里,擂鼓挑戰。李世民率軍在汜水西岸列陣相持,登高瞭望,然後對部部說:「賊起山東,未嘗見大敵,今度險士囂,令不肅也;逼城而陣,有輕我心。待其飢,破之果矣」(《新唐書·竇建德列傳》)。於是決定按兵不動,另派小部隊與竇建德軍周旋,同時派人將留在河北的人馬召回,待竇建德軍氣衰,再一舉將其擊破。
時至中午,竇建德軍士卒飢疲思歸,皆坐列,又爭搶喝水,秩序紊亂。此時,李世民突然發起進攻,命宇文士及帶300騎兵經竇建德軍陣西而南,先行試陣,並告誡他說:竇建德軍如嚴整不動,即應回軍,如陣勢有動,則可引兵東進。宇文士及部經竇軍陣前時,竇軍陣勢果然動亂。李世民見時機成熟,遂下令出擊,親率輕騎衝鋒,主力繼進,東涉汜水,直撲竇軍大營。此時竇建德君臣正在議事,唐軍突臨。竇建德軍未及列陣抵抗,倉猝應戰,被迫東退。唐將竇抗率部緊迫,被竇建德軍頑強擊退。李世民見進攻不利,便率驍將史大奈、程知節、秦叔寶、宇文歆等精銳突入其陣,從陣後展唐旗。竇建德軍士卒以為大營被占,迅速崩潰,唐軍追擊30里,竇建德軍被斬首3000餘級,5萬人被俘。亂軍中,竇建德中槊(一說中槍)受傷,退至牛口渚,唐車騎將軍白士讓、楊武威追至,竇建德於慌亂中墜馬,白士讓舉槊欲刺,竇建德忙說:「勿殺我,我夏王也,能富貴汝」(《資治通鑑·卷第一百八十九》)。楊武威下馬將竇建德抓獲。竇建德兵敗之前,軍營中就有童謠唱道:「豆人牛口,勢不得久」(《舊唐書·竇建德列傳》)。竇建德行至牛口渚,甚惡之,不料後日果真如此。竇建德被俘後,唐軍主力回師洛陽,王世充見大勢已去,想突圍南走襄陽,但諸將已無鬥志,被迫於五月初九率太子、群臣等2000餘人投降。
此戰,竇建德在作戰指導上遠遜於李世民。他勞師遠征,卻未能盡全力先攻占虎牢;同時未能正確判明唐軍的作戰意圖,這就使自己無法制定正確的作戰部署,而處處陷於被動;作戰中又未能虛心採納部下繞過虎牢、乘虛迂迴北上威脅關中的合理建議,一味堅攻硬拼,不知靈活應變,這就使自己錯過了'隋煬帝為解瓦崗軍急攻東都之圍,命左御衛大將軍涿郡留守薛世雄領3萬幽、薊精兵南下,會同王世充等馳援洛陽,「所過盜賊,隨便誅剪」(《資治通鑑·卷第一百八十四》)。王世充等諸將皆受世雄節度。薛世雄部隊進占七里井(今河北河間南)準備進攻剛剛在樂壽稱王的 竇建德。當時,竇建德軍在樂壽周圍各縣分散收麥。 竇建德本人在武強(今河北武強西南 )征糧,聞薛世雄前來,遂撤出諸城,揚言還回豆子航,以麻痹敵人。薛世雄以為義軍怕自己,放鬆了警惕和戒備。竇建德距薛世雄營寨140里,建德率敢死隊280人先行,命令後續部隊跟進於後,星夜奔襲世雄。翌日凌晨,竇建德進抵薛營前,正巧大霧迷漫,咫尺莫辨。突然發起衝擊,薛世雄士卒大亂,紛紛離帳逃命,自相踐踏,不可收拾。薛世雄率親兵數十騎逃歸涿郡,慚恙發病,未幾而卒。竇建德乘勝進攻河間城,圍困城池,卻屢戰不克。
武德元年(618年)正月時,竇建德與朱粲、孟海公、徐圓朗等各路義軍首領一起派使者讓李密稱帝(李密時為瓦崗軍首領,力量為諸義軍之首),但李密認為時機尚未成熟,沒有同意。但李密卻沒放鬆對各路義軍的拉攏。二月,李密便派房彥藻、鄭頲等東出黎陽,分道招慰州縣。竇建德知道這是李密想兼併各路義軍,但鑑於實力尚弱,便藉口北部羅藝南侵為由拒絕了李密。為了不讓李密生疑,竇建德親自寫了回信,對房彥藻還卑辭厚禮相待。避免失敗的唯一良機;此外他未能沉着應付唐軍的突襲,一遇變故即驚慌失措,事起倉促即意志崩潰,結果其兵敗如山倒、束手就擒。當然,竇建德軍上下未經歷過真正的硬仗,將驕兵惰、士卒思鄉等等這也是導致竇建德徹底失敗的重要因素。
唐朝武德三年(公元620年)七月至四年五月,秦王李世民率軍在洛陽、虎牢(今中國中部河南省滎陽汜水鎮西北)各個擊破王世充、竇建德軍的一次重要作戰。
王世充原來是隋東都洛陽守將,隋煬帝死後,他在唐朝武德二年四月稱帝,國號鄭,並利用唐軍在河東作戰無暇顧及東部的機會,奪取了唐朝在河南的部分土地。柏壁之戰後,李淵為奪取中原,採取先鄭後夏(竇建德已稱夏王)、各個擊破的方略,唐朝武德三年七月,命令李世民領兵8萬向東攻打王世充。同時派遣使者與竇建德言和修好,使他保持中立。王世充從各州鎮挑選勇士聚集洛陽,命令他的三個侄子在分別鎮守襄陽(今屬中國中南部湖北省)、虎牢、懷州(今河南沁陽)等重要地點,命令他的兄長、兒子防守洛陽,他親自率步騎3萬迎擊唐軍。
李世民率步騎5萬進軍慈澗(今河南新安東),王世充被迫撤回洛陽。李世民於是決定先掃清外圍然後攻城,經過八個月的作戰,唐軍攻克回洛城,並占領虎牢,河南50餘州相繼歸降。李世民率軍進逼洛陽,經過一番激戰,將其合圍。王世充困守孤城,缺乏糧草,民心頹廢,幾次派使者向竇建德求救。竇建德得知洛陽危急,怕唐滅鄭後危及自己,決定先聯合鄭國攻擊唐朝,然後找時機滅鄭,再奪取天下。於是率兵10餘萬西進,連續攻克管城(今河南省省會鄭州)、滎陽(今屬河南)、陽翟(今河南禹縣)等地,進到虎牢的東面。
李世民與部下商議對策,部將多主張退避。他力排眾議,決定分兵圍困洛陽,占據虎牢要地,阻止竇軍向西進軍,一舉兩得。由於虎牢地形險阻,竇軍不能前進,駐紮了1個多月,多次作戰不利,士氣低落,將卒思鄉。李世民得知,引誘他出戰。竇軍果然全部出動,李世民下令騎軍隊直衝人竇軍。竇建德正和群臣議事,唐軍突至,前後夾擊,陣勢大亂。唐軍追擊30里,俘獲5萬多人,竇建德受傷被俘。李世民回軍洛陽,王世充就投降了。
竇建德被俘後,其夫人曹氏和左僕射齊善行率數百騎逃回洺州(治永年,今河北永年東南),竇建德部下欲立建德養子為主,齊善行說:「夏王平定河朔,士馬精強,一朝被擒如此,豈非天命有所歸也?不如委心請命,無為塗炭生人」(《舊唐書·竇建德列傳》)。遂將府庫財物分給士卒,讓其各自散去。然後齊善行與建德右僕射裴矩、行台曹旦及建德妻率部屬舉山東之地,奉傳國等八璽降唐。竇建德所建夏國,也就此滅亡。七月十一日(即公元621年8月2日),竇建德於長安遇害,時年49歲。十九日,餘部推竇建德部下劉黑闥接過義軍大旗,繼續着反唐的事業武德六年(623年)失敗。
竇建德自起兵至敗亡,共計十一年(兩《唐書》本傳說他自起兵至滅亡凡六年,不準確)。期間「義伏鄉閭,盜據河朔,撫馭士卒,招集賢良。中絕世充,終斬化及,不殺徐蓋,生還神通,沉機英斷,靡不有初。及宋正本、王伏寶被讒見害,凌敬、曹氏陳謀不行,遂至亡滅,鮮克有終矣」(《舊唐書·竇建德列傳》)。《舊唐書·竇建德列傳》指出竇建德的失敗關鍵在於「愎諫」,這是一個沉痛的歷史教訓。但以竇建德(劉黑闥)為首的河北義軍、在山東河北廣大地區堅持反隋和反唐鬥爭長達12年之久,是推翻隋煬帝暴政鬥爭中的一支重要力量,作出了光輝的貢獻。竇建德雖因缺乏政治遠見等原因犯了一些嚴重錯誤,但他仍不失為一位傑出的農民領袖。所以竇建德的遺愛,仍然長期存留在河北人民的心中。河北大名縣有「竇王廟」,父老群祭,歷久不衰。大和三年(829),魏州(治今河南安陽)書佐殷侔有感於其事,特在廟中立了一塊紀念碑。
視頻
虎牢關大戰,竇建德占有絕對優勢,為何卻慘敗給李世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