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冬的溫柔(紅山飛雪)
作品欣賞
立冬的溫柔
《月令七十二候集解》說:「立,建始也;冬,終也,萬物收藏也。」表示冬季自此開始。冬是終了的意思。中國古代又把立冬作為冬季的開始。
自「立冬「起,中國北方就進入漫長的冬季了。
然而,與冬天其他幾個節氣相比,這「立冬」還是相對溫柔的。氣候乍寒還暖。雖然時光已經走進了冬季,可天還是那麼高遠得藍着,純粹、明淨;山巒、原野,自然萬物,還都牽着深秋的手,斑斕着,沉鬱着,戀戀不捨。
牛羊還可以在尚未枯萎的野草地,撿拾一個個貯藏着夏天的溫暖,秋天豐饒的記憶。地里的莊稼早已經收進倉里,原野上那些植物的秸稈,有的立在初冬里,敝衣破衫,形銷骨立,像是一個個受難的苦行僧。更多的則被割倒了,一堆一堆堆放在荒涼的田野里,被風吹着,發出一陣陣呼嘯。山里人不慌不忙,從容收拾着一年中剩下的那麼一點尾活,打理着餘年不多的時日。糧食進了倉,牲畜的飼料也已經準備妥當。衣食無憂了,莊稼人還有什麼值得慌張的呢?
候鳥早已經在深秋的陽光里就往南飛去了,留下的,和這裡的人一樣,是不畏懼寒冷的,不離不棄的一群。
冬天,來就來吧。
樹木的葉子黃了,有的變成了暗紫色,稀稀疏疏地掛在枝頭,被風吹着,上下翻飛。分辨不出,那一片是深秋,那一片是剛剛到來的冬天。山雀和喜鵲,是這裡的原住民,似乎有些盼望冬天的到來。在樹林裡,田野上,飛過來又飛過去,嘰嘰喳喳叫着,準備着過冬的食物與住所,它們,可不想重複寒號鳥的悲劇。有些樹木,依然深沉地綠着,仿佛寧死也不肯跟隨季節的腳步,走進冬天。我不由想起了一句不相干的詩句:「寧可枝頭抱香死,何曾吹落北風中。」這些依舊綠着的葉片,能夠拒絕冬天的召喚嗎?
宋代仇遠有一首關於立冬的《立冬即事二首》這樣寫道:「細雨生寒未有霜,庭前木葉半青黃。小春此去無多日,何處梅花一綻香。」「細雨生寒未有霜,庭前木葉半青黃。」仍舊是深秋的細雨,仍舊是半青半黃的草木。秋,並未遠行,「立冬」雖至,卻處處顯着不同於冬天的溫柔。只是那不知何處飄來的一縷梅香,揭穿了季節的秘密——冬天到了。
明代王稚登《立冬》里也對立冬進行了溫情的描寫:「秋風吹盡舊庭柯,黃葉丹楓客里過。一點禪燈半輪月,今宵寒較昨宵多。」今宵比昨夜寒了一些,但半輪明月,一點禪燈,依舊那麼溫馨,那麼富有詩情畫意。秋風吹着,丹楓的葉子,黃着;客居的人,對着一輪殘缺的月,看着,雖然有那麼一點點惆悵,卻一點都看不出冬天的蕭殺來。
季節無情還有情。該來的來了,該溫柔的溫柔着。
「立冬吃餃子。」立冬節氣的到來,是草木凋零,蟄蟲伏藏,萬物活動趨向休止,以冬眠狀態。農事基本停止了,農村進入了一個長長的農閒時節,我們塞外,也從此進入了一個寒冷的季節。這一天,家家戶戶包餃子,一是為了紀念季節的交替,也是說明從此進入養精蓄銳的階段,為來春生機勃發作準備。人類雖沒有冬眠之說,但民間卻有立冬補冬的習俗。
古代,立冬之日,更是一個飽含人文關懷的日子。《呂氏春秋,盂冬》這樣記載:「是月也,以立冬。先立冬三日,太史謁之天子,曰:『某日立冬,盛德在水。』天子乃齋。立冬之日,天子親率三公九卿大夫以迎冬於北郊。還,乃賞死事,恤孤寡。」人在即將進入寒冷的日子裡,比老天要溫存多了。「賞死事,恤孤寡。」人的溫情抵禦着天氣的寒意,「立冬」這個節氣就溫情脈脈了。
從立冬到小雪、大雪,冬天的腳步不會停息。草木、人和動物,都會遵循着自然的變化,進入輪迴模式。在這樣無數次的輪迴中,只有節氣是不老的。
草木,人,都被光陰催老了。
作者簡介
紅山飛雪,孫國華,內蒙赤峰市人。作品散見於《人民文學》《兒童文學》《中國校園文學》《小品文選刊》《四川文學》《意林》《語文報》《電影報》等報刊。
參考資料
- ↑ [中國作家網 (chinawriter.com.cn)中國作家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