童
童 |
童(拼音:tóng)是漢語常用字 ,最早字形見於商代甲骨文 。童本指男奴,這個意思後來寫作"僮"。現代"童"多指小孩子,引申指未成年的,如童工。古代兒童頭頂上不留頭髮,所以"童"也指光禿禿的。
目錄
基本信息
中文名稱 童
拼音 tóng
注音 ㄊㄨㄥˊ
平水韻 上平一東
部首 立
統一碼 7AE5
五筆 UJFF
倉頡
YTWG
鄭碼 SUKB
筆畫數 5+7
筆順 丶一丶ノ一丨㇕一一丨一一
四角碼 00105
異體 ४�、५�、४�
字級 一級(2735)
字源解說
童在甲骨文(圖1)中是會意字。甲骨文上邊是刀形(辛或䇂),下部是突出了眼睛的人形,整個字像用刀刺瞎人的眼睛。基本意思表示一個被刑具束縛着的人的樣子,即奴僕。這種形體的"童"字在周秦文字中沒有沿襲下來,但六國文字卻繼承了這一寫法。齊、楚文字有些字與甲骨文聯繫十分緊密,"童"字即是其中一例。西周金文(圖2)上部承襲了甲骨文的以刑具刺目形,下部增加"東"表音,成了形聲字。後"東"下增"土"旁,與"重"形近(圖3)。在秦簡(圖7)和小篆(圖5)中,省去了中部的"目",就成了所謂的"從䇂,重省聲"了。《說文解字》說"男有罪曰奴,奴曰童",與字形相合,當是可信的。後來因為以"童",來表示"孩子",於是便另造一個"童"旁加"亻"的"僮"來表示奴僕和未成年的男子。"童","僮"二字分家,大概在秦代以後。或以為"童"的上部不是刑具,而是頭飾,那麼"童"的本義就不一定是有罪的男人了,亦可備一說。
古籍解釋
說文解字
【卷三】【䇂部】徒紅切(tóng)
男有辠(罪)曰奴,奴曰童,女曰妾。從䇂,重省聲。
嫍,籀文童,中與婓中同從廿。廿,以為古文疾字。
【譯文】童,男人有罪稱為奴,奴叫作童,女人有罪稱為妾。從,重省聲。
嫍是籀文童字。"童"中的廿與"婓"中的廿都從"廿";廿,古文把它當作"疾"字。
【注釋】①曰:謂。②"廿以為"句:朱駿聲《說文通訓定聲》:"今按:從廿,未詳其義。"
說文解字注
男有辠曰奴,奴曰童,女曰妾。
注:女部曰:奴婢皆古之辠人也。偁周禮其奴男子入於辠隸。女子入於春稾。
從䇂。重省聲。
注:徒紅切。九部。今人童僕字作僮,以此為僮子字,葢(蓋)經典皆漢以後所改。
籒文童。中與竊中同從廿。
注:句。
廿,
注:逗。
㠯(以)為古文疾字。
注:當作古文以為疾字。廿本二十並也,古文假為疾字,此亦不同音之假借也。竊字下曰:廿,古文疾。則不言以為。童從疾者,亦取有辠之意。
廣韻
徒紅切,平東定 ‖重聲東部
童,獨也,言童子未有室家也。又姓,出東莞。漢有琅邪內史童仲玉。
康熙字典
【午集下】【立字部】童 ·康熙筆畫:12 ·部外筆畫:7
《廣韻》《正韻》徒紅切。《集韻》《韻會》徒東切,並音同。獨也。言童子未有室家者也。
《增韻》:十五以下謂之童子。《易·蒙卦》:匪我求童蒙。《詩·衛風》:童子佩觿。《穀梁傳·昭十九年》:羈貫成童。注:成童,八歲以上。
又《增韻》:女亦稱童子。《禮·記注》:女子子在室,亦童子也。
又邦君妻自稱之謙辭。《論語》:夫人自稱曰小童。
又牛羊之無角者曰童。《易·大畜》:童牛之牿。《詩·大雅》:俾出童羖。
又《釋名》:山無草木曰童,若童子未冠然。《莊子·徐無鬼》:堯聞舜之賢,舉之童土之地。注:童土,無草木地。
又地名。《前漢·功臣表》:童鄉侯鍾祖。
又草名。《爾雅》疏:寓木,一名宛童。
又稂,一名童梁。
又童童,盛貌。《蜀志》:先主舍東南角桑樹童童,如小車蓋。
又《篇海》:男有罪為奴曰童使。《易·旅卦》:得童僕貞。《前漢·貨殖傳》:童手指千。注:童,奴婢也。《韻會補》:童,奴也,幼也。今文僮幼字作童,童僕字作僮,相承失也。
又姓。《急就篇》注:顓頊子號老童,其後為姓。《廣韻》:漢有琅邪內史童仲玉。
又《集韻》諸容切,音鍾。《公羊傳·桓十一年》:公會宋公於夫童。注:童,音鍾。左氏穀梁皆作鍾。
又借作同。《列子·黃帝篇》:狀與我童者,近而愛之。狀與我異者,疏而畏之。注:童,同也。聲之訛也。
又葉徒黃切。韓愈《此日足可惜》詩:驚波暗合沓,星宿爭翻芒。馬乏復悲鳴,左右泣仆童。
《說文解字》書影 《說文解字注》書影 《康熙字典》書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