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主菜单

求真百科

竹影兰韵中的郑板桥(吕达余)

竹影兰韵中的郑板桥
圖片來自免费素材网

《竹影兰韵中的郑板桥》中国当代作家吕达余写的散文。

目录

作品欣赏

竹影兰韵中的郑板桥

清代“扬州八怪”之一的郑板桥,其诗书画世称“三绝”,画作以写竹石为多。但板桥似不喜作长文,除存世家书及序跋碑记外,其全集中不见其它文章。但他喜在画上作题句,短题只有二三行,长题则可百余字,谈艺术心得之篇什较多,余为抒心境与情志者。后者我尤喜读之,虽系短制且率意为之,用句谋篇不假雕饰,然颇有理致与情趣,风调不输明人小品。

零星读其画幅题句,清言雅句中有陶潜风。有一则题句云:“三间茅屋,十里春风;窗里幽兰,窗外修竹。此是何等雅趣,而安享之人不知也。懵懵懂懂,没没墨墨,绝不知乐在何处。惟劳苦贫病之人,忽得十日五日之暇,闭柴门,扫竹径,对芳兰,啜苦茗,时有微风细雨,润泽于疏篱仄径之间;俗客不来,良朋辄至,亦适适然自惊为此日之难得也。凡吾画兰画竹画石,用以慰天下之劳人,非以供天下之安享人也。”虽然板桥并非如陶潜般亲事耕作,然终日耕砚田写竹兰卖钱,处疏篱仄径,赏幽兰修竹,自谓与天下劳人同,劳作之余方能享此雅意。所叙心境亦与陶潜“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相仿佛。

郑板桥到底是书画家,是不太缺银两的,生活状况当比陶潜要好,日常喜求清雅而弃世俗气,生活别有一种情调与清韵。又有题句云:“茅屋一间,新篁数干,雪白纸窗,微侵绿色。此时独坐其中,一盏雨前茶,一方端石砚,一张宣德纸,几笔新枝花。朋友来,春风声,竹响愈喧愈静。家僮扫地,侍女焚香,往来竹阴中,清光映于面上,绝可怜爱,何必十二金钗、梨园百辈。须置此身心于清风静响中也。”读此不由想起王维《竹里馆》诗:“独坐幽篁里,弹琴复长啸。深林人不知,明月来相照。”虽一在自家茅屋,一在深林之中,一写竹,一弹琴,然不乐世间声色喧哗,愿在竹影中聊寄逸心,喜清风静响之趣则同。

古来画家皆爱游历名山大川,以广见闻、恣心胸、法自然。然板桥却不拘于此,自觉有慧眼随处会心。曾题句云:“十笏茅斋,一方天井,修竹数竿,石笋数尺,其地无多,其费亦无多也。而风中雨中有声,日中月中有影,诗中酒中有情,闲中闷中有伴,非唯我爱竹石,即竹石亦爱我也。彼千金万金造园亭,或游宦四方,终其身不能归享。而吾辈欲游名山大川,又一时不得即往,何如一室小景,有情有味,历久而弥新乎!对此画,构此境,何难敛之则藏于密,亦复放之可弥六合也。”处物宽逸无缚,心驰象外,万物皆可纳入目中,心亦可放之六合,眼前景可涵天下情,何必至名山大川?

板桥借画而每有所感,但记其大略,叙事传神,摹景如画,抒怀有情,多简捷淡雅,清新怡人。用语平易中见警策,朴拙中逸雅韵,如大小珠落玉盘,叮咚有山泉声。此处且随目所见撷得数片,以一斑而窥其全豹,亦可令人快心悦目,于竹影兰韵中见板桥风致。

[1]

作者简介

吕达余,男,安徽铜陵人氏,大专学历,高级政工师。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