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啟主選單

求真百科

竹簧雕刻是將竹簧壓成平面,與木板膠合,再精製成各種雕刻藝術品。早在北宋時期,人們就開始利用楠竹編織籮筐、背兜、椅子、蒸籠等日常生活用品。後來,逐漸由粗到精,在筷子頭上雕刻獅子、 龍鳳。

目錄

主要竹刻

浙江翻簧竹刻

  浙江翻簧竹刻創始於清代同治九年,是由藝人陳光臣創製成功的。它主要有:日用品,如檯燈茶具、文具、食具等;欣賞品有台屏、掛屏、壁掛等。雕刻技法上,藝人們借鑑國畫的白描手法,並運用傳統的單線陰刻技法,刀法嫻熟,運刀自如,疏密有致,剛柔相濟。精細處如走絲,粗獷處似劈斧。在象牙色的竹簧上更顯得清新、雅致。在僅有2毫米厚的竹簧上施以浮雕,是黃岩翻簧竹雕的傳統技藝,難度很大,雕淺了沒有層次,用力過大,則使簧層劈裂。但是藝人們使用了大小不同的50多種工具,雕刻得體,而且層次分明,具有立體感。

著名藝人陳方俊,是創始人陳光臣的後裔。他創作了「嫦娥奔月八角糖盒」,故事講的是一個叫羿的人,得到了一種長生不老的仙藥,想把它獻給西王母。西王母還沒有來得及吃,卻被嫦娥偷吃了,吃後變成了仙,奔入月宮。作品表現了嫦娥生動優美的神態和飄灑的衣裙,使得風格雅致的翻簧工藝品,更富有詩情畫意。

邵陽翻簧竹刻

湖南邵陽翻簧竹刻約始於清代乾隆年間。據傳說,光緒三十二年,湖廣總督張之洞將一把邵陽翻簧竹刻摺扇進貢給光緒皇帝。慈禧太后生日時,又定製了翎毛筒、煙絲盒、朝球盒等獻壽。1915年,邵陽竹刻荷葉花瓶在美國巴拿馬博覽會上獲銀質獎。

在雕刻技法上,除了傳統的陰刻外,還創作了鏤雕浮雕、拼嵌、烙畫着色、壓燙、腐蝕等方法。在藝術上,它具有造型優美、色澤淡雅、畫面講究構圖、雕刻注重刀法、書法蒼勁有力等特點,汲取了繪畫、書法、金石、版畫、雕刻、詩詞等藝術的長處,融各種藝術為一體。品種有盒、瓶、屏風、相架、大型掛屏及其他裝飾品約100多種。他們還為北京人民大會堂湖北廳創作了兩幅大型竹簧掛屏,受到一致好評[1]

合肥竹簧雕刻

合肥生產的竹簧雕刻,吸取了浙江竹雕的線條細膩、江西竹雕的刀法粗獷之長處,並加以創新,從而形成了自己的獨特風格。不論是筋旋的風光,艷麗的花卉,活潑的動物,還是歷史人物,都能在作品中表現得生動逼真,風韻十足。如題材取自《紅樓夢》的竹雕台屏「留玉葬花」,畫面上囂玉倚鋤斜臥,一副傷害之態,再襯以幾竿瘓竹,磷嫡怪石,擯紛落英,以及三百六十多字的葬花詞,書畫結合,構棲如生地刻劃出寄人留下的少女的心情。

該廣生產的竹雕台屏、掛屏、竹簡筆筒、茶葉盒、高級扇骨等一百多種竹雕產品,遠銷日本、美國、菲律賓、馬來西亞、新加坡以及港澳等地。

久負盛名

竹簧雕刻,將優質桶竹竹壁內側的「竹簧」,經過煮、壓、粘貼等技術加工而製作成的各種精美實用的工藝品。竹簧經過科學處理,更顯得黃橙瑩潤晶亮,具有淡黃象牙色澤,被譽為「竹象牙」[2]。長江南岸。這裡山清水秀,竹林如雲似海。所產的柄竹具有紋路精密,竹青如綢緞,竹簧如象牙骨的特色,是竹簧雕刻的上乘原料。

工竹製品歷史悠久。歷經世代相傳,不斷改進,逐步提高,如今已形成具有獨特風格的竹簧工藝美術產品。這些竹簧工藝品,質優工細,深得人們讚賞,中國傳統的工藝美術品,竹雕工藝產品就已遠銷日本、法國、西德、美國、新加坡、泰國、馬來西亞和港澳地區。

視頻

竹簧雕刻 相關視頻

非物質文化遺產——翻簧竹刻
翻簧竹刻— —歲寒不改,窮工極巧

參考文獻

  1. 雕刻-竹刻,搜狐博客,2011-05-11
  2. 美輪美奐竹簧雕(圖),搜狐,2013-1-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