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啟主選單

求真百科

竹茹,中藥名。為禾本科植物青稈竹Bambusa tuldoides Munro、大頭典竹Sinocalamus beecheyanus (Munro) McClure var. pubescens P.F.Li或淡竹PhyILostachys nigra( Lodd.) Munrovar. henonis (Mitf.) Stapf ex Rendle的莖稈的乾燥中間層。

入藥部位植物的莖稈的乾燥中間層。[1]

目錄

主治

用於痰熱咳嗽,膽火挾痰,驚悸不寧,心煩失眠,中風痰迷,舌強不語,胃熱嘔吐,妊娠惡阻,胎動不安。

性味: 味甘,性微寒。

歸經: 歸肺、胃,心、膽經。

功效: 清熱化痰,除煩,止嘔。

用法用量: 5~10g。禁忌寒痰咳嗽、胃寒嘔逆及脾虛泄瀉者禁服。

炮製

全年均可採制,取新鮮莖,除去外皮,將稍帶綠色的中間層刮成絲條,或削成薄片,綑紮成束,陰於。

鑑別

藥材性狀:本品為捲曲成團的不規則絲條或呈長條形薄片狀。寬窄厚薄不等,淺綠色、黃綠色或黃白色。纖維性,體輕鬆,質柔韌,有彈性。氣微,味淡。

飲片性狀

竹茹同藥材。

姜竹茹形如竹茹,表面黃色。微有姜香氣。

生理特性

青稈竹: 植株木質化,呈喬木狀。植株叢生,無刺。竿直立或近直立,高達15m,徑約6cm。頂端不彎垂,竿的節上分枝較多;節間圓柱形,竿的節間和籜光滑無毛。

大頭典竹: 植株木質化,是喬木狀。竿高達15m。多少有些作之字形折曲,幼竿被毛和中部以下的竿節上通常具毛環,節間通常較短;籜鞘背部疏被黑褐色、貼生前向刺毛;釋片基部較狹;釋舌較長,長約5mm;小穗通常呈麥稈黃色;內稃背部被柔毛,脊上具較長而密的緣毛。葉鞘通常被毛;葉舌較長以及外稃背面被疏柔毛。花期3~5月,筍期6~7月。

淡竹: 植株木質化,呈喬木狀。竿高6~18m,直徑5~7cm,成長後仍為綠色,或老時為灰綠色,竿環及籜環均甚隆起。籜鞘背面無毛或上部具微毛,黃綠至淡黃色而具有灰黑色之斑點和條紋;籜耳及其繸毛均極易脫落;籜葉長披針形,有皺摺,基部收縮;小技具葉1~5片,葉鞘鞘口無毛;葉片深綠色,無毛,窄披針形,寬1~2cm,次脈6~8對,質薄。穗狀花序小技排列成覆瓦狀的圓錐花序;小穗含2~3花,頂端花退化,披針形,具微毛;外稃銳尖,表面有微毛;內稃先端有2齒,生微毛,長12~15mm;鱗被數目有變化,3至1枚或缺如,披釷形,長約3mm;花葯長7~10mm,開花時,以具有甚長之花絲而垂懸於花外;子房呈尖卵形,頂生一長形之花柱,兩者共長約7mm,柱頭3枚,呈帚刷狀。筍期4~5月,花期10月至次年5月。

生長環境

青稈竹: 多生於平地、丘陵。分布於廣東,廣西。

大頭典竹: 生于山坡、平地或路旁。分布於廣東、海南及廣西。

淡竹: 多生於丘陵及平原、分布於黃河流域至長江流域間以及陝西秦嶺等地,尤以江蘇、浙江、安徽、河南、山東等省為較多。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