笑话(杨廷松)
作品欣赏
笑话
旧事,时常在寂寞的时候浮起来,在记忆中旋转。当一些有趣的笑话浮在脑海里,还是忍不住那噗嗤一笑。
那年,在钨钼矿开发指挥部,晚上没有什么活动,没有电视,有些领导包里带个收音机,听听新闻,欣赏音乐。那年代,干部身上还有几分工农兵的味道。
指挥部,设在阳储山上。这里没有酒会、茶馆、聚餐会、会馆,大家都住在隔着火砖墙的平房里。冬天,办公室烧了一盆炭火,移至局长房间里,围了一圈,先是东扯西扯一阵,然后鼓掌欢迎局长讲笑话。
大伙都知道,这位公安局长会讲笑话。
这时候,没有官大一级压死人的恐惧,不需要奴膝婢颜。宣传部长,副县长,人大副主任,公安局,法院,七八个人,拥挤在局长房里。局长见多识广,天生幽默风趣,笑话一串一串的,讲不完。他讲的笑话,是不是他捏撰的故事?不知道。反正他讲的时候声色并茂,很有吸引力。
他讲,有一个赌徒,手运特差,逢赌就输,很想拜访高手学艺。
有一天,遇一智者。遂向智者央求赌博秘诀,智者笑笑说,妙计一条,尚不知你能不能学会?为了赌场得意,赌徒犹碰到神仙一样的兴奋。赌徒跟随智者跋山涉水,拎包递烟,频献殷勤。数日后,智者见赌徒诚心诚意,笑笑说出锦囊妙计:“不赌便是赢”。赌徒愣着站立半天,缓不过气来。
继而大笑,深深一揖“多谢先生”!
他看到大伙听得来劲,索性图个快乐,又来一个“留酒罐”的故事。先说明一下“留酒罐”这词汇,是本土方言。意思与别的地方“留一手”差不多。以前师傅教徒弟,师傅不会倾尽所能的传授技能。原因之一,担心徒弟抢走师傅饭碗。还有一些技能,比如拳师,弟子出师必须要跟师傅来一场真实功夫较量。如若师傅不留保护自身不落败的绝招,以后名声不是大噪,而是扫地了。所以,千百年来,留酒罐的事情,根深蒂固于人们的思想意识中。
一年轻人,学打铁。三年后,刀、镰、斧、锄、铲、钳……都可以打造成型,并掌握了较好的火候。可以另立炉灶。
谢师宴上,年轻人拎篮子打酒,频频给师傅倒满杯,勤敬酒。师傅喝得脸红脖子粗,徒弟看准时机问“师傅,我学艺不精,您老还有没有绝招告诉我?”
师傅说“没有”。徒弟不信,继续劝酒。师傅知道,不卖个关子,徒弟纠缠不休。于是说了一句“明天再说吧”。
次日,年轻人提着酒肉,趁师傅还没有出门,讨教秘诀。醒酒后的师傅一脸无奈说:“你资质不错,以后慢慢琢磨,一定会青出于蓝胜于蓝”。徒弟心有不甘,暗忖“我诚心诚意的求教,师傅咋就不说真心话呢”?于是,对师傅作揖打躬满脸堆笑。师傅有些不耐烦地说 “是有一事忘记了告诉你:烧红的铁,千万莫用手去拿哈”。
这样的笑话,我们每天都能听到。
当然,讲得最多的还是桃色事件。一堆男人在一起,对这个主题是不会放过的,也是最有兴味的。公安局处理这方面的案例,不计其数。议论人家的隐私,评论女人的相貌,是男人兴奋的议题,最后说到女人才肯散去。
正所谓“群居终日,言不及义”是也。
当时只是一笑了之,笑话嘛,解解闷,找个乐。其实,每个笑话,都可以从两方面来看,笑话之中有诙谐与风趣。有些笑话,从表面去听,近乎于恶作剧、无聊。但从深层次去分析、理解,却有深意。
那“不赌就是赢”,三岁孩童都能明白的道理,有些赌徒,到老未必吃透它的真正意义。
“烧红的铁,莫用手拿”。看似恶作剧,同时又跟自古以来,师傅“留酒罐”一说有关。
中国几千年来的文化,累积成山,浩瀚似海。
人与人之间存在防人之心,欺骗、虚情假意,还有“逢人且说三分话,未可全抛一片心”的忠告,谁不多留一个心眼呢?
拜师学艺的酒罐“留”了多少年?不是有“师傅请进门,练功在自身”吗?有了悟性,才可能“青出于蓝而胜于蓝”。
真诚的心,柔软的心,大悲的心,在我们世俗生活中,永远存于天地间。但是,那些蒙骗、狡诈、心机、算计,弄得心力交瘁,遍体鳞伤,同样存在。诚信缺失,人心隔肚皮,谁不会将警惕性提得高高的?
在人间,寻求智慧并不那么难,最重紧的是,我们要有选择与接受智慧的能力,和宽容、大度、诚信与坦荡,如果徒弟相信师傅的人品,如果人与人之间坦诚相待,也不会有“莫伸手去拿烧红的铁”这个“忠告”。这个故事,虽然有捏撰的痕迹,如果徒弟记住了“一日为师,终身为父”的话,这个笑话就不好笑了。
人们往往忽略生活中简单朴素的道理,去追求那些玄乎其玄深奥的东西。 [1]
作者简介
杨廷松 1957年春天出生 大学毕业 2004年公开出版小说散文集《乡俗》 散文集《一滴墨水》正在审稿中 江西省作家协会会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