符號經濟與實體經濟
《符號經濟與實體經濟》,副標題:金融全球化時代的經濟分析,張曉晶 著,出版社: 商務印書館。
商務印書館[1](英文名稱:The Commercial Press,簡稱CP)是中國出版業中歷史最悠久的出版機構。1897年創辦於上海,1954年遷北京。與北京大學同時被譽為「中國近代文化的雙子星[2]」。
目錄
內容簡介
《符號經濟與實體經濟:金融全球化時代的經濟分析/中華當代學術着作輯要》着眼於符號經濟與實體經濟關聯的視角,深刻剖析了金融自由化、金融全球化所帶來的經濟運行方式的變化,特別是金融與實體經濟之間的互動、脫離及其潛在後果。從「符號才是經濟現實」的凱恩斯革命,到「符號經濟取代實體經濟成為世界經濟飛輪」的德魯克難題;從韋伯的「數目字管理」,到尼葛洛龐帝的「數字化生存」……在市場演化疊加制度與技術雙輪驅動下,符號經濟與實體經濟漸行漸遠,且不可避免地產生異化。
《符號經濟與實體經濟:金融全球化時代的經濟分析/中華當代學術着作輯要》通過分析符號經濟的特性與功能、符號經濟結構與發展、符號經濟和實體經濟的關聯與脫離等問題,充分揭示了經濟和金融的共生共榮,促進了經濟學與金融的對話,並藉此勾畫出下一代經濟學的願景。
作者介紹
張曉晶,中國社會科學院金融研究所所長、研究員、博士生導師;國家金融與發展實驗室主任;國家資產負債表研究中心(CNBS)主任;中國經濟50人論壇成員;中國金融四十人論壇成員;入選國家「萬人計劃」哲學社會科學領軍人才,文化名家暨「四個一批」人才,享受國務院特殊津貼。
參考文獻
- ↑ 簡介,商務印書館
- ↑ 商務印書館成立110周年,搜狐,2007-10-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