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啟主選單

求真百科

符彥卿(898年- 975年7月23日),字冠侯,陳州宛丘(今河南淮陽)人。 五代至北宋初年將領。符彥卿出身將門,為後唐宣武節度使符存審第四子,軍中稱其為"符第四"。符彥卿十三歲即能騎射,仕於後唐、後晉、後漢、後周、北宋五朝,歷任散員指揮使、吉州刺史、忠武節度使、天雄節度使、守太師等職,累封魏王。晚年閒居洛陽,不問世事。開寶八年(975年),符彥卿去世,年七十八。諡號"忠宣" 。著有《人事軍律》、《五行陣圖》,今已佚 。

符彥卿
T01f7d12528c9c39e9b.jpg

符彥卿勇而有謀,善於用兵。於戚城、陽城、定州諸戰役中多次與契丹交戰,名震敵國。他待下有恩,謙恭禮士,三個女兒分別為周世宗、宋太宗的皇后。史稱"自(周)恭帝及(宋)太祖兩朝,賜詔書不名"。《東都事略》亦稱符氏"近代貴盛,無與為比"。

目錄

人物生平

符彥卿出身將門,是後唐名將、宣武軍節度使符存審的第四子。他十三歲時便能騎射。最初在太原侍奉晉王李存勖(後唐莊宗),因謹慎誠實而受到李存勖親信,得以出入其內室。符彥卿成年後,被李存勖任命為親從指揮使。同光元年(923年),李存勖攻滅後梁,入主汴州,符彥卿升任散員指揮使。

同光四年(926年)興教門之變時,李存勖的侍從大多離去,僅有符彥卿與王全斌等十多人力戰拒敵。其後李存勖中箭而死,符彥卿等人只得慟哭一陣,離開洛陽。

天成三年(928年),符彥卿以龍武都虞候、吉州刺史、北面行營諸道左廂馬軍都指揮使之職參與征討義武軍節度使王都。契丹(後改國號為遼)派兵援救王都,符彥卿隨歸德軍節度使王晏球於嘉山(今河北曲陽西)擊敗契丹。次年,唐軍收復定州(今河北定縣),叛亂平息。符彥卿因功被授為耀州團練使。

清泰(934年-936年)初年,符彥卿轉任易州刺史,兼領北面騎軍,後唐末帝李從珂賜他戎服、甲冑及戰馬等。 清泰三年(936年),河東節度使石敬瑭(後晉高祖)在太原起兵反唐,並向契丹請援。 李從珂命建雄節度使張敬達率大軍征討太原,符彥卿隨行。契丹皇帝耶律德光親率五萬騎兵,南下援救石敬瑭。符彥卿與太原四面招撫兼排陣使高行周率騎兵迎擊,卻被契丹軍擊敗,只得隨張敬達退保晉安寨(今山西太原南)。

後晉天福(936年-944年)初年,符彥卿升任同州節度使。 天福二年(937年),符彥卿的兄長、滑州節度使符彥饒叛亂被殺,符彥卿上表待罪,請求辭職歸鄉,但石敬瑭並未加以責罰。八月,符彥卿獻上"助國銀"一千兩。 其後,符彥卿擔任左羽林統軍,又兼領右羽林,再之後改授為鄜延節度使。

天福八年(943年)十二月,契丹大舉南侵。次年,石重貴命符彥卿為騎軍左排陣使、高行周為北面行營都部署,與宿州刺史梁進明等人協同禦敵。 契丹騎兵數萬人在鐵丘圍困高行周,諸將都觀望不敢救援,唯獨符彥卿率數百騎兵進擊,迫使契丹退走,救回了高行周。同年,符彥卿又隨義成軍節度使李守貞討平平盧軍節度使楊光遠。戰後,符彥卿移鎮許州,任忠武軍節度使,獲封祁國公。

後漢高祖劉知遠攻入汴州後,符彥卿入朝覲見,被改授為泰寧軍節度使,加兼侍中一職。乾佑(948年-950年)年中,又加兼中書令,改封魏國公。再拜守太保銜,轉為平盧軍節度使。後漢隱帝劉承佑誅殺宰相楊邠等人後,召符彥卿急赴朝。

廣順元年(950年),後周太祖郭威下詔,進封符彥卿為淮陽王。開封府尹劉銖被殺後,郭威將其在京師的宅邸賜給符彥卿。

廣順二年(952年),郭威親征泰寧軍節度使慕容彥超,符彥卿前往行在,獻上馬、錦彩等物及一萬石軍糧,頻頻受到郭威賞賜。不久後,符彥卿移鎮鄆州,任天平軍節度使。

郭威本想讓符彥卿接替王殷任天雄軍節度使,但因遼軍突起,只得暫留王殷控制局勢,所以符彥卿仍留鎮天平軍。廣順三年(953年),王殷獲罪被殺,郭威正式授符彥卿為大名府尹、天雄軍節度使,並進封他為衛王。

顯德元年(954年)二月,北漢世祖劉崇乘後周世宗柴榮新即位之機,聯合遼朝大將楊袞進逼澤(今山西晉城)、潞(今山西長治)二州。符彥卿奉命從磁州(今河北磁縣)固鎮路行軍,對北漢、遼朝聯軍後方造成壓力。三月,柴榮從都城大梁(今河南開封)出發,親自北上禦敵。符彥卿則被任命為河東行營一行都部署、知太原行府事,統領步、騎軍兩萬。 同月,柴榮在高平之戰中大敗北漢、契丹聯軍。

五月,柴榮乘勝追擊,攻陷北漢數州。符彥卿與諸將認為軍糧不足,請求撤軍。柴榮不許。等到周軍包圍北漢都城太原時,符彥卿與天平軍節度使郭從義、義成軍節度使向訓(即向拱)等率步、騎兵一萬餘人奔赴忻州,防止遼朝南下救援北漢。 符彥卿在此期間,還收降北漢所屬的盂縣。

遼朝在忻州背面駐軍,所派游騎也抵達忻州城外。符彥卿等與遼軍展開大戰,華州節度使史彥超前鋒軍隊追擊,脫離大軍,中伏戰死。當時,諸將意見不合,而太原久攻不下,再加上糧餉不繼,柴榮最後只得撤軍。柴榮賜符彥卿繒彩、鞍勒馬等物,讓他回到本鎮。周軍回京後,柴榮又拜符彥卿為守太傅,改封魏王。

顯德六年(959年),後周恭帝柴宗訓即位後,符彥卿獲加守太尉之銜。

建隆元年(960年),殿前都點檢趙匡胤(宋太祖)發動"陳橋兵變",建立北宋。符彥卿仕於宋朝後,再被加為守太師。

乾德元年(963年)春,符彥卿自天雄軍入朝,趙匡胤賜他襲衣、玉帶。在金鳳園宴射時,趙匡胤七箭都中的(射中靶心),符彥卿貢上名馬稱賀。 此年,符彥卿獲賜號"崇仁昭德宣忠保正翊亮"。

開寶二年(969年)六月,符彥卿被改授為鳳翔節度使。他帶病赴任,抵達西京洛陽時,自稱病重,請求帶俸在洛陽養病,趙匡胤同意。但病假滿百日後,符彥卿仍然求取俸祿。他因此遭到御史彈劾,此案已交西京留司御史台審理。最終趙匡胤因符彥卿是姻戚故舊,特詔停止審問,僅罷去其節度使之職。

開寶八年六月十二日(975年7月23日) ,符彥卿逝世,享年七十八歲(《名臣碑傳琬琰集·符彥卿太師》作七十六 )。趙匡胤為其輟朝三日,下詔由官府負責辦理其喪事。 後追諡"忠宣"。

軍事成就

符彥卿十三歲即能騎射,勇而有謀,善於用兵。天成三年(928年),參與征討義武節度使王都,隨歸德節度使王晏球於嘉山(今河北曲陽西)擊敗契丹。次年,收復定州(今河北定縣)。 天福九年(944年),在鐵丘一役中,率數百騎兵陷陣,救回被數萬契丹騎兵圍困的北面行營都部署高行周。同年,又隨義成節度使李守貞討平平盧節度使楊光遠叛亂。 開運二年(945年),在陽城(今河北保定西南)白團衛村之戰中,與李守貞及右廂副排陣使藥元福等奮力還擊,大敗契丹,契丹皇帝耶律德光隻身而逃。 顯德元年(954年),北漢聯同遼朝(契丹改名)入犯後周北境,符彥卿奉命從磁州(今河北磁縣)固鎮路行軍,對漢遼聯軍後方造成壓力。 周軍包圍北漢都城太原時,符彥卿又奔赴忻州,防止遼朝南下救援。

據馬端臨《文獻通考》的記載,符彥卿在開運二年(945年)的陽城之戰中,在衛青、李陵、劉裕、馬隆等利用車陣擊敗對方騎兵戰術的基礎上,結合自己的戰術經驗,取農民耕作時所用的車,然後用堅硬且韌性很好的繩索把這些車的轅干連接起來,再把耕牛套在車上。步兵在心理上常對騎兵有畏懼感,但是牛卻沒有。這樣可以首先防止騎兵憑藉強大的衝擊力衝擊自己的戰陣;等到對方騎兵進入步兵弓弩的射程後,憑藉牛車作掩體的步兵可以集中射殺對方的騎兵或者戰馬。待到對方騎兵衝擊受創後,再出動己方有限但以逸待勞的騎兵進行最後的一擊,置對方騎兵於死地。這也是陽城之戰取勝的關鍵之一。

據劉基所著《兵法心要》記載,符彥卿還曾總結行軍經驗:"在賊境,宿用槍營,行用方陣,惟大將度宜而處之。" 即在敵人領地,宿營時應結成槍營,行軍時結成方陣。而只有擅長用兵的大將能參考實際情況進行調整。

個人作品

據《宋史·藝文志》記載,符彥卿著有《人事軍律》三卷、《五行陣圖》一卷,今已佚。

人物評價

符彥卿出身將門,勇而有謀,善於用兵。因他是後唐名將符存審的第四子,所以被軍中稱為"符第四"。歷朝所賜他的巨額財富,符彥卿將其盡皆分給下屬,所以士卒都樂於為他效命。 他不喜飲酒,謙恭下士,對賓客僚屬整日談笑,言語中不論及俗務、不自矜戰功。

石重貴:惟爾先臣,實為名將,世襲弓裘之慶,門傳忠孝之規。西漢三雄,徒稱傑出;東京七校,乃為時生。竭盡之心,貫於金石。 (《親征契丹命將制》)

述律平:留此人中原,何失策之甚! (《宋史》引)

趙光義:只如近世符彥卿,累任節鎮,以射獵馳逐為樂。由是近習窺測其意,競以鷹犬為獻。彥卿說而假借之,其下因恣橫侵擾。 (《東宮故事》引)

王旦:五朝恩寵更無前,花甲周流七十年。真有英才堪輔佐,誰言與世共推遷?老來得遂優遊樂,身後還承寵渥偏。荒草夕陽埋玉處,行人下馬拜新阡。 (《題符公魏忠宣王墓》)

高嵎:忠宣之勇,好謀而戰。忠宣之氣,集義所生。傲慢自處,寵辱不驚。增光史冊,推倒群英。端然狀貌,恭乎威名。形容莫磬,數語載庚。 (《題忠宣魏王符彥卿像》)

李燾:彥卿武勇有謀,善用兵。 (《續資治通鑑長編》)

周必大:符彥卿一藩鎮耳,以射獵為樂。初非過舉,而其弊遂至擾民。 (《東宮故事》)

胡三省:高行周、符彥卿,一時名將也。 (《資治通鑑》注)

脫脫:彥卿一門二後,累朝襲寵,有謀善戰,聲振殊俗,與時進退,其名將之賢者歟? (《宋史》)

王夫之:陽城之戰,符彥卿一呼以起,傾國之眾,潰如山崩,棄其奚車,乘駝亟走。 (《讀通鑑論》)

全祖望:是時何必百勝之將,但如高行周、符彥卿之徒已足支吾。 (《鮚埼亭集》)

梁章鉅:或謂通之死,在宋已受禪之日,於例不當入《五代史》,符彥卿、李洪信等,功名顯於五代,而沒在宋初,即不為立傳,此史家斷限之法宜爾。 (《浪跡三談》)

逸聞趣事

符彥卿箭術高超。他曾經在遂城的鹽台淀射獵,一天之內就射得獐、彘、狼、狐、兔共四十二隻,在場的人都將其看作神。

後晉滅亡後,遼太宗耶律德光以陽城之戰責備來降的符彥卿(符彥卿是此役擊敗遼軍的主將之一)。符彥卿回答:"臣侍奉晉王(後晉出帝石重貴),不敢貪生怕死。如今的情況,我的生死就在您手中。"耶律德光見其直言以對,一時無法怪罪,只得大笑並將其釋放。

據《宋史》記載,遼人在陽城戰敗後,頗為畏懼符彥卿,甚至在戰馬生病不吃食物時,也唾罵道:"這裡面難道有符王(符彥卿)嗎?"遼朝攻滅後晉後,淳欽皇后述律平詢問侍從說:"符彥卿在哪裡?"當聽到他已經回到徐州時,述律平說道:"將此人留在中原,怎麼會如此失策!"

親屬成員

祖父

符楚,曾任陳州牙將,後追封吳王。

父親

符存審,後唐時官至宣武軍節度使、中書令,卒贈尚書令、秦王。

兄長

符彥超,歷任汾州刺史、晉州留後、北京留守、昭義節度使、泰寧軍節度使。

符彥饒,歷仕後唐、後晉,歷任曹州刺史、金州防禦使、滑州節度使等職,官至檢校太傅。

符彥圖,早年曾為騎將,其後經歷不詳。

弟弟

符彥能,官至楚州防禦使。

符彥琳,歷仕後唐、後晉、後漢、後周、北宋,官至金吾上將軍。

符彥彝,官至武安節度使。

符彥倫,官至定遠節度使、嚴州知州。

符彥升,官至昭慶節度使。

妻子

楊氏,封虢國夫人、秦國太夫人,生符昭願。

兒子

符昭信,官至天雄軍衙內都指揮使、領賀州刺史,後周世宗時去世,獲贈檢校太保、閬州防禦使。

符昭願,字致恭,宋真宗時官至邢州防禦使,封武都郡開國公。卒贈鎮東軍節度使。

符昭壽,字如期,宋真宗時官至益州兵馬鈐轄,後因兵變被殺。

女兒

符彥卿先後有三個女兒成為後周、北宋朝的皇后。符氏家族的顯赫,在當時無人能及。 三位皇后分別如下:

宣懿符皇后,後周世宗柴榮的第一任皇后。先嫁河中節度使李守貞之子李崇訓,後被周世宗柴榮納為繼室。柴榮即位後,被冊封為皇后。早逝,諡號"宣懿皇后",葬懿陵。

宣慈符皇后,柴榮的第二任皇后,宣懿符皇后的妹妹。顯德六年(959年)被立為皇后。周恭帝時被尊為太后,臨朝聽政。北宋建立後,符太后還西宮,號"周太后"。柴宗訓死後她出家修道,號玉清仙師。死後諡號"宣慈皇后"。

懿德符皇后,後周時嫁給趙匡義(宋太宗趙光義)為繼室,早逝,葬安陵西北。趙光義即位,追冊為皇后,諡號"懿德皇后"。

史料記載

《東都事略·卷十九·列傳二》

《宋史·卷二百五十一·列傳第十》

《欽定續通志·卷二百九十七·列傳九十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