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主菜单

求真百科

第20届奥斯卡金像奖

第20届奥斯卡金像奖[1]于1948年3月20日,在美国洛杉矶,神圣公民大礼堂(Shrine Civic Auditorium) 奥斯卡金像由学院早期成员之一赛德里克-吉本斯设计。他在一次宴会上,在桌布上描绘出了金像的草图,并最终由洛杉矶著名艺术家乔治-斯坦利雕刻而成。第一尊金像于1929年5月16日颁发。每尊金像均为合金铸成,再镀以24K纯金。金像高13.5英寸(约34.3厘米),重8.5磅(约3.8公斤),造型为一名手拄长剑的武士站在电影胶片盘上,片盘上的五条轮辐象征着学院最初的五个部分:演员、导演、制作人、技师和剧作者。所有的金像均由芝加哥R.S.欧文斯公司铸造。奥斯卡奖这个别称从何而来已无法考证,最普遍的说法是学院图书馆馆员、后任学院执行主管的玛格丽特-哈里克(Margaret)1931年时曾说这尊金像很像她的奥斯卡叔叔,于是记者和学院的成员们开始以这个名字称呼它。1934年,华特·迪士尼在领奖时引用了这个名字,由此奥斯卡奖这一别称日渐被人们所熟悉。但美国电影艺术与科学学院一直到1939年才开始正式使用这个名字。

第20届奥斯卡金像奖
艺人或艺术家
代表作品 《君子协定》
《双重生活》
《女参议员/农家女》
《梦幻街奇缘/34街的奇迹》
《单身汉与时髦女郎》
《黑水仙》
《孤星血泪/远大前程》

目录

获奖名单

奖项 获奖人及作品
最佳影片 《君子协定》
最佳男主角 罗纳德·考尔曼《双重生活》
最佳女主角 洛丽泰·扬《女参议员/农家女》
最佳男配角 埃德蒙·格温《梦幻街奇缘/34街的奇迹》
最佳女配角 西莱斯特·霍尔姆《君子协定》
最佳导演 伊莱亚·卡赞《君子协定》
最佳剧本 《梦幻街奇缘/34街的奇迹》
最佳原创剧本 《单身汉与时髦女郎》
最佳原创故事 《梦幻街奇缘/34街的奇迹》
最佳摄影(彩色) 《黑水仙》
最佳摄影(黑白) 《孤星血泪/远大前程》
最佳艺术指导道具布景(彩色) 《黑水仙》
最佳艺术指导道具布景(黑白) 《孤星血泪/远大前程》
最佳录音 《主教之妻》
最佳电影剪辑 《灵与欲》
最佳特技效果 《新西兰地震记》
最佳原创歌曲 "Zip-A-Dee-Doo-Dah"《南方之歌》
最佳配乐(音乐类) 《素娥怨》
最佳配乐(剧情和喜剧类) 《双重生活》
最佳短片(二本) 《攀登马特霍恩》
最佳短片(一本) 《再见,特洛克小姐》
最佳动画短片 《叽叽喳喳的喜鹊》
最佳纪录短片 《第一步》
最佳纪录长片 《设计死亡》

最佳外语片

授予1946年的意大利影片《擦鞋童》/ 《Shoe-Shine》

特别奖

授予在华尔特·迪斯尼制作的影片《南方之歌》中成功地扮演讲故事能手里藏斯大步一角的詹姆斯·巴斯巴特

授予"在电影媒介里将小说技巧与娱乐完全结合"的影片《相亲相爱》

授予令所有国家感动而具有高度价值的影片《擦鞋童》

授予对早年电影事业作出卓越贡献的电影前辈威廉·西利格艾伯特·史密斯汤默斯·阿玛特乔治·斯波尔

科学技术奖

一等奖(无)

二等奖(奖章)

授予改进滤色镜工艺的施·戴维斯和西电公司所属的电气研究所

三等奖(奖状)

授予华纳兄弟娱乐公司的弗里德·庞尼迪尔等

提名名单

奖项名称 提名名单
最佳影片 《君子协定》、《主教之妻》、《交叉火网/双雄斗、《孤星血泪/远大前程》、《梦幻街奇缘/34街的奇迹》
最佳男主角 约翰·加菲尔德《灵与欲》、格里高利·派克《君子协定》、威廉·鲍威尔《与父亲生活》、米歇尔·安德尔森《埃里特拉戴孝》
最佳女主角 琼·克劳馥《作茧自缚》、苏姗·海华德《毁灭》、多萝西·麦克奎尔《君子协定》、罗莎琳·拉塞尔《埃里特拉戴孝》
最佳男配角 查尔斯·毕克福《女参议员/农家女》、托马斯·戈梅斯《骑粉红马》、罗伯特·瑞安《双雄斗智》、理查德·韦德马克《龙争虎斗》
最佳女配角 埃塞尔·巴里摩尔《凄艳断肠花/ 帕拉亭案件》、格洛丽娅·格雷厄姆《双雄斗智》、马乔里·梅因《鸡蛋与我》、安妮·里维尔《君子协定》
最佳导演 亨利·库斯特《主教之妻》、爱德华·迪麦特雷克《双雄斗智》、乔治·丘克《双重生活》、大卫·里恩《孤星血泪/远大前程》
最佳原创剧本 《灵与欲》、《双重生活》、《凡尔杜先生/杀人的喜剧》、《擦鞋童》
最佳原创故事 《关夜莺的笼子》、《第五大道奇事》、《龙争虎斗》、《毁灭》
最佳剧本 《作法自毙》、《双雄斗智》、《君子协定》、《孤星血泪/远大前程》
最佳摄影(彩色) 《与父亲生活》、《素娥怨》
最佳摄影(黑白) 《寡妇情深结鬼缘/ 幽灵与未亡人》、《新西兰地震记》
最佳艺术指导道具布景(黑白) 《朱门怨》
最佳艺术指导道具布景(彩色) 《与父亲生活》
最佳录音 《新西兰地震记》、《T型男人》
最佳电影剪辑 《主教之妻》、《君子协定》、《新西兰地震记》、《谍网亡魂》
最佳特效 《胜利者》
最佳原创歌曲 "A Gal in Calico"《时间地点和女孩》、"I Wish I Didnt Love You So"《宝林历险记》、"Pass That Peace Pipe"《好消息、"You Do"《素娥怨》
最佳配乐(音乐类) 《红袖倾城》、《万花迎春》、《里奥之路》、《南方之歌》
最佳配乐(剧情类) 《主教之妻》、《长胜将军》、《除却巫山不是云》、《与父亲生活》
最佳真人短片(两本) 《两个人的香槟酒》、《野生马的竞争》、《给我们地球》、《尼古拉斯·加弗尼的故事》
最佳真人短片(一本) 《布鲁克林,美国》、《月球火箭》、《现在你明白了》、《你想成为画像》
最佳动画短片 《松鼠大作战》、《猫和老鼠》系列、《布鲁托狗》、《号角》
最佳纪录短片 《无处可去》、《信箱学校》
最佳纪录长片 《医学旅行》、《丰富多彩的世界》

最佳影片

《君子协定》[2]是由伊利亚·卡赞执导,格利高里·派克 、桃乐茜·麦姬尔主演的剧情片。 影片以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美国社会对犹太人的种族歧视为背景,讲述了白人作家菲尔·格林为了撰写一系列关于反犹主义的文章,于是假扮成犹太人去切身体会他们的处境,并逐步改变自己对犹太人看法的故事。 影片于1947年11月11日在美国上映

剧情简介

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美国社会的种族歧视日益猖撅。白人作家菲尔·格林是一个正直有为的青年。他目睹种族歧视的弊端后,决定写一篇揭露反犹太主义的连载文章。为此他乔装打扮成一个犹太人,深入纽约犹太人的圈子里,并通过私访暗察了解到了不少真实情况。在此期间,菲尔·格林遇到了一些非犹太人所想不到的问题,例如他不能随便进出大饭店与俱乐部,因为有规定犹太人禁止入内。他的未婚妻因为被人看作与犹太人恋爱而受到轻视。他的女秘书是一个犹太人,为了避免麻烦而不得不改换自己的姓名。他已订婚的未婚妻更为此深感不安,并开始责备他。经过一段时间的调查,菲尔终于认识到对犹太人抱有偏见是错误的想法 。

角色介绍

菲尔·格林| 格利高里·派克 白人作家,正直有为的青年。他目睹种族歧视的弊端后,决定写一篇揭露反犹太主义的连载文章。为此他乔装打扮成一个犹太人,深入纽约犹太人的圈子里,并通过私访暗察了解到一些真实情况。经过一段时间的调查,他终于认识到对犹太人抱有偏见是错误的想法。

凯西| 桃乐茜·麦姬尔 菲尔·格林的未婚妻,聪明、美丽。她与菲尔·格林彼此互相欣赏。然而,当菲尔·格林假扮成犹太人以后,她因为被人看成与犹太人恋爱而受到轻视。她为此深感不安,并且开始责备菲尔·格林。后来,她在迪夫的劝喻下觉醒,重新回到了菲尔的怀抱中。 韦尔斯 | 西莱斯特·霍姆 白人作家菲尔·格林的秘书。韦尔斯本来是一个犹太人,但为了避免麻烦,她不得不改换自己的姓名。后来,她还劝说菲尔·格林也改换一下他那个带有犹太气息的名字。

影片评价

《君子协定》中,编导完全采用“黑白二分法”来塑造角色,这使得片中人物显得单薄而无血肉,并且难以建立永恒的艺术生命力。《君子协定》对真正施行不义的反犹者没有作出强有力的指责,因此从道德的立场上来看,影片难以让观众获得认同感。作为一部以探讨道德问题为中心的影片,编导却掌握不住道德的暖昧性和复杂性,所以《君子协定》不算是一部成功的电影(人民网评)。

影片精彩片段

电影《君子协定》片段

最佳男主角

罗纳德·考尔曼[3]Ronald Colman(1891-1958) ,男,生于1891年1月29日,英格兰人,逝世于1958年5月19日(美国加州),生于英格兰萨里郡的里士满。1916年进入戏剧界,先后在舞台居《使人误解的夫人》中出演角色。1920年来到美国,并在由乔治.杜赫斯特执导的几部短片中初登银幕,在出演了《手铐或接吻》后,受到当时好莱坞的大明星莉莲·吉许赏识,并邀请他出演《白姊妹》的男主角,表演颇受好评。不久,与制片家萨姆.高尔温签订长期拍片合约,并与维尔玛.班基合演了《黑天使》等多部成功的影片。

罗纳德·考尔曼生于英格兰萨里郡的里士满。1916年进入戏剧界,先后在舞台居《使人误解的夫人》中出演角色。1920年来到美国,并在由乔治.杜赫斯特执导的几部短片中初登银幕,在出演了《手铐或接吻》后,受到当时好莱坞的大明星莉莲·吉许赏识,并邀请他出演《白姊妹》的男主角,表演颇受好评。不久,与制片家萨姆.高尔温签订长期拍片合约,并与维尔玛.班基合演了《黑天使》等多部成功的影片。有声电影兴起后,他的演艺事业不但没有退步,反而跨上的一个新的阶段。三十年代,他出演的《宣告有罪》获得了1929-1930年最佳男主角金像奖的提名。进入四十年代后,他虽然只接拍了六部影片,但却凭借《鸳梦重温》再一次获得最佳男主角金像奖的提名;更凭借《奥瑟罗》获得了第二十届奥斯卡最佳男主角金像奖和好莱坞外国记者协会授予的最佳男主角(剧情片)金球奖。这是他成为大明星二十五年历史在表演艺术上的最高峰。1958年5月19日因肺炎而去世,终年67岁。

最佳女主角

洛丽泰·扬[4](Loretta Young)曾因主演《农家女》而获得奥斯卡最佳女主角奖的好莱坞三十四年代的明星,因患卵巢癌于当地时间2000年8月12日去世,终年87岁。她是第一个拍电视的好莱坞著名电影演员,除了获得过电影界的最高荣誉奥斯卡奖外,她还曾因在NBC电视台主持播放了8年之久的个人秀节目《洛丽泰·扬》而获得过三次电视艾美奖。在26年的演艺生涯中,她曾拍过88部电影,几乎与同时期的所有著名男星合作过,如克拉克·盖博斯宾塞·屈赛加利·格兰特等。

简介

洛丽泰·扬是好莱坞第一批成功由电影向电视剧转型的女演员。改变发生在1953年,洛丽泰出现在"致洛丽泰的信"中(后来该杂拼连续剧被称作"洛丽泰·扬秀")。杂拼剧是上世纪50年代电视节目的主打,通过不同的角色展示不同的故事,并且周周拍摄。洛丽泰主持并制作了这部连续剧,并出演了一半以上的剧目。借助影星形象的魅力,洛丽泰风格同样成为她的电视标志。这部电视剧的成功刺激了其他类似的电视剧,但是洛丽泰是最成功的。和露西尔·鲍尔一样,她是为数不多的能够成功完成自己的电视剧的女性、第一个在电视广播网上推出自己的电视杂拼剧的女性、第一个同时获得奥斯卡和电视艾美奖的女性。

个人风格

洛丽泰·扬的表演风格清丽纯美,戏路甚广。一共拍了近百部影片,演过孤女、工人、女强人等角色。从五十年代起,她活跃在荧屏上,曾拍有六十部电视演出片《洛丽泰·扬表演集锦》

洛丽泰·扬(Loretta Young)有富于曲线美的性感体形、一双蓝灰色的眼睛、经典雕塑式的五官和一副招牌式的高颧骨。她擅长扮演意志力坚强的女性。她是好莱坞昔日辉煌的见证,从1928年到1953年,她总共演出了88部影片,和所有最大牌的男明星都合作过。她的去世,是好莱坞旧梦的一个终结。

生平

生于美国盐湖城,3岁时因父母离异而被母亲带到好莱坞。4岁时便得以有机会在银幕露面。曾先后为福斯公司以及哥伦比亚和派拉蒙拍过多部影片。1947年,她以在《农家女》中的出色表演而获得第二十届奥斯卡最佳女主角奖。1949年她以《到马厩去》再次获得奥斯卡最佳女主角提名。1953年她退出影坛,转而在电视界发展,并获得极大成功。她主持"洛丽泰·杨剧场"长达8年之久,在电视界享有很高荣誉。此外她还参加电视剧演出,并三获艾美奖。晚年的她则热衷于从事天主教慈善活动。1990年,她仍然在世的时候,她的"养女"朱迪爆出惊天秘密:她实际上是母亲和克拉克·盖博的私生女儿。

明星生涯

1928年,天生丽质的洛丽泰·扬(Loretta Young)刚满15岁就演出了她平生第一部电影《笑,小丑,笑》(Laugh,Clown,Laugh),一鸣惊人,从此步入巨星行列。从1929年到1930年,她一口气参加了15部电影的拍摄,其中包括和格兰特·威瑟斯(Grant Withers)共同主演的影片《破碎的碟子》(Broken Dishes)。威瑟斯酗酒成性但颇具魅力,深得洛丽泰·扬(Loretta Young)的欢心,17岁那年,洛丽泰·扬(Loretta Young)决定和威瑟斯私奔,但这段注定失败的婚烟仅维持了8个月即宣告破裂。对这一段感情,洛丽泰·扬(Loretta Young)始终守口如瓶,在自传中也只字未提,人们只知道在那8个月期间,一直都是洛丽泰·扬(Loretta Young)在负担两人的开销。

洛丽泰·扬(Loretta Young)的事业在30年代到达了巅峰,其间她先后与华纳兄弟和20世纪福克斯等大制片公司签约。1934年,她共主演了10部影片,包括《天生就坏》(Born to Be Bad)、《罗斯柴德之家》(The House of Rothschild)、《偿付魔鬼》(The Devil to Pay)、《大篷车》(Caravan)、《野性的呼唤》(The Call of the Wild)、《上海》(Shang hai)及塞西尔·B.迪米莱斯的名作《十字军》(The Crusades)。

40年代,洛丽泰·扬(Loretta Young)的演技日臻成熟,形象也越发光彩夺目,这段时期的代表作为:《亚力山大格莱罕姆贝尔的故事》(The Story of Alexander Graham Bell)、《医生娶妻》(The Doctor Takes a Wife)、《床上故事》(Bedtime Story)、《夏安族来的女人》(The Lady from Cheyenne)、《中国》(China)、《琼斯也来了》(Along Came Jones)、《陌生人》(The Stranger)。


婚姻生活

洛丽泰·扬是美国早期著名的影视红星。她皓齿红唇,身材优美,而且极富艺术天分和表演才华。4岁即从影,一生主演过《大富之家》(1934)、《二度蜜月》(1937)、《主教之妻》(1947)、《雷切尔与陌生人》(1948)、《到马厩去》(1949,获奥斯卡最佳女主角奖提名)和《引起警觉》(1951)等近100部影片,并于1947年因《农家女》而荣登奥斯卡影后的宝座。

银幕下的洛丽泰·扬不爱张扬,行事低调,公众对于其私生活知之甚少。但是,在1994年,有关扬的一段鲜为人知的往事被公布于众,好莱坞一个保守时间最长的秘密终被世人所知晓……

1935年,扬在拍摄电影《野性的呼唤》时结识了男主角克拉克·盖博,随后俩人坠入爱河而不能自拔。同年11月6日,扬和盖博的女儿降临人世,并被悄悄地送往旧金山的圣·伊丽莎白孤儿院。30年代的好莱坞充满了清规戒律,盖博是个有妇之夫,扬也是个天主教徒。他们明白,在人言可畏的社会上,这种关系势必自毁前程,而私生女的曝光将是一特大丑闻,于是采取了息事宁人的做法。

一年多以后,扬去了孤儿院"收养"了自己的女儿并把她带回洛杉矶,还请求《流言》杂志专栏作家代她宣布:"影星洛丽泰·扬领养一孤女,现在她是一位母亲了……"1939年,扬与商人汤姆·路易斯结婚,女儿改姓为朱迪·路易斯。童年时代,小路易斯就不停地问扬谁是她的生身父母,但是得到的回答始终是:"你是我的养女。"带着几分疑惑,路易斯已大概猜出扬即是其生母,至于生父是谁则一直无法弄清。

随着年龄的增长,路易斯的麻烦事来了,原因是她长有一双盖博式的大耳朵。为此,扬给她买了一顶特大的帽子,或每天梳头时尽量用头发遮住,但是这一切都很难奏效,那双大耳朵总是外露于人。不经意中,路易斯总感到人们在背地里暗自窃笑说:"她长着盖博的耳朵!"此时,扬便命令路易斯:"遮住你的耳朵!"最令路易斯忍受不住的是,她的耳朵经常被伙伴戏谑为动画片小飞象的双耳。于是,扬带着路易斯来到外科医生那里,对她的双耳进行了酷刑般的整形手术。

盖博从《一夜风流》中的滑稽记者到《啼笑皆非》中的顽皮牛仔,在他传奇般的从影生涯中先后结过5次婚。路易斯只亲眼见过他一次,当时她只有15岁。一天下午,盖博突然来到她家并且和她聊天长达几个小时,问了她很多问题。"简直不可思议,克拉克·盖博对我这么感兴趣,而自己当时竟一无所知。"自那以后,盖博的形象就反复出现在她的脑海中。在她的记忆中,盖博态度非常温和,长有一双大手,面颊有酒窝,仅此而已。 当事情发展到再也无法掩盖时,路易斯坐下来耐心地开导扬,要求她把过去的一切全部托出。扬终于把往事一骨脑儿都讲了出来,并说自己一生中最大的遗憾就是没有嫁给盖博。尽管盖博于1960年便辞别人世,但他一直是自己生活中的精神支柱。路易斯如释重负,她终于知道谁是自己的生父,尽管这一切来得太晚了些。不过,路易斯憎恨扬欺瞒了她那么多年,"她要我做的唯一的一件事就是终生保守这秘密的谎言。"路易斯没有这样做,从此母女俩的裂痕难以弥合。

1994年,路易斯出版了一本名为《身世传奇》的回忆录,向人们道出了上述的一切。

个人语录

"我喜欢当明星,有名气、有钱、有豪宅、有朋友,生活一点儿不沉闷。" ---洛丽泰·扬

从1953年到1963年,洛丽泰·扬(Loretta Young)进入电视圈,在电视上主持了近300集的《洛丽泰·扬个人秀》(The Loretta Young Show),这个集剧为她赢得了7个艾美奖提名和3个奖项。在1973年的访问中,洛丽泰·扬(Loretta Young)对自己的电视生涯作了这样的总结:"只有在这个电视节目里,我才能演出那么多各种各样的角色:中国人、日本人、瑞典人、印度人、老的、少的、丑的、漂亮的……对于一个渴望演戏的演员来说,这是多么令人愉快啊。 "

1963年,洛丽泰·扬(Loretta Young)退出《洛丽泰·扬个人秀》这个电视节目,把精力放在一些为罗马天主教筹款等慈善事业和以自己的名字命名的化妆品品牌的经营上。她后来也曾回到电视上偶尔客串,比如1986年的《圣诞夜》(Christmas Eve)等。她的最后一个电视形象是在1989年的电视剧《角落里的女人》(Lady in a Corner)。

个人评价

凡看过美国四十年代名片《农家女》的观众,一定对女主角凯特莉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凯特莉是个农村姑娘,热情纯朴,不畏强暴,庄重自爱,热情为人。她见主人竞选失败,在朋友们的鼓励下,毅然投入政治角逐,终于当上议员。凯特莉的扮演者洛丽泰·扬为此荣获1947年度奥斯卡最佳女主角奖。

洛丽泰·扬1927年正式从影。由于洛丽泰·扬明眸皓齿红唇,身材优美,华纳兄弟公司曾打算把她捧成象珍妮·哈罗那样的性感明星;但她讲究演技,不断开拓戏路。后转入二十世纪福克斯公司,很快成为最卖座的台柱明星。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