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啟主選單

求真百科

第5號交響曲

《命運交響曲》即《貝多芬C小調第五交響曲》,它是德國作曲家路德維希·凡·貝多芬創作的交響曲,作品67號,完成於1807年末至1808年初。

該曲以音樂中的短—短—短—長節奏動機開場,整首交響曲可以被看到是情感的發展,從c小調第一樂章的衝突與鬥爭,發展到c大調末樂章的勝利與喜悅。

目錄

目錄

創作背景

樂曲首演

樂曲賞析

樂曲評論

樂曲影響

樂隊編制

作者簡介

關聯內容

創作背景

貝多芬開始構思並動筆寫c小調第五交響曲是在1804年,那時,他已寫過「海利根遺書」,他的耳聾已完全失去治癒的希望。他熱戀的情人朱麗葉塔·齊亞蒂伯爵小姐也因為門第原因離他而去,成了加倫堡伯爵夫人。一連串的精神打擊使貝多芬處於死亡的邊緣。但是,貝多芬並沒有因此而選擇死亡。他在一封信里寫道:「假使我什麼都沒有創作就離開這世界,這是不可想象的。」貝多芬在一生中最痛苦的時期,展開了一次旺盛的創作高潮:降E大調第三交響曲(英雄)尚未寫完,c小調第五交響曲(命運)已開始動筆。

1807年《命運》完成並出版之前,活潑浪漫的降B大調第四交響曲已在1803年上演,同場首演的還有F大調第六交響曲(田園),G大調第四鋼琴協奏曲和為鋼琴、合唱與樂隊寫的幻想曲。在此期間,完成的著名作品還有:C大調第二十一鋼琴奏鳴曲(華爾斯坦)、f小調第二十三鋼琴奏鳴曲(熱情),俄羅斯弦樂四重奏三部,貝多芬自己鍾愛的唯一一部歌劇《菲黛里奧》和三種《萊奧諾拉序曲》,貝多芬唯一的小提琴協奏曲——D大調小提琴協奏曲(這也是世界小提琴經典作品),C大調彌撒曲。等等。所有這些作品都堪稱是皇皇巨著,每一部後來都成為垂世之作。這是貝多芬留給全世界寶貴的精神財富。

樂曲首演

第五號交響曲在1808年12月22日於維也納劇院首演。這場盛大的音樂會演奏的都是貝多芬的新作品,並且由貝多芬親自擔當指揮。整場演出的時長超過四個小時。兩首交響曲的名稱是與人們所所熟知的正好相反:第五號是編號第六、第六號是編號第五。節目如下:

第六號交響曲

詠嘆調 - Ah perfido! 作品65

The Gloria movement ofC大調彌撒

第四號鋼琴協奏曲(貝多芬親自演奏)

(中場休息)

第五交響曲

the Sanctus and Benedictus movements of C大調彌撒

合唱幻想曲

貝多芬將此交響曲題獻給他的兩位贊助者,洛布科維茲王子(Prince Franz Joseph von Lobkowitz)以及拉茲莫夫斯基伯爵(Count Rasumovsky)。這在1809年4月的初版版本上被標示。

樂曲賞析

全曲共有四個樂章。

第一樂章,輝煌的快板(Allegro con brio)

明亮的快板,2/4拍子,奏鳴曲式。樂曲一開始就出現了命運敲門式的動機。

這一動機發展出驚惶不安的第一主題,它貫穿着第一樂章,推動音樂不斷向前發展。第一主 題激昂有力,具有勇往直前的氣勢,表達了貝多芬充滿憤慨和向封建勢力挑戰的堅強意志。接着,圓號吹出了由命運動機變化而來的號角音調,引出充滿溫柔、抒情、優美的第二主題。

它抒發着貝多芬對幸福、美好生活的渴望和追求

命運動機再次闖入,引出了展開部,威風凜凜的命運再次占了上風。展開部中,轉調非常頻繁,這更增加了原有的不穩定性,使音樂顯得更加豐富。

再現部與呈示部相同。但在這一樂章的龐大結尾處,兩個主題再次匯合,音樂的氣勢不可阻擋,進一步顯示出人民戰勝黑暗的堅強意志和必勝信念。

第二樂章,有活力的行板(Andante con moto)

稍快的行板,3/8拍子,雙重主題變奏曲式。第一主題抒情、安詳、沉思,是由中提琴、大提琴拉出。富有彈性的節奏和起伏的旋律,使這個主題具有內在的熱情和力量。第二主題先是由木管奏出,然後由銅管樂器吹出英雄豪邁的凱旋進行曲。

在尾聲中,第一主題作了簡單的展開,表現出英雄的樂觀情緒,以及從沉思中獲得進一步鬥爭的信心和力量。

第三樂章,諧謔曲:快板(Scherzo: Allegro)

C小調,快板,3/4拍子,詼諧曲,是決戰前夕各種力量的對比。

大提琴和低音提琴發出了躍躍欲試的音調,小提琴卻是無可奈何的嘆息。命運主題依然兇險逼人,決戰的第一階段仍由命運取勝。但是,黑暗必將過去,曙光就在眼前,伴隨着低音弦樂奏出的舞蹈主題,引出了振奮人心的樂段,它象徵着人民群眾在黑暗勢力下的鬥爭信心和樂觀情緒。

最後,第一主題在第一小提琴的演奏下,自由地向上伸展,樂隊的音域在增大,音響在增強,一種不可抑制的力量把音樂直接導入那光輝燦爛的終曲。

第四樂章,快板(Allegro)

快板,4/4拍子,奏鳴曲式。開始是雄偉壯麗的凱旋進行曲,先是由樂隊全奏輝煌的第一主題,後是由弦樂拉出歡樂第二主題,表現人民獲得勝利的無比歡樂。到發展部高潮時,狂歡突然中斷,遠遠地又響起了命運的威嚇聲,但已是苟延殘喘,再也阻擋不住歷史前進的潮流了。

這就是命運交響曲,高亢、激昂,催人奮進。這首在飽嘗人生磨難、忍受身體與心靈雙重傷害後,向命運發出的挑戰與吶喊,是孤獨的訴說,是病痛的呻吟,是憤懣的宣洩,是對人生多舛的拷問!

於是,輝煌、明亮的第一主題再次響起,以排山倒海的氣勢,表現出人民經過鬥爭終於獲得勝利的無比的歡樂。這場與命運的決戰,終於以光明的徹底勝利而告終。

樂曲評論

第一樂章

第一樂章,展示了一幅鬥爭的場面,音樂象徵着人民的力量如洪流般以排山倒海之勢,向黑暗勢力發起猛烈的衝擊。樂曲一開始出現的強有力的富有動力性的四個音,也就是貝多芬稱為「命運」敲門聲的音型,這就是主部主題。這一主題是向前衝擊的音樂形象,推動着樂曲不斷發展,也在以後的各樂章中不斷出現、發展。這一主題激昂有力,具有一種勇往直前、不屈不撓的氣勢,展示了驚心動魄的鬥爭場面,表達了貝多芬內心充滿憤慨和向封建勢力挑戰的堅強意志。當各種樂器進行輪迴模仿,相繼掀起一次比一次緊張的浪潮之後,圓號奏出了一個命運動機的變體,它表達了一種必勝的信心。這是一個連接句,它從前面緊張、威嚴的音樂場面中,引出了富於歌唱性的第二主題,這是一個抒情的旋律,溫柔優美、明朗的音調與前面形成對比,它抒發着人們對幸福生活的渴望與追求的情感。在這裡,嚴峻的命運動機退居到低音聲部並以伴隨形式出現,使溫柔的音樂裡帶有不安的色彩,推動音樂繼續發展。樂曲最後在明朗的氣氛中,以果斷、熱烈的音響結束了呈示部。

經過富於表現力的兩小節休止後,隨着命運動機的出現進入發展部,音樂又回到了不安的音調,艱苦激烈的鬥爭又開始了。這時的第一主題非常活躍,它無休止地反覆,調性不斷轉換,力度不斷加強,隨後出現鮮明有力的號角般的第二主題。這兩個主題用各種手法交替變化發展,如對比復調的手法、頻繁的轉調等等,增加了音樂的不穩定因素,使音樂更加豐富。最後,命運的動機又闖了進來,並以最強的音響不斷重複,形成了發展部的戲劇性高潮,音樂直接進入再現部。再現部中,呈示部那種鬥爭的場面再度出現。在第一主題與連接部之間,雙簧管奏出了一段緩慢的哀鳴音調,第一主題的發展突然被打斷。可是,激動不安的情緒又立即恢復,只是當第二主題出現時才稍為平靜。然而,光明與黑暗的鬥爭並沒有結束,在龐大的尾聲中越來越激烈。這時,音樂發展的氣勢銳不可擋,鮮明的力度對比,緊張的和聲發展,形成全樂章的最高潮。樂章結束時,第一主題動機那強烈的音響,進一步刻畫了勇於挑戰的英雄性格,顯示了人民必定戰勝黑暗勢力的堅強信心。

第二樂章

第二樂章,是一首優美的抒情詩,宏偉而又輝煌,同第一樂章形成了對比。它體現了人們的感情世界,戰鬥後的靜思同對美好理想的憧憬互相交錯,最後轉化為堅定的決心。樂曲開始時,在低音提琴撥弦伴奏下,中提琴和大提琴奏出第一主題,它深沉、安詳、優美,蘊藏着深厚的力量和對美好生活的嚮往。緊接着,單簧管和大管奏出了具有戰鬥號召性的第二主題。這個主題的音調與第一主題很接近,並與法國革命時期的歌曲有音調上的聯繫。這是進行曲風格的英雄主題,它起初抒情而沉思,轉入C大調由全樂隊強奏後,成為一支雄偉的凱旋進行曲,充滿着火熱的朝氣,鼓舞着人們永往直前。以後音樂的發展是這兩個主題交替出現的六次不同的變奏。

這六次變奏,貝多芬運用不同的節奏音型,調性轉換、樂器變換等各種手法,表現出英雄在激烈鬥爭後的沉思和戰勝黑暗的堅定信念,以及充滿活力的激情。例如第一變奏以第一主題連續的十六分音符把音樂變得起伏和激動不安。第二變奏以三十二分音符的連續出現,增強了動力性,表現出英雄戰勝黑暗的堅定信念。最後一次變奏,像英雄的凱歌一般,具有豪邁的英雄氣概和樂觀情緒,這一樂章的尾聲,對第一主題作了簡單的展開,表現出從深思中獲得力量,對未來的勝利充滿信心。

第三樂章

第三樂章用復三部曲式寫成,在調性上,回到了動盪不安的情緒,像是艱苦的鬥爭還在繼續,它是通向第四樂章的過渡和轉換。主部由兩個對比性主題構成,第一個主題有兩個因素:第一個因素由大提琴和低音提琴奏出急速向上的旋律,有一種向前推進的力量,但又顯得有些遲疑。另一個因素是這個基礎上的應句,由一連串和弦組成,它沉着、抑制,又顯出不安的情緒。這個主題陳述兩次之後,圓號奏出一個非常活躍的、號角般的新主題,那熟悉的節奏,使聽者一下子就能確認第一樂章的主題在這裡以另一種形象出現了,它威嚴、穩健,具有進行曲的特徵。兩個不同氣質的、尖銳對置的主題輪番出現,表現了動盪不安及艱苦鬥爭的場面,而且每一次出現都越來越尖銳、複雜,富於戲劇性的效果。中間部分以熱烈的德奧民間舞曲為中心主題,由C小調轉為明朗的C大調,音樂採用了復調賦格與主調和聲的對比手法,情緒熱烈而樂觀,先由大提琴和低音提琴奏出,它與前面的音樂形成對比,有一種不可遏制的力量,造成風起雲湧之勢,表現出人民的力量一浪高過一浪和越來越強的必勝信念。第三部分是動力性的再現部。第一部分的兩個主題都用弱音奏出,進行再現和發展。定音鼓敲擊的基本動機節奏型預示矛盾衝突在繼續,這是在積蓄着準備最後衝刺的力量。接着,第一主題輕聲出現,音樂自由向上伸展,樂隊的音域不斷擴大,力度由弱到強,調性色彩由暗到明,漸漸發展成為一種不可遏制的力量,響亮的和弦音導入光輝燦爛的最後樂章。

第四樂章

規模宏大的第四樂章充滿光明和無比歡樂的情緒,是歡呼勝利的熱烈場面。樂章呈示部的主部主題包含兩個部分,第一部分以雄偉壯麗的凱旋進行曲開始,和弦飽滿有力,旋律積極向前,由全樂隊強奏。第二部分音樂的情緒與前部連貫,由圓號和木管樂器奏出,音色明亮而柔和,進行曲的節奏,情緒喜悅富於歌唱性。副部主題由弦樂器奏出,建立在G大調上。

這是一支以三連音節奏為主,輕鬆而帶有起伏的歡樂舞曲。在呈示部的結尾段中,出現了一段與呈示部相聯繫的新旋律。展開部是以第二主題廣泛活躍的發展為基礎的,不斷高漲的音樂,像是無邊無際的人群,匯成了歡樂的海洋。在接近高潮時,「命運」音型又插了進來,但它已不再剛毅強勁,倒像是對過去鬥爭的回憶,與第一樂章遙相呼應。再現部基本上重複了呈示部的音樂,新的力量稍有增添。這個新主題,像一股巨浪從英雄心底流出,自信、豪邁而勇往直前。龐大的尾聲,響起了C大調光輝燦爛的凱旋進行曲,它具有排山倒海的氣勢,表現出人民經過鬥爭終於獲得勝利的無比歡樂。

樂曲影響

首演音樂會時的環境與條件其實並不理想。當時,管弦樂團沒有演奏好,他們在演奏會前只排演了一次。而《Choral Fantasy》一曲演奏者又出了差錯,迫使貝多芬停下重新開始。此外,當時演奏廳極冷而觀眾因為節目太長而疲勞。在這樣的背景下,音樂會沒有引起大的反響。不過一年半之後,另一個音樂會卻引起了熱烈的迴響,E.T.A.霍夫曼在《Allgemeine Musikalische Zeitung》期刊發表的評論。他激動地描述道:「強光射穿這個地區的夜幕,同時我們感到了一個徘徊著的巨大暗影,降臨到我們頭上並摧毀了我們內心的一切,除了那無盡渴望所帶來的痛,一種讓在歡騰呼聲中燃起那份喜悅倒下逝去的痛。這份痛在耗費愛、希望和喜悅卻不將他們毀滅的同時,讓我們用盡所有的激情迸發出一種全身心的嘶聲吶喊。

唯有經歷了這樣的痛,我們才能堅定地活下去,成為靈魂的堅定守望者。」很快這首交響曲成為了每個演奏會的重點曲目。可以說是古典音樂的標誌,c小調第五交響曲在1842年12月7日由紐約愛樂樂團演出,1931年11月2日由美國國家交響樂團演出。在它的技巧及情緒的巨大衝擊下,c小調第五交響曲帶給作曲家及音樂評論家很大的影響,受到影響的作曲家有布拉姆斯、柴可夫斯基(他的f小調第四交響曲的片段) 、布魯克納、馬勒、以及柏遼茲。c小調第五交響曲如同降E大調第三交響曲及d小調第九交響曲,在貝多芬的作品中有重大革新

樂隊編制

貝多芬c小調第五交響曲的樂隊編制如下:

木管組

銅管組[1]

打擊樂組

弦樂組

短笛(只在第四樂章使用))

2 降E調、C調法國號

定音鼓

第一、第二小提琴

2長笛

2 C調小號

中提琴

2雙簧管

3長號(中音、次中音及低音)(只在第四樂章使用)

大提琴

2 降B調單簧管(1、2、3樂章使用)、2C調單簧管(第四樂章替代降B調單簧管)   低音提琴

2大管       低音大管(只在第四樂章使用)  

作者簡介

路德維希·凡·貝多芬是德國作曲家、音樂家,維也納古典樂派代表人物之一。是一位集古典主義大成、開浪漫主義先河的德意志古典音樂作曲家,也是一位演奏家和指揮家。他一共創作了9首編號交響曲、35首鋼琴奏鳴曲(其中後32首帶有編號)、10部小提琴奏鳴曲、16首弦樂四重奏、1部歌劇、2部彌撒、1部清唱劇與3部康塔塔,另外還有大量室內樂、藝術歌曲與舞曲。這些作品對音樂發展有着深遠影響。貝多芬也被尊稱為樂聖。

關聯內容

《命運》與莫爾斯電碼

c小調第五交響曲的四音符敲門式的動機與這首曲子一起聞名於世。這個動機在流行文化中頻繁出現——從迪斯科到搖滾,從電影到電視,無處不在。二戰中,英國BBC廣播公司用這個動機做為自己的新聞廣播啟奏音,因為它在莫爾斯電碼中的字符是「V」——勝利!(···—,用音符來表示是Da Da Da Dum,V在羅馬數字中又剛好等於阿拉伯數字

參考資料

  1. 第5號交響曲,搜狗, 2017-04-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