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屆奧斯卡金像獎
第9屆奧斯卡金像獎[1]於1937年3月4日(宴會)在美國加州洛杉磯,比爾特摩碗酒店(Biltmore Bowl, Biltmore Hotel)舉行。
第9屆奧斯卡金像獎 | |
---|---|
藝人或藝術家 | |
代表作品 |
《歌舞大王齊格飛》 《路易·巴斯特的故事》 《歌舞大王齊格飛》 《月缺難圓》 《風流世家》 《羅愁綺恨》 《舊金山》 |
奧斯卡金像由學院早期成員之一賽德里克·吉本斯設計。他在一次宴會上,在桌布上描繪最佳影片《西線無戰事》出了金像的草圖,並最終由洛杉磯著名藝術家喬治·斯坦利雕刻而成。第一尊金像於1929年5月16日頒發。每尊金像均為合金鑄成,再鍍以24K純金。金像高 13.5英寸(約34.3厘米),重8.5磅(約3.8公斤),造型為一名手拄長劍的武士站在電影膠片盤上,片盤上的五條輪輻象徵着學院最初的五個部分:演員、導演、製作人、技師和劇作者。所有的金像均由芝加哥R.S.歐文斯公司鑄造。
目錄
基本信息
中文名稱 | 第九屆奧斯卡金像獎 |
---|---|
時間 | 1937年3月4日 |
地點 | 比爾特摩碗酒店 |
主持人 | 喬治·傑塞爾 |
最佳導演 | 弗蘭克·卡普拉 |
最佳影片 | 歌舞大王齊格飛 |
最佳男主角 | 保羅·茂尼 |
最佳女主角 | 路易絲·賴納 |
最佳男配角 | 沃爾特·布倫南 |
最佳女配角 | 蓋爾·桑德迦 |
獲獎新聞
本屆將短片將分為動畫、彩色、一本與二本等4項。其中動畫獎授予迪斯尼的《鄉下堂克弟》,這是他連續第5次獲將。兩項特別獎都是授予對這一時期電影業有突出貢獻的作品與個人。 第一項是頒給《時代進行曲》。這是部新聞片,從1934年開始,每月一部二本,專輯形式,它由時代志社拍攝,20世紀福斯公司發行,一直到1951年為止。該片的製作者路易斯·德洛什蒙特在戰後成為半紀實風格電影的核心人物。第二項特別獎則頒給霍華德·格林和哈羅德·羅森。他倆一起在影片《樂園思凡》擔任彩色攝影,對以後的彩色片發展起了開拓者的作用。
獲獎名單
獎項 | 獲獎名單 |
---|---|
最佳影片 | 《歌舞大王齊格飛》 |
最佳男主角 | 保羅·茂尼《路易·巴斯特的故事》 |
最佳女主角 | 路易絲·賴納《歌舞大王齊格飛》 |
最佳男配角 | 沃爾特·布倫南《月缺難圓》 |
最佳女配角 | 蓋爾·桑德迦《風流世家》 |
最佳導演 | 弗蘭克·卡普拉《富貴浮雲》 |
最佳副導演 | 傑克·沙利文《英烈傳》 |
最佳原著故事 | 皮埃爾·科林斯、謝里登·吉布尼《萬古流芳》 |
最佳攝影 | 湯尼·高迪奧《風流世家》 |
最佳藝術指導 | 理查德·戴《羅愁綺恨》 |
最佳音響 | 道格拉斯·希拉《舊金山》 |
最佳剪輯 | 拉爾夫·道森《風流世家》 |
最佳歌曲 | "今晚你找到的路"《搖擺音樂時代》插曲,傑羅姆·克恩、多蘿茜·菲爾茲 |
最佳配樂 | 《風流世家》(華納兄弟電影公司音樂部:利奧·福布斯坦、埃里奇·沃爾夫岡·科恩戈爾德) |
最佳舞蹈指導 | 西摩·費利克斯《歌舞大王齊格飛》 |
最佳動畫短片 | 《鄉下堂兄弟》(製片人:華爾特·迪斯尼) |
最佳短片(一本) | 《叫人討厭的上課》(頑童班演出) |
最佳短片(二本) | 《集體收入》(米高梅電影公司) |
最佳短片(彩色) | 《給我自由》(華納兄弟影片公司) |
提名名單
最佳男主角
弗蘭克·卡普拉[2](Frank Capra),1897年5月18日出生於意大利,被稱為"好萊塢最偉大的意大利人"。雖然出生在意大利,卡普拉卻應該算是地道的美國導演。他的作品充滿了樂觀、積極的態度,始終堅守着理想和道德準則。他依靠自己的努力成為經典好萊塢時期最成功的導演之一,是"美國夢"的傑出代表。卡普拉一生共拍攝53部電影,6次獲得奧斯卡最佳導演獎提名,獲獎三次。
獲國家影評人協會票選為年度十大佳片之一;併入圍最佳影片、導演、男主角、劇本、男配角(兩位)、音效、配樂、室內裝飾等11項金像獎提名,但僅有Lewis R. Foster的原著故事奪魁。
主要成就
6次獲得奧斯卡最佳導演獎提名
美國電影學會頒發終身成就獎
三屆奧斯卡最佳導演獎
代表作品
《一夜風流》 ==早期經歷== 6歲時全家赴美,定居於洛杉機。家境貧寒。父親靠摘柑橘謀生,養活七個孩子,卡普拉年紀最小。讀書是他的夢想。他沿街賣報,在下等酒吧里彈琴,到處打零工,自己掙錢交學費。讀完小學和中學,又不顧家庭的反對,半工半讀念完大學,成為化學工程師。1917年,一戰。20歲應徵入伍擔任教官,為炮兵開
數學課。接近戰爭尾聲,他曾在約翰·福特的一部電影中擔任臨時演員。1921年,進入電影圈。為舊金山一家小公司拍攝只有一本的廉價影片。後來進入哥倫比亞影業公司當學徒,並擔任過道具員、剪輯師、助理導演和噱頭作者等職務。1924年,卡普拉開始為著名喜劇演員哈里蘭登(Harry Langdon)的影片編寫笑料,並被蘭登看中,蘭登後來指定卡普拉來執導1926年的The Strong Man,影片成為當年的熱門。使他決定朝喜劇片方向發展。
==演藝經歷== 1927-1933年,走向成熟。1927年是卡普拉人生最重要的轉折點,他正式簽約哥倫比亞影片公司,老闆哈里·柯恩以1000美元的報酬聘他作導演。1928年拍攝了該公司的第一部有聲電影The Submarine。1927-1933年,卡普拉為該公司拍攝了《這麼一回事》(That Certain Thing ,1928年)、《道諾萬事件》(The Donovan Affair ,1929年)、《飛》(Flight,1929年)、《風雨無阻》、《閒花淚》、《征空史》、《金髮女郎》(Platinum Blonde,1931年 )、《神女》(The Miracle Woman,1931年)、《苦纏綿》、《黃金潮》、《閻將軍的苦茶》(The Bitter Tea of General Yen ,1933年)等12部影片。1933年30萬美元投資的《一日貴婦》首次得到奧斯卡的關注,獲最佳導演獎提名。這個時期卡普拉的電影劇本,基本都是Robert Riskin編劇,在美國影壇上造成了編劇Robert Riskin-導演卡普拉最佳搭檔的黃金時代。
1934年,"一夜"成名。卡普拉憑藉《一夜風流》的成功在好萊塢奠定了自己大牌導演的地位,開創了浪漫喜劇的新類型,並獲得五個奧斯卡獎。繼《一夜風流》之後,《富貴浮雲》(Mr. Deeds Goes to Town ,1936年)和《浮生若夢》(You Can't Take It with You ,1938年)又使他3捧奧斯卡最佳導演獎。《消失在地平線》(Lost Horizon ,1937年)、《史密斯先生到華盛頓》和《風雲人物》(It's a Wonderful Life ,1946年)等作品也都曾獲奧斯卡提名。尤其是《史密斯先生到華盛頓》(Mr. Smith Goes To Washington,1939年)獲得十一個奧斯卡獎提名。 1936年開始,卡普拉成立了自己的製作公司Frank Capra Productions;1939年離開哥倫比亞電影公司。二戰時期,美國最著名的戰爭宣傳紀錄片。馬歇爾將軍親自委任卡普拉拍攝一部能夠激勵美國青年參軍的大型紀錄影片-- 《我們為何而戰》(7集大型系列紀錄電影)。這些影片在美國軍隊教育中被列為必看片,有些也向普通市民公映,還被譯成外語送到許多國家上映,收到了顯著效果。《我們為何而戰》的內容涉及許多國家的政治、經濟與文化傳統,影像也來自許多國家,猶如一部現代史縮影。《英國戰役》根據丘吉爾的命令在英國廣泛放映,《俄國戰役》則根據斯大林的命令在蘇聯各地放映。
戰後,趨於沉寂。1946年,與Sam Briskin 、威廉·惠勒和喬治·史蒂文斯成立自由影業(Liberty Films)。1946年《風雲人物》(It's a Wonderful Life ,1946年)獲得五個奧斯卡獎提名,男主角詹姆斯·斯圖爾特稱此片為其至愛。此後創作逐漸趨於沉寂,比較有影響的作品還有《聯邦一日》(State of the Union, 1948年)、《合家歡》(A Hole in the Head ,1959年)、《錦囊妙計》(Pocketful of Miracles,1961年)等片。
1971年,卡普拉出版了自傳《弗蘭克·卡普拉,片名前的名字》(The Name Above The Title)。 1991年9月3日,高齡94歲的弗蘭克因心臟病在夢鄉中永辭人世。 卡普拉被稱為銀幕上的歐·亨利,他的電影幾乎都是喜劇,內容大都是描寫小城鎮普通人的日常生活,主人公往往性格古 怪,故稱為"怪人喜劇";其情節結構、性格刻畫與對白都經過精心的構思和巧妙的安排,注重情調和細節,故又稱"精緻喜劇";卡普拉反對拜金主義,他信奉教 義"愛你的鄰居",通過電影表達不同階級的人們完全可以平等相處,他的喜劇充滿豐富的生活素材,接觸到美國經濟大蕭條時期尖銳的社會問題,他洞悉美國普通 人的生活,又能及時地結合時尚(比如《一夜風流》中設置的汽車旅行和旅人營地都是當時美國的最新事物),故又有"社會喜劇"之稱。看卡普拉的影片,故事一開始往往像個輕鬆的鬧劇,但是隨着故事的展開,觀眾會從喜劇中看出非同反響的意義來。
導演手法
可能是受傳統喜劇電影創作的影響,卡普拉擅長在導演現場即興創作,包括臨時改劇本、激發演員的即興表演等。在《一夜風流》、《史密斯先生在華盛頓》、《浮生若夢》等 影片中,即興創作為影片增添了很多意想不到的亮點。
價值觀
"奇蹟"是卡普拉電影的母題,他的所有電影幾乎都在向觀眾講述各種奇蹟:戰亂中的香格里拉、富人愛上窮人、身份低微的人成為國會議 員、倒霉蛋一夜之間一切的夢想成真……其實這個母題的本質是"美國夢",卡普拉始終保持着對忠誠、理想主義、社會責任感等美國傳統品格的歌頌。
劇照
最佳女主角
路易絲·賴納簡介
路易絲·賴納( Luise Rainer 1910年1月12日-2014年12月29日 )[3]'( Luise Rainer 1910年1月12日-2014年12月29日 ), 出生於德國,美國電影演員,也是猶太人。她的父母是富裕的進出口貿易商,16歲時她離開家來到奧地利維也納的一家劇院學習表演藝術。
2014年12月29日,路易絲·賴納因肺炎在倫敦家中去世,享年104歲。[4]她是第一位蟬聯奧斯卡最佳女主角獎的演員,也是最長壽的奧斯卡影后。[5]
演藝經歷
賴納在1935年進入好萊塢之前參演了幾部德語電影。後被米高梅星探挖到好萊塢。她是第一位連續兩屆獲得奧斯卡最佳女主角獎的女演員,獲獎影片分別為《歌舞大王齊格飛》和《大地》。傳聞賴納曾承認這給她帶來很大困擾,"起點太高"。她之後的好萊塢演藝之路並不順利,作品不多。[6]
在1943年出演《人質》後,她不再頻繁涉足影壇,儘管後來她曾飾演過一集二戰題材的電視連續劇《戰鬥》及《愛船》中的雙重角色。其後她亦拍過《賭徒》賴納的名字如今被刻在好萊塢的星光大道之上。
個人生活
由於不願困於某種特定角色和受制於電影工作室體系,路易絲·賴納於1937年下嫁劇作家克里弗德·奧迪特,但三年後,二人激烈的感情就畫上了句號。
劇照
外鏈接
電影精彩片段
《歌舞大王齊格飛》-路易絲•賴納
金像獎盃-小金人
頒獎會場
好萊塢的柯達劇院是奧斯卡金像獎頒獎典禮的永久會場. 柯達劇院(Kodak Theatre)位於好萊塢大道 (Hollywood Blvd.)上,2001年11月9日啟用,是奧斯卡金像獎頒獎禮的舉行地點,在2002年開始成為奧斯卡的永久頒獎地。
柯達劇院,可容納3,400名觀眾,設有全美國一個最大的舞台,有120呎寬,75呎深。舞台後的記者室可容納多達1,500名記者。劇院由柯達公司贊助7500萬美元建成,並獲此冠名權。
劇院現由洛杉磯市擁有,並由美國電影藝術與科學學會向市政府租用,以舉行奧斯卡金像獎頒獎禮。柯達劇院的入口擺放有柱裝飾,展示自1928年至今所有奧斯卡金像獎得獎人的名字,亦預留位置予未來的得獎人。
在其他時間,柯達劇院則供舉辦演唱會等表演,及其他種類的頒獎禮。
外部鏈接
參考資料
- ↑ 第9屆奧斯卡金像獎簡介
- ↑ 弗蘭克·卡普拉人簡歷
- ↑ 路易絲·賴納個人簡歷
- ↑ 最長壽的奧斯卡影后 104歲露薏絲蕾娜過世. 蘋果日報. 2014-12-30 [2019-09-26].
- ↑ 兩屆奧斯卡影后路易絲‧賴納104歲辭世. 大紀元. 2014-12-31 [2019-09-26].
- ↑ 兩屆奧斯卡影后路易絲-賴納逝世 享年104歲. 環球人物. 2014-12-31 [2019-09-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