筀笋
筀笋 | |
---|---|
图片来源 | [来自..筀笋] |
基本信息 | 中文名称:筀笋 汉语拼音:Guì Sǔn |
筀笋 中药名。为禾本科芦苇属植物的芦苇Phragmites communis Trin.的嫩苗。具有清热生津,利水通淋的功效。主治热病口渴心烦,肺痈,肺痿,淋病,小便不利。并解食鱼、肉中毒。[1]
目录
药性简介
出处
汪颖《食物本草》
来源
为禾本科植物筀竹的苗。
原形态
筀竹(《唐本草》),又名:桂竹(《本草图经》)。
秆直立,高10~20米,直径3~8厘米,绿色,幼时被以白色蜡粉。箨鞘棕紫色,有淡紫黑色之斑点及斑纹,并覆有白色蜡粉;箨耳及鞘口均无缝毛;箨舌高2毫米,背面具微毛;箨叶狭长,呈带状,长2~8厘米,宽3.5~8毫米,先端渐尖。枝条在秆下部及最上部均为每节1枝,中部则为2~3枝。小枝有叶3~5枚;叶鞘缝毛发达;叶舌背部被微毛;叶片披针形,长8~17厘米,宽10~23毫米,先端渐尖,基部作楔形收缩,叶背中脉上具毛茸,尤以近基部处为甚,叶缘具细锯齿而粗糙。花枝具叶,小穗丛长约5厘米,着生枝端;佛焰苞椭圆形,长约2厘米,外面具毛,边缘生微毛,先端具1枚针形而长约1厘米之缩小叶;小穗含花2~3朵,长约3厘米,中部花成熟,颖1枚;外稃先端锐尖;内稃较外稃稍短,先端具2裂;雄蕊3,花丝伸出花外而下垂,花药黄色,线状,长9~10毫米;子房卵状平滑,具短柄,花柱1,柱头1或2枚。花期4~5月。笋期3~5月。
生境分部
生于山地或平原。分布台湾。
化学成分
含戊聚糖、木质素、半纤维素、鼠李糖、甘露糖、半乳糖及大量阿拉伯糖。
性味
《纲目》:"甘,寒。"
功能主治
汪颖《食物本草》:"治小儿痘疹不出,煮粥食之,解毒,有发生之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