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主菜单

求真百科

策杖·策杖农家去

策杖·策杖农家去》是宋代理学家刘子翚的作品之一。

刘子翚(huī)(1101~1147)字彦冲,一作彦仲,号屏山,又号病翁,学者称屏山先生。建州崇安(今属福建)人,刘韐子,刘子羽弟。以荫补承务郎,通判兴化军,因疾辞归武夷山,专事讲学,邃于《周易》,朱熹尝从其学[1]。著有《屏山集》。

策杖·策杖农家去

目录

作者简介

刘子翚之父刘韐在靖康之难时奉命出使金营,拒绝金人诱降,自缢而死。刘子翚时年30岁,接到噩耗后,悲愤交集,与其兄刘子羽、刘子翼扶柩返里,守制庐墓三年。服除后,以父荫补承务郎,为兴化军(治今福建莆田)通判,后因体弱多病辞职。辞归武夷山,主管冲佑观,讲学传道,常徘徊涕泗于父兄墓地,累日不返。妻死不再娶,事继母吕氏,教育侄子刘珙,克尽孝友之道。

朱松在建州临终时,以子朱熹托付刘子翚教养,并对朱熹说,“籍溪胡原仲、白水刘致中、屏山刘彦冲,此三人者,吾友也。其学皆有渊源,吾所敬畏。吾即死,汝往父事之,而唯其言之听,则吾死不恨矣。”朱熹向刘子翚请教入道门径和次第,刘子翚告诉朱熹从《易经[2]》中得到入道的门径,并以“不远复”三字告诫朱熹。刘子翚待朱熹如子侄,为朱熹之义父,给朱熹取字元晦,希望他成为一个外表不露、道德内蓄之人。朱熹自认为元者四德之首,愧不敢当,就自己改字仲晦。朱熹后来将儒学发扬光大,成为理学大师,得益于刘子翚的悉心培养。

刘子翚无子,以兄刘子羽最小儿子刘玶为后,47岁时病逝,追谥文靖公。遗著由嗣子刘玶编为《屏山集》20卷,朱熹为之作序。宗杲曾作《刘子翚像赞》,称其“财色功名,一刀两断。立地成佛,须是这汉。”

哲学思想

在南宋早期,刘子翚是道学的枢纽性人物。在青年时期,他从事过抗击金兵等军事、政治活动,壮年以后以居家讲学为主。他的思想历程是前期沉溺默照禅,后期复归儒学。他为朱熹开示了理学门户,他最终的儒学立场和归宿对朱熹思想的形成有重要的影响。刘子翚的学问大旨建立在整合理学与禅学思想资源的基础上,他的哲学论著融禅理而不引佛经,铸造了以儒包佛的理学体系。

视频

策杖·策杖农家去 相关视频

历史人文纪录片《朱熹》
开国以来,自狄青之后罕有名将,刘韐希望岳飞是下一个大将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