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頭鎮
管頭鎮隸屬於山西省臨汾市鄉寧縣,地處鄉寧縣中東部,東與台頭鎮相鄰,南與尉莊鄉、關王廟鄉接壤,西與昌寧鎮相連,北與吉縣屯裡鎮毗鄰。鎮政府所在地管頭村距縣城20公里。行政區域總面積248.14平方千米。
1958年,設管頭公社。1984年,管頭公社改管頭鄉。2001年3月,管頭、下善2鄉合併為管頭鎮。 截至2018年末,管頭鎮戶籍人口為17618人。截至2020年6月,管頭鎮轄13個行政村。
2018年,管頭鎮有工業企業25個,其中規模以上工業企業有7個,有營業面積超過50平方米以上的綜合商店或超市14個。[1]
目錄
鄉鎮概況
琯頭鎮地處閩江口北岸,位於連江、馬尾、琅岐三個縣(區)中心地帶,是通往省會福州的東大門。交通便捷,區位優勢明顯,是國務院批准的省級對台貿易點和中國小城鎮建設試點鎮。
琯頭鎮分"一區一線三島"。琯頭鎮是福建省著名的僑鄉,旅居海外僑胞4.2萬人,是福建省著名的僑鄉。
2011年,根據福建省委、省政府部署,連江縣管頭鎮劃入馬尾新城,進行統一規劃與建設。[2]
歷史沿革
唐至清代均屬永福鄉,有安慶、新安2個裡。民國初為第二區。民國24年編查保甲後為第一區署駐地,境內設管頭、荻安2個聯保。民國26年2月新道以西8鄉和壺江、川石2島從閩侯縣劃屬管頭,增設壺川聯保。民國29年改設琯頭鎮、荻安鄉、壺川鄉。
民國32年荻安、壺川合併為荻壺鄉。民國33年荻壺鄉併入琯頭鎮。民國35年再析出荻壺鄉。新中國成立後為第三區。1956年3月並屬敖江區。
1958年7月分出琯頭鎮為縣直轄。同年9月成立人民公社,1984年6月撤社建鎮。1995年管頭鎮設27個村(居)民委員會,235個村(居)民小組,計16380戶、64015人,分布49個自然村。
基礎設施
按照"布局合理,結構優化,功能配套,適度超前"的原則,加大投資力度,搭建發展平台。
水、電設施建設:建有日供水量2萬噸的自建水廠,又引塘坂水源至管頭自來水廠。擁有一座11萬伏變電站,11條10萬千伏電力饋線。
路網設施建設:近年來強化了對路網、橋樑、碼頭等項目建設。管福大道、管安公路等交通要道紛紛建成通車,陸島交通碼頭、3000噸級管頭對台貿易碼頭、壺江島通島大橋等設施的建成加強了陸島聯繫,全鎮28個村居全部時限通村水泥公路,道路交通和水上交通條件得到了極大的改善。
教育衛生設施建設:投資700萬元建成高6層、建築面積5273平方的管頭中心衛生院門診大樓;投資1200萬元,建設管頭中心小學綜合樓、管頭中學實驗樓和青芝中學教學樓以及連江二中綜合樓,合計建築面積達10000多平方米。[3]
交通概況
在地理位置上,琯頭鎮背山面海,緊鄰閩江口主航道,距馬尾港20海里,台灣基隆港136海里,水路北上溫州、上海、青島、大連,南抵廈門、廣州、深圳、香港,東出台灣基隆港;[1]
104國道、瀋海高速公路、溫福鐵路穿境而過,並設有高速公路互通口;距省會城市福州僅40公里,離福州長樂國際機場僅30公里;與馬祖列島隔海相望,相距僅4.96海里。
經濟概況
2010年全鎮工農業總產值完成34.72億元,其中規模以上工業產值完成34.09億元:固定資產投資完成5.57億元;財稅總收入完成11510萬元;農民人均純收入達7563元。
農業發展
琯頭鎮已初步形成糧食、水果、畜牧生產、苗木、魚類養殖、蛙類養殖、貝藻類養殖等農業生產基地。2008年全年糧豆總產量達3.9萬噸;種植龍眼、李等果樹面積2000多畝;種植果苗面積5000畝,年銷售額2500萬元。
琯頭鎮共有56家畜牧場,每年生豬出欄數在10萬頭以上,家禽出欄數在120萬隻以上。黃瓜魚、美國紅魚等各種魚類養殖面積有1000畝,年產量500噸;蛙類養殖不斷取得突破,培育出特色品種沼蛙等一大批特色品種;貝藻類養殖面積達23000畝,年產量達10955 噸。
工業發展
連江經濟開發區管頭片區規劃面積2.8平方公里,首期開發建設1.68平方公里。通過幾年來的快速發展,培育和壯大一批初具規模和示範效應的產業集群,形成以船舶修造、鋼鐵冶金、機械製造,食品加工等為重點的臨海工業。截止至2007年度共引進內外資企業39家,總投資18.25億元,其中外資企業16家,合同外資1.78億美元,實際利用外資9800萬美元。
船舶修造業:冠海造船基地建設計劃投資30億元,預計將形成年造船能力20萬噸,年工業產值20億元的產業規模。現又投入4億元,具備建造8萬噸級集散貨輪的能力。
鋼鐵製造業:重點抓好福泰鋼鐵項目建設,計劃投資6.2億元,形成一期年產煉精鋼20萬噸,二期年產線材50萬噸的生產規模,年工業產值20億元,現已投資3.4億元,達到年產20萬噸的生產能力。
機械電器業:現有天工動力、海宏機械、瑞邦金屬、源豐機械、瑩拓精密、福善風動等11家電機和精密鑄件企業。
家具木業:工業園區內的環美家具、美森木業、博福木業、新興家居、國際家具城等木業加工,成為主打企業。
第三產業
琯頭鎮以其獨特的僑鄉和福州東大門的地理環境優勢,在產業發展上重點抓好海上運輸業、商貿服務業、旅遊業、房地產開發建設以及河口港開發建設,發展行業相配套的基礎設施項目,提升第三產業的發展水平,做大做強經濟總量。
海運業
以壺江海運專業村為平台,進一步拓寬航運企業規模,目前以壺江人為核心的擁有萬噸噸位以上的航運公司有14家,海運總運力近200萬噸,總投資上百億元,年營運收入近10億元,行業規模居全國鄉鎮首位。僅福建冠海海運總公司運力就達130萬噸,行業規模排名列全國第七位,運輸航線已拓展到東南亞,港台及國際航線。
商貿業
以"發展大商貿,搞活大流通,建設大市場"為主線,加快建設農村集鎮化、集鎮商業化經營模式的商業旺鎮,挖掘僑鄉旅遊、交通樞紐、投資興業的區位優勢,形成了"一縱三橫"的商業網點布局,被列為福州市商貿旺鎮。
房地產業
充分利用規劃、土地、金融等調控手段,實行投資和需求的雙向調控,結合鎮區舊城改造和新區建設,大力發展房地產二級市場,琯頭鎮擁有內外資房地產公司8家,新建和在建面積達50萬平方米。[4]
旅遊資源
琯頭鎮擁有豐富的旅遊資源,有青芝山風景區、兩棲動物展區、長門古炮台、川石島旅遊渡假區和壺江島風光旅遊等資源,形成了集觀光、休閒、旅遊、購物、娛樂為一體的閩江口旅遊區。
著名僑鄉
連江縣琯頭鎮位於閩江口北岸。轄28個村(居)(其中2002年相福居委會剛成立)。海外華人,華僑、港澳台同胞達三萬餘人,分布在世界三十多個國家和地區,是福州市一個重點僑鄉。
1946年,琯頭鎮曾建立歸國華僑協會。1956年,琯頭鎮設立了華僑辦事處。1981年,論頭鎮正式成立連江縣歸國華僑聯合會管頭分會,2002年改名琯頭鎮歸國華僑聯合會。
琯頭鎮僑聯曾先後被評為全國僑務工作先進集體,福州市僑聯先進單位,福建省人事廳、福建省僑聯先進集體,福建省人民政府民族團結進步模範單位。
2001年,連江縣琯頭鎮陽岐、竹岐、塘頭、秦川、拱嶼、蘭田、下塘、東升、東邊、門邊、上坪、山兜、管頭街道、長門、官岐、寨洋、下岐、定安、蓬岐、後一、後二、東岸、定岐、塘下、龍沙、川石、壺江等27個村僑聯小組相繼成立,實現了琯頭鎮村(居)僑聯組織的"滿堂紅"。
重要文物
琯頭鎮有多處福建省文物保護單位,其中包括長門炮台:位於管頭鎮長門村電光山上,是目前中國現存最古老的最大的炮台,始建於明崇禎五年,清代重建。
1884年的中法馬江海戰中,曾擊傷排水量4585噸的法國艦隊拉加利桑尼亞號(La Galissonniere)裝甲巡洋艦。抗日戰爭中,參加對日作戰,屢遭日軍轟炸,並最終為日軍所毀。
林森藏骨塔:位於管頭鎮青芝山。由第3任南京國民政府主席林森於民國十五年(1926年)親自督造。
此外還有縣內名人墓葬、古建築普光塔、含光塔、仙塔、 寶林寺法堂,近現代史跡連江光復會舊址與1995年中國歷史博物館水下考古研究室和西澳大利亞海洋博物館考古部聯合組隊發現的宋、元時期定海白礁水下沉地理區位。
琯頭鎮地處福建省福州市連江縣南部,閩江口北岸,與亭江鎮接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