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子·四稱
《管子·四稱》是春秋時期軍事家管仲創作的一篇散文。管子一書是稷下道家推尊管仲之作的集結, 即以此為稷下之學的管子學派。《漢書·藝文志》將其列入子部道家類 ,《隋書·經籍志》列入法家類。《四庫全書》將其列入子部法家類。書篇幅宏偉,內容複雜,思想豐富,是研究中國古代特別是先秦學術文化思想的重要典籍。
目錄
原文
桓公問於管子曰:「寡人幼弱惛愚,不通諸侯四鄰之義,仲父不當盡語我昔者有道之君乎?吾亦鑒焉。」管子對曰:「夷吾之所能與所不能,盡在君所矣,君胡有辱令?」桓公又問曰:「仲父,寡人幼弱惛愚,不通四鄰諸侯之義,仲父不當盡告我昔者有道之君乎?吾亦鑒焉。」管子對曰:「夷吾聞之於徐伯曰,昔者有道之君,敬其山川、宗廟、社稷,及至先故之大臣,收聚以忠而大富之。固其武臣,宣用其力。聖人在前,貞廉在側,竟稱於義,上下皆飾。形正明察,四時不貸,民亦不憂,五穀蕃殖。外內均和,諸侯臣伏,國家安寧,不用兵革。受幣帛,以懷其德;昭受其令,以為法式。此亦可謂昔者有道之君也。」桓公曰:「善哉!」
桓公曰:「仲父既己語我昔者有道之君矣,不當盡語我昔者無道之君乎?吾亦鑒焉。」管子對曰:「今若君之美好而宣通也,既官職美道,又何以聞惡為?」桓公曰:「是何言邪?以繬緇緣繬,吾何以知其美也?以素緣素,吾何以知其善也?仲父已語我其善,而不語我其惡,吾豈知善之為善也?」管子對曰:「夷吾聞之徐伯曰,昔者無道之君,大其宮室,高其台榭,良臣不使,讒賊是舍。有家不治,借人為圖,政令不善,墨墨若夜,辟若野獸,無所朝處,不修天道,不鑒四方,有家不治,辟若生狂,眾所怨詛,希不滅亡。進其諛優,繁其鐘鼓,流於博塞,戲其工瞽。誅其良臣,敖其婦女,撩獵畢弋,暴遇諸父,馳騁無度,戲樂笑語。式政既輮,刑罰則烈。內削其民,以為攻伐,辟猶漏釜,豈能無竭。此亦可謂昔者無道之君矣。」桓公曰:「善哉!」
桓公曰:「仲父既已語我昔者有道之君與昔者無道之君矣,仲父不當盡語我昔者有道之臣乎?吾以鑒焉。」管子對曰:「夷吾聞之於徐伯曰,昔者有道之臣,委質為臣,不賓事左右;君知則仕,不知則已。若有事,必圖國家,遍其發揮。循其祖德,辯其順逆,推育賢人,讒慝不作。事君有義,使下有禮,貴賤相親,若兄若弟,忠於國家,上下得體。居處則思義,語言則謀謨,動作則事。居國則富,處軍則克,臨難據事,雖死不悔。近君為拂,遠君為輔,義以與交,廉以與處。臨官則治,酒食則慈,不謗其君,不毀其辭。君若有過,進諫不疑;君若有憂,則臣服之。此亦可謂昔者有道之臣矣。」桓公曰:「善哉!」
桓公曰:「仲父既以語我昔者有道之臣矣,不當盡語我昔者無道之臣乎?吾亦鑒焉。」管子對曰:「夷吾聞之於徐伯曰,昔者無道之臣,委質為臣,賓事左右;執說以進,不蘄亡己;遂進不退,假寵鬻貴。尊其貨賄,卑其爵位;進曰輔之,退曰不可,以敗其君,皆曰非我。不仁群處,以攻賢者,見賢若貨,見賤若過。貪於貨賄,竟於酒食,不與善人,唯其所事。倨敖不恭,不友善士,讒賊與斗,不彌人爭,唯趣人詔。湛湎於酒,行義不從。不修先故,變易國常,擅創為令,迷或其君,生奪之政,保貴寵矜。遷損善士,捕援貨人,入則乘等,出則黨駢,貨賄相入,酒食相親,俱亂其君。君若有過,各奉其身。此亦謂昔者無道之臣。」桓公曰:「善哉!」
白話譯文
桓公問管子說:「我幼弱昏愚,不懂得與四鄰諸侯如何交往的道理,仲父還不應當把從前有道之君的表現儘量告訴我麼?我也好有所借鑑。」管子回答說:「我之所能與不能,您都全部知道,您為什麼還讓我講呢?」桓公再一次問管子說:「仲父,我幼弱昏愚,不懂得與四鄰諸侯交往的道理,您還不應該給我講講古代的有道之君麼?我也好有所借鑑。」管子回答說:「我聽到徐伯說過,從前的有道之君,都是敬禮山川、宗廟和社程的,對於先故的大臣,施以恩德,並且使其大富。鞏固武將的官位,發揮他們的能力。聖人在前,貞廉之士在左右,互相提倡行義,上下都有修治。刑政明察,四時的行事安排沒有失誤,人民無憂慮,五穀都有繁殖。外內和睦,諸侯臣服,國家安寧,不用兵革。把幣帛授於鄰國,以感懷鄰國的德惠;把政令昭示於鄰國,以作為他們的規範。這也就可以稱作從前的有道之君了。」桓公說:「講得好呵!」
桓公說:「您既已給我講過古代的有道之君了,是不是應該再給我講講古代無道之君呢?我也好有所借鑑。」管子回答說:「像您這樣美好而明通,既已明察美的道理,又何必再聽惡事呢?」桓公說:「怎麼能這樣說呢?用黑色給黑衣服沿邊,我怎麼知道它的美?用白色給白衣服沿邊,我怎麼知道它的好?您已對我講了善,而沒有講惡,我怎樣了解『善』之所以為善呢?」管子回答說:「我聽到徐伯說過,從前的無道之君,都是把宮室搞得大大的,把台榭蓋得高高的,不用良臣,只是留用讒賊。他們有國不治,依靠別人謀劃;政令不善,黑暗得象在夜裡;又好象野獸一般,沒有歸宿之處。不遵循天道。借鑑四方,有家不治,好象發狂病一樣,大眾都在怨恨和詛咒,很少有不滅亡的。他們還增加戲曲藝人,廣置鐘鼓音樂,沉溺於賭博之戲,玩賞樂人瞽者。誅殺良臣,戲弄婦女,不停地進行田獵,凶暴地對待諸侯。馳騁無度,戲樂笑語。施政既有偏差,刑罰就要酷烈,對內侵削人民,還自以為有功。就好象有漏洞的鍋一樣,怎麼能不枯竭呢?這也就可以稱作古代的無道之君了。」桓公說:「講得好呵!」
桓公說:「您既已給我講了古代的有道之君和古代的無道之君了,您還不應該給我講古代的有道之臣麼?我也好有所借鑑。」管子回答說:「我聽到徐伯說過,古代的有道之臣,自從下拜為臣,從不去事奉君主的左右寵臣。君主了解他就出來做官,不了解他』就在野。國家有事,就一定為國家利益着想,而充分出力。他遵循祖德,明辨順逆,推薦賢人,又能使讒慝不敢活動。事奉國君有義,使用部下有禮,貴賤相親,有如兄弟,忠於國家,使上下各得其所。平居則多加思考,談話則經過謀慮,行動起來則有所建樹」治國則富,治軍則勝,遇到危難或事變,雖死不悔。在近處是國君輔佐,在遠處也是國君輔佐,以義來相交,以廉來處事。執行公務則盡職,遇到酒食則辭謝,不誹謗國君,也不隱諱意見。國君若有過錯,進諫而不疑;國君有憂慮之事,自己承擔起來。這也就可以稱作古代的有道之臣了。」桓公說:「講得好呵!」
桓公說:「您既已給我講了古代的有道之臣了,還不應該給我講講古代的無道之臣麼?我也好有所借鑑。」管子回答說:「我聽到徐伯說過,從前的無道之臣,自下拜為臣以後,就敬事君主左右的寵臣。用邪說以求升進,從不想忘掉自己;知進而不知退,並利用君寵來顯示自己的高貴。只重視貨財,而看輕爵位身分;在朝廷輔佐國君,在下面卻加以誹議,這樣來敗壞國君名譽,還推說『與我無干』。糾集一群不仁之輩,攻擊賢人,對待貴人就象追逐財貨一般,對待賤者就象路人一樣躲開。貪賄賂,爭酒食,不親近善人,只親近自己的爪牙。為人傲慢,不結交善士卻與讒賊相勾結。不排解人們的糾紛,只鼓動人們訴訟,沉溺於飲酒,儀容舉止都很不整肅。不遵循祖先的舊法,又改動國家的常規,擅立法令,蒙蔽國君,奪取國家政務,來保全地位和放縱其矜誇習氣。不用好人,提攜市儈之類,在朝廷內部陵越等級,在朝廷外部發展私黨,貨賄相入,灑食相親,全都來禍亂國君。而國君一旦有禍。又都去各保其身了。這也就可以叫作古代的無道之臣了。」桓公說:「講得好呵!」[1]
作者簡介
管仲(前719一前645年),姬姓,管氏,名夷吾,字仲,諡敬,被稱為管子、管夷吾、管敬仲,華夏族,潁上(今安徽省潁上縣)人,周穆王的後代。是中國古代著名的軍事家、政治家、經濟學家、改革家。管仲的著作今稱《管子》,內容涵蓋各種學術,是後世道家、儒家、名家、法家、農家、兵家、陰陽家等等多家學術思想的源頭。[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