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蔡論(邵長蘅)
作品欣賞
管蔡論
有人問:「根據《尚書》記載,管叔和蔡叔散布流言,在東都反叛。周公旦發兵征討,以凶逆的罪名將他們誅滅。管叔、蔡叔的叛逆行為暴露於世,惡名流傳至今。當初文王、武王竟沒能在管叔、蔡叔年輕時看清他們兇惡的面目,察覺出他們並非善良子弟;反而讓他們去治理亡殷的遺民,使其在藩地得到尊貴的爵位,以至惡行積累,鑄成大罪,終於被誅滅。這在道理上講不通,不能使人心信服,願意聽聽您的看法。」
回答說:「您問得很好啊,從前文王、武王任用管叔、蔡叔是根據當時的具體情況,而周公誅滅二人也是處理管蔡事件所採取的應急措施。周公誅滅二人的事件張揚開來人所共知,而文王、武王對人的任用卻沒有人理解。因此當時人們都說管叔和蔡叔頑凶不仁,我正要跟您談談這個問題。
「那管叔、蔡叔都是信服禮教,勇於為道義而獻身的人,他們對王室的忠誠出於天性,因此文王裂土分封,使他們名揚天下,武王姬發和周公旦二位聖人又提舉和任用他們,這並非出於兄弟私情,而是他們崇尚和尊敬有道德才能的人;派管蔡二人治理亡殷的遺民,安撫武庚,以革新殷民的舊俗。管蔡二人治殷有功,所以他們的功業經久不衰,在當時超出其他人,被裂土分封為藩臣。
「等到武王死後,繼位的成王年幼無知,周公代為攝政,帶着成王一起接受諸侯的朝拜,周公想光大祖先的事業,使王室興旺強盛起來。而管叔蔡叔敬服教義,對周公的通達權變之心不能理解,突然發生周公攝政的事變,他們自然想不通。管蔡二人的心是忠誠的,他們想的是王室,於是便散布違逆的言論,率眾起兵,想清除國家的禍患。他們為保護天子,而情願詆毀周公,這是為人愚鈍而對王室忠誠的表現,也由此自取殺身之禍。
「成王覺悟後,為周公恢復了名譽;周公整齊風俗,依法辦事,不徇私情。周公內心忠誠而行動上不能充分表現出來,後來管蔡二人起兵叛亂,被迷惑的人很多。因此周公只好忍住兄弟親情而出兵討伐,流着眼淚誅滅親兄弟,向天下顯示自己賞罰不避親戚的威嚴。尊貴的爵位必定授予具有大德的人,而戳撻這樣的懲罰必定施加給有罪惡的人,這才是聖教的根本,古今的大義啊。
「管蔡二人內心是忠誠的,但終究要被誅滅。已經誅滅,也就不能再審理了。致使他們內心的思想無從表白,而罪名卻張揚於天下,心裡想的和外邊傳的大相經庭,所以歷代以來人們都不能理解他們。然而議論他們的人不加思考就接受了當時有關管蔡二人為人行事的說法,認為他們是罪惡之人,而不知道如果認為管蔡二人是惡人,是導致人們認為文王、武王、周公三代聖人是不聖明的原因啊。
「如果三位聖人不是不聖明,那聖人是不袒護惡人而任用頑凶之人的,頑凶之人也不會為世所容,那麼管蔡二人也不會由於私情而被任用。如果被任用的人一定是忠良之人的話,那麼管蔡二人本來就是忠誠良善的人了。
作者簡介
邵長蘅,品詩文網簽約作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