箭根薯
箭根薯 |
中文名:箭根薯 學 名:Tacca chantrieri Andre 別 稱:蒟蒻薯、老虎鬚、老虎花、山大黃 界:植物界 門:被子植物門 綱:單子葉植物綱 目:百合目 亞 目:百合亞目 科:蒟蒻薯科 屬:蒟蒻薯屬 種:箭根薯 命名者及年代:Andre,1901 |
箭根薯(學名:Tacca chantrieri Andre)是蒟蒻薯科蒟蒻薯屬植物。多年生草本。根狀莖粗壯,近圓柱形。葉片長圓形或長圓狀橢圓形,長20-50(-60)厘米,寬7-1(-24)厘米。花葶較長;總苞片4枚,暗紫色,外輪2枚卵狀披針形。漿果肉質,橢圓形;種子腎形,有條紋,長約3毫米。花果期4-11月。
分布于越南、老撾、柬埔寨、泰國、新加坡、馬來西亞和中國等地;在中國分布於湖南南部、廣東、廣西、雲南等地。生長於海拔170-1300米的水邊、林下、山谷陰濕處。
箭根薯形與色均如一隻展翅的黑蝴蝶,尤為優美,觀賞價值較高;除此之外,箭根薯的根狀莖還有清熱解毒、消炎止痛的功效,是集觀賞、藥用為一體的珍稀植物,在園林中可用於庭院、道旁、池畔的綠化。
[1]
目錄
形態特徵
多年生草本。根狀莖粗壯,近圓柱形。葉片長圓形或長圓狀橢圓形,長20-50(-60)厘米,寬7-1(-24)厘米,頂端短尾尖,基部楔形或圓楔形,兩側稍不相等,無毛或背面有細柔毛;葉柄長10-30厘米,基部有鞘。
花葶較長;總苞片4枚,暗紫色,外輪2枚卵狀披針形,長3-4(-5)厘米,寬1-2厘米,頂端漸尖,內輪2枚闊卵形,長2.5-4(-7)厘米,寬2.5-3(-6.5)厘米;小苞片線形,長約10厘米;傘形花序有花5-7(-18)朵;花被裂片6,紫褐色,外輪花被裂片披針形,長約1厘米 ,寬約5毫米,內輪花被裂片較寬,頂端具小尖頭;雄蕊6,花絲頂部兜狀,柱頭彎曲成傘形,3裂,裂片較寬,每裂片又2淺裂。漿果肉質,橢圓形,具6棱,紫褐色,長約3厘米,頂端有宿存的花被裂片;種子腎形,有條紋,長約3毫米。花果期4-11月。
生長環境
箭根薯在中國主要生長於熱帶以至中亞熱帶南緣。年平均氣溫16-24℃,極端種地氣溫-6至5℃;年降水量1200-2347毫米, 旱季(11月至翌年4月)雨量145-500毫米,年平均相對濕度80%以上。生於海拔170-1350米的熱帶雨林林下、水邊、山谷陰濕處。在中國 西雙版納常集中生於海拔500-700米的熱帶或南亞熱帶雨林的陰濕處。箭根薯為林下陰生植物,在70-90%庇蔭條件下能生長發育,開花結 實。喜溫暖濕潤,也能度過漫長的熱帶旱季。在高溫高濕條件下生長迅速,在低於15℃及乾旱的情況下生長緩慢。
分布範圍
分布于越南、老撾、柬埔寨、泰國、新加坡、馬來西亞和中國等地;在中國分布於湖南南部、廣東、海南(三亞、保亭、萬寧等)、廣西(百色、河池、巴馬等)、雲南(西雙版納州、普洱地區、屏邊等)和西藏(墨脫和黔南)等地。 箭根薯
繁殖方法
種子:用箭根薯成熟種子為材料,培育出無菌幼苗,再用幼葉、葉柄進行試管繁殖,經試驗得出各階段適宜的培養基分別為種子萌發MS+6-BA1毫克/升+NAA0.1毫克/升、誘導愈傷組織MS+6-BA1毫克/升+2,4-D1.5毫克/升+KT0.2毫克/升、叢生芽誘導MS+6-BA0.5毫克/升+NAA0.5 毫克/升、生根培養1/2MS+NAA0.5毫克/升。
花器官:以箭根薯花器官不同部位為外植體,通過正交試驗分析了不同因素對箭根薯花器官愈傷組織誘導、增殖、分化、生根及組培苗移栽成活率的影響,結果表明,雌雄蕊為花器官中誘導愈傷組織較理想的部位,最佳培養基為MS+0.5毫克/升6-BA+0.2毫克/升KT+2毫克/升2,4-D,愈傷組織分化的適宜培養基為MS+2-3毫克/升6-BA,生根培養的合適培養基為MS+0.3毫克/升NAA,組培苗移栽較適合的基質為火土:細沙=1:1。
莖尖:以箭根薯的莖尖為外植體的快繁研究結果表明,MS+6-BA1毫克/升+NAA0.5毫克/升、MS+6-BA0.4毫克/升+NAA0.05毫克/升和1/2MS+NAA0.5毫克/升+活性炭0.2%分別是對其芽誘導培養、增殖和生根培養較適宜的培養基;幼苗經煉苗後,移栽到腐殖土:珍珠岩=2:1的混合基 質上,30天後成活率達95%。
箭根薯亦可採用種子繁殖,即採收成熟種子,洗去果肉,直接播種在苗床上育苗。苗床基質為沙:腐質土=1:1,並經殺菌處 理。苗床用塑料拱棚保溫保濕,蔭蔽度50%。一般播種15天後種子開始萌發,45天後發芽率可達90%。種子萌發的最適溫度為25-30℃,土 壤含水量60-70%。在黑暗條件下種子不能萌發;光照強度和光照時間對種子發芽沒有顯著影響;每天光照14小時,在15-35℃範圍內溫度 對發芽率無顯著影響,但不同溫度下發芽速率卻有顯著差異;種子含水率不同,其發芽率無明顯差異;種子在4℃下貯藏1年,其發芽率不會下降,在-18℃下貯藏半年,其發芽率不會明顯下降,貯藏半年以上,則下降明顯。箭根薯種子是需光性種子,萌發溫度較窄且要求有 較充分的土壤水分,其萌發的室溫乾燥貯藏比室溫常規貯藏效果好,而高溫高濕和低溫高濕均導致其發芽率迅速下降。箭根薯種子耐脫水、耐低溫和耐貯藏,可以用種子庫常規的種子保存技術長期保存。用4℃條件下保存1年的陳種和新種,就浸種溫度和浸種時間、光照條件對箭根薯種子發芽率的影響進行了研究,結果發現,陳種60℃溫水浸泡24小時、70℃溫水浸泡8小時,浸種效果最佳,發芽率分別可達73%和72%;對提高新鮮種子發芽率的處理是60℃溫水浸泡24小時、50℃溫水浸泡48小時、70℃溫水浸泡24小時,發芽率分別達73%、69%和69%;未經處理的新鮮種子發芽率低,僅有3%,而貯藏1年後的種子發芽率可提高至40%;不經任何處理的種子,播種40多天才開始發芽,60天左右發芽較多,90天後喪失發芽力;採用溫水處理可打破新鮮種子的休眠,因而種子發芽率和發芽整齊度均有所提高;在覆蓋薄土的條件下發芽率最高,陳種為75%,鮮種為68%,過強和過暗的萌發條件均不能使種子很好的萌發。
栽培技術
當小苗抽生4-5片葉後,可帶土移栽於排水良好、土壤肥沃的園地,澆水遮蔭。在熱帶地區,箭根薯一年四季均可種植,種植密度約為37500株/公頃。栽培基質要求疏鬆透氣,最好壟墒種植,植後澆足定根水,保持基質濕潤。移栽15天後即可施肥,由於花果期較長,宜在4月份施一次有機肥,5、7、9月各追施尿素水肥一次,6-8月各追施復活肥一次,10月結合鬆土施一次有機肥。冬季乾旱,應定期澆水,保持基質濕潤。
病蟲防治
箭根薯無嚴重病蟲害,主要有小螺螄和蝸牛啃食葉柄、葉片,可用800-1000倍的殺蟲劑防治,在低溫乾旱季節易感染褐斑病,噴施殺菌劑農藥有較好的防效。
主要價值
藥用:根狀莖味苦、性涼,藥用有清熱解毒、消炎止痛的功效,治刀傷、胃及十二指腸潰瘍、肝炎、高血壓、胃痛、燒燙傷、瘡瘍。全株有毒,慎用。
觀賞:箭根薯株高適中,可以作室內裝飾或中庭植物。
研究:箭根薯三研究蒟蒻薯科系統發育的重要對象。
保護級別
列入《中國生物多樣性紅色名錄-高等植物卷》2013年9月2日——近危。 列入《中國植物紅皮書》(第一冊)1991年9月——近危。
其一是箭根薯自身的原因,即其種子萌發所要求的條件比較特殊,既要有充足的水分又要充足的光照,而熱帶雨林林下均存在着光亮處比較乾燥,濕潤處又比較陰暗的矛盾,在自然條件下,種子成熟進入土壤後,若得不到充足的水分和光照。短時間內就會喪失發芽能力;其二是外界的因素,一方面箭根薯果實成熟和半成熟時極易被鼠、螞蟻等動物尋食,另一方面其生境被人為地破壞。如不合理地毀林開荒,不合理地林下土地利用,使大片森林及依賴森林環境的箭根薯消失,林內「涼濕效應」向「乾暖效應」變化的趨勢使水熱條件惡化,在一定程度影響了其野外種子的萌發和種群的自然更新;另外由於其的藥用價值和觀賞價值引起人為的濫采亂挖,進一步加重該物種的瀕危態勢。
中國分布區內已建立了西雙版納自然保護區、屏邊大山自然保護區等,應把蒟蒻薯列入保護對象。同時有關植物園等科研單位應引種栽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