簂(拼音.)
簂 拼音: guó guì 注音:ㄍㄨㄛˊ ㄍㄨㄟˋ 部首:竹 部外笔画: 11 总笔画: 17
五笔86/98: TLAG 仓颉: HWIM 郑码: MJJA
笔顺编号:31431425125115341 四角号码:88603 UNICODE:7C02
目录
基本字义
guó ㄍㄨㄛˊ 古代妇女覆于发上用以固冠的首饰。 古代妇女的丧冠。
方言集汇
粤语:gwok3
《康熙字典》
《未集上》《竹字部》 ·簂 ·康熙笔画:17 ·部外笔画:11 《广韵》古对切,音愦。筐也。《释名》簂,恢也,恢廓覆发上也。鲁人曰𫠆。𫠆,倾也,著之倾近前也。《周礼注》若今假紒,即假髻。用铁丝为圈,外编以发。《后汉·舆服志》太皇太后入庙服,绀上皂下,蚕靑上缥下,皆深衣制,隐领袖缘以条,翦牦簂,簪珥,耳珰垂珠。簪玳瑁为擿,长一尺,上为凤凰��,以翡翠为毛羽,下有白珠,垂黄金镊,左右一横簪之,以安簂结。公、卿、列侯、中二千石、二千石夫人绀缯簂,黄金龙,首衔白珠,鱼须擿,长一尺,簪珥。《后汉·乌桓传》妇人至嫁时,乃养发,分为髻,著句决,饰以金碧,犹中国有簂步摇。《注》簂,吉悔反。或为帼,妇人首饰也。 又《类篇》一曰妇人丧冠。 又《广韵》《集韵》��古获切,音馘。义同。 又《集韵》始回切,音傀。筐也,义同。亦作椢。[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