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啟主選單

求真百科


7C0B.gif
此圖片來源於新華字典網

簋 拼音:guǐ 注音: ㄍㄨㄟˇ 部首:皿 部外筆畫: 12 總筆畫: 17

簡體部首:皿 簡體部外筆畫:12 簡體總筆畫: 17

繁體部首: 竹

五筆86:TVEL 五筆98:TVLF 倉頡: HAVT 鄭碼: MXLK 電碼:4663

筆順編號:31431451153425221 四角號碼:88102 UNICODE:7C0B

目錄

基本字義

guǐ   ㄍㄨㄟˇ 古代盛食物器具,圓口,雙耳。

方言集匯

粵語:gwai2 客家話:[台灣四縣腔]kui3[客英字典]kwui3kwui3[海陸豐腔]kui3[寶安腔]kui1[梅縣腔]gwi3

詳細解釋

簋 guǐ 〈名〉

(會意,從竹,從皿,從皀。本義:古代青銅或陶製盛食物的容器,圓口,兩耳或四耳)同本義 [a round- mouthed food vessel with two or four loop handles] 簋,黍稷方器也。——《說文》 皆雲圓曰簋,謂內圓也。——《周禮·舍人》注 二簋可用享。——《易·損》 每食四簋。——《詩·秦風·權輿》 宰夫設黍稷六簋。——《儀禮·公食禮》 陳饋八簋。——《詩·小雅·伐木》 鼎簋十有二。——《周禮·掌客》 飯土簋。——《史記·始皇紀》 臣聞昔者堯有天下,飯於土簋,飲於土簠。——《韓非子·十過》 管仲鏤簋朱紘,山節藻梲, 孔子鄙其小器。—— 宋· 司馬光《訓儉示康》 又如:簋廉(盛酒的瓦器);簋實(置於簋器的黍稷)

《康熙字典》

《未集上》《竹字部》 ·簋 ·康熙筆畫:17 ·部外筆畫:11 〔古文〕㔲朹《廣韻》居洧切《集韻》《韻會》矩鮪切《正韻》古委切,��音晷。《說文》黍稷方器也。《廣韻》簠簋,祭器,受斗二升,內圓外方曰簋。《周禮·冬官考工記》旊人爲簋,實一觳,崇尺。《疏》祭宗廟用木簋,今此用瓦簋,祭天地及外神,尚質,器用陶瓠之意也。《易·損卦》二簋可用享。《註》離爲日,日體圓。㢲爲木,木器圓。簋象,則簋亦以木爲之也。《詩·秦風》於我乎每食四簋。《傳》四簋:黍稷稻粱。《周禮·地官》舍人凡祭祀共簠簋。《儀禮·公食大夫禮》宰夫東面坐啓簋會,各郤於其西。《史記·太史公自序》墨者尚堯舜,言道其德行,曰食土簋。《註》用土作簋。��。*考證:〔《傳》四簋,黍稷稻梁。〕 謹照原文稻梁改稻粱。〔《史記·太史公自序》墨者尚堯舜,道其德行。〕 謹照原文尚堯舜道爲句,言其德行爲句,言字不可省,謹增言字。

說文解字

《卷五》《竹部》 ·簋 黍稷方器也。從竹從皿從皀。㔳,古文簋從匚飢。匭,古文簋或從軌。朹,亦古文簋。居洧切

English

a square basket of bamboo for holding grain used at sacrifices, feast[1]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