米槁
米槁 |
中文名:米槁 学 名:Cinnamomum migao H. W. Li 界:植物界 门:被子植物门 纲:双子叶植物纲 亚 纲:原始花被亚纲 目:毛茛目 科:樟科 亚 科:樟亚科 族:樟族 亚 族:樟亚族 属:樟属 组:樟组 种:米槁 命名者及年代:H. W. Li,1975 |
米槁(mǐ gǎo,学名:Cinnamomum migao H. W. Li,俗名:大果樟、麻告)是樟科樟属的植物,常绿乔木,高达20米;树皮灰黑色,开裂,具香味。芽小,卵珠形,芽鳞宽卵形,外被灰白微柔毛。老枝近圆柱形,纤细,干时红褐色,叶互生,卵圆形至卵圆状长圆形,先端急尖至短渐尖,基部宽楔形,两侧近相等,坚纸质,果序圆锥状,腋生, 产云南东南部及广西西部。[1]
目录
形态特征
常绿乔木,高达20米;树皮灰黑色,开裂,具香味。芽小,卵珠形,芽鳞宽卵形,外被灰白微柔毛。老枝近圆柱形,纤细,干时红褐色,有纵向条纹,无毛,幼枝略扁,具棱,淡褐色,被灰白微柔毛。
叶互生,卵圆形至卵圆状长圆形,长4.5-16厘米,宽2.5-7厘米,先端急尖至短渐尖,基部宽楔形,两侧近相等,坚纸质,干时上面黄绿色,稍光亮,下面灰绿色,晦暗,两面沿中脉及侧脉多少带红色;
上面无毛,下面被极细的灰白微柔毛或老时变无毛,边缘略内卷,羽状脉,中脉直贯叶端,两面凸起,侧脉每边4-5条,弧曲,近叶缘处消失,两面多少明显,侧脉脉腋上面不明显隆起下面腺窝不明显,细脉网状,在放大镜下隐约可见;
叶柄纤细,长1.3-3厘米,腹凹背凸,近基部被极细的灰白微柔毛。花未见。果序圆锥状,腋生,着生在幼枝中下部,长3.5-7.5厘米,具梗,总梗长1-4厘米,与各级序轴被极细的灰白微柔毛。[2]
果球形,直径1.2-1.3厘米,鲜时绿色,干时黄褐色;果托高脚杯状,长约1.2厘米,顶部盘状增大,宽达1厘米,具圆齿,下部突然收缩成柱状,基部宽约1.5毫米,外面被极细灰白微柔毛和纵向沟纹。果期11月。[3]
产地生境
辨析
本种近于黄樟Cinnamomum porrectum (Roxb.) Kosterm.和八角樟 C. ilicioides A. Chev., 与后者区别在于侧脉脉腋腺窝不明显,果及果托均较小;与前者区别在于果较大,直径1.2-1.3厘米,果托高脚杯状,顶部盘状增大,宽达1厘米,具圆齿,外面被极细的灰白微柔毛,幼枝及花序被极细的灰白微柔毛。 [5]
繁殖方法
繁殖方法以种子繁殖育苗为主,亦可用插条繁殖,生根成活率也高。[6]
种子繁殖:果熟期采收紫黑色果实,洗除果肉后,稍晾干的种子千粒重130-160克,种仁富含油脂和易失水而变质。有短期休眠。不宜干藏,用湿润砂贮藏可有效地保存种子的生命力。湿砂藏至次年2-3月播种,发芽率可达65-80%。具2-3片新叶的幼苗,可移人营养袋育苗,苗床搭遮荫棚,生长6-8个月可拆除,增加光照,使幼苗受到锻炼,并可促进生长。
插条繁殖:取5年生树和成龄树砍伐后萌生枝的当年生、半木质化枝条作插条,于雨季6-9月带叶扦插,其生根成活率可达88%。生根苗的移植、抚育等同实生苗。
栽培技术
定植及管理:于雨季始及之中,取1-2年生苗木种植,每亩种44、56、83株,株行距为2米×4米、3米×4米、3米×5米。密植型(2米×4米)林地实施矮林作业,树高控制在1.5-2米以内;中密型,如3米×4米、3米×5米林地,实施高林作业,树高控制在3米以内。幼林地每年除草2-3次和松塘土1-2次。行间可间作大叶茶,组成毛叶樟+大叶茶人工生态林。亦可选种农作物、芳香药用植物。
采收与加工:主要采收和利用枝叶,一般种植后4-5年生树可首次采收,待萌发生长1-2年或2-3年又可采收。采收时间为8-9月间,亦可在10-11月间,但以8-9月为好,此时枝叶产量及出油较其他月高。加工主要采用水中蒸馏方法蒸馏叶油,每甑(次)蒸馏时间为4-6小时或以上。
参考来源
- ↑ 毛叶樟, 植物智, 2020-01-18
- ↑ 米槁-学术百科-知网空间 提供全面的“米槁”相关文献(论文)下载,论文摘要免费查询,米槁论文全文下载提供PDF格式文件。米槁中文、英文词汇释义(解释),“米槁”各类研究资料、调研报告等。
- ↑ 李天祥、朱静、曾祥钦、王静康,分子蒸馏分离超临界二氧化碳萃取的米槁精油及其成分分析,中药现代技术,2007年10月
- ↑ 岩樟 .中国植物物种信息库[引用日期2014-11-14
- ↑ 龙春林、宋洪川.中国柴油植物:科学出版社,2012年:133-135
- ↑ 王树乾. 底格栏栅取水技术在岩樟溪水电站引水改造工程中的应用. 《 浙江水利科技 》 , 20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