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啟主選單

求真百科

粄 - 漢語漢字

粄 - 漢語漢字

來自網絡的圖片

粄是一個漢語漢字,拼音bǎn。字從米,從反,反亦聲,也寫作䉽或䬳,"粄䬳䉽"三字互為異體字,可通用。"粄"也是客家語和海南話(海南閩語)的特色詞彙,在客家語裡是各類糯米、粘米糕點的統稱。 "反"為"飯"省("飯"指"食物")。"米"指"大米製品"。"米"與"反"聯合起來表示"大米製作的食品"。本義:大米製作的食品。

粄也是一類傳統的特色小吃,在中國江西、福建、廣東、海南、廣西、台灣等省份的客家人居住地較常見。

農曆入伏吃"仙人粄"是客家人的習俗,據說入伏天吃了"仙人粄",整個盛夏都不會長痱子。"仙人粄"有降溫解暑之功,且無受冷患寒之弊,在"仙人粄"中調入蜂蜜。

目錄

基本信息

中文名稱; 粄、䬳、䉽

拼音; bǎn

客家話; ban/bon

海南話; buǎ/bua(陰平)

製作材料; 米粉、糯米粉或麵粉,糖

結構; 左右

部首; 米

五筆; ORCY

統一碼; 7C84

注音; ㄅㄢˇ

總筆畫; 10

基本詞義

拼音:bǎn ㄅㄢˇ 形聲。

字從米,從反,反亦聲。"反"為"飯"省("飯"指"食物")。"米"指"大米製品"。"米"與"反"聯合起來表示"大米製作的食品"。本義:大米製作的食品。

筆畫數:10,部首:米,筆順編號:4312343354

粄為古漢語,也是客家話、海南話的特色詞,泛指用米漿或米粉所制食品。

客家地區:發粄、糍粄、捆粄、紅桃粄、粄圓(挼圓粄)、紅粄、甜粄、蘿蔔粄(菜頭粄)、艾粄、苧葉粄、粄條、米篩目、酵粄、味酵粄、油麻粄、斂粄、大籠粄、碗粄(碗仔粄)等。

海南省地區:粄條(粿條)、赤糖粄、白糖粄,豬腸粄、軋溜粄(米粉糰子)、雞屎藤粄仔、甜薯粄、菜頭粄、粄條卷(腸粉)、油麻粄(芝麻糕)、䊦粄(燕粿)、鼎圻粄(又叫鍋邊糊、鼎邊粥)、紅豆粄等。客家的粄

古籍解釋

康熙字典

《廣韻》博管切《集韻》補滿切,$音昄。屑米餅。亦作䉽、䬳。[1]

參考文獻

  1. , 360國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