粉嶺
粉嶺 |
---|
|
粉嶺(Fanling)位於香港新界東部,是粉嶺/上水新市鎮的一部份;與上水、打鼓嶺和沙頭角同屬於1979年成立的北區(見香港行政區劃)。粉嶺原為農田,現在市中心一帶已發展為住宅區,昔日的農田現只可在較偏遠的村落找到。新界五大家族中的鄧氏及彭氏分別定居於粉嶺的龍躍頭、粉嶺樓及粉嶺圍。
目錄
介紹
戰後香港政府將新界分成27個鄉事委員會,粉嶺原來屬於大埔理民府管治,於1954年由彭富華(太平紳士、彭族原居民)、李昌(新界鄉議局創辦人李仲莊的兒子)、羅澤棠(客籍原居民)等創立粉嶺區鄉事委員會,管理轄下的29條鄉村及聯和舊墟。
粉嶺是香港其中一個宗教建築最豐富的地區,涵蓋香港六大宗教中的佛教、道教、儒教、天主教和基督教的重要宗教場所。在新市鎮開發前,粉嶺也曾是香港上流階層和外籍人士活動的集中地,從百福村到安樂村都曾有大量別墅建築,有外籍人士曾成立粉嶺狩獵賽馬會,粉嶺站外面更曾有由退役英軍開設的畢打奧餐廳,爲1980年代前新界最知名的西餐廳和酒吧。粉嶺亦曾是香港北部重要軍事基地,曾建有粉嶺軍營、芬園軍營、皇后山軍營和新圍軍營,目前新圍軍營及其大嶺練靶場仍然爲解放軍駐港部隊使用。粉嶺南部的和合石有全香港規模最大的和合石墳場,每逢清明節和重陽節都會有大量孝子賢孫前往拜祭先人。
由於粉嶺是新界北最早建有火車站的地方,也有通往新界東北打鼓嶺和沙頭角邊境的唯一公路,加上曾有大量英軍駐紮,故此在1960年代前多被當時的港英政府及外籍人士認定爲新界北的地區中心,地位僅次於大埔,甚至常以「粉嶺」之名指代涵蓋上水部分和古洞的大片地區,故此在地理學上該地平原名爲粉嶺低地。在1970年代末新市鎮開發前,粉嶺和上水大致上以大埔公路粉嶺段、掃管埔和靈山爲分界,但沒有具體的自然地理分界,故位於大埔公路以南的年代較久遠的建設,如粉錦公路和粉嶺高爾夫球場都以「粉嶺」命名,甚至遠至金錢的新界喇沙中學也曾被俗稱爲「粉嶺喇沙中學」。新市鎮發展後由於交通道路網絡的變化,上述地方在今天都被視爲上水的一部分。現今粉嶺與上水的東西分界線南段大概位於掃管埔路、雞嶺村和偷牛山。不過基於坊間使用習慣,一些現今視作位於上水但多年前以「粉嶺」命名的場所也不再更名,造成今人在上水能找到以「粉嶺」命名的場所和道路的奇特現象。
名字由來
粉嶺一帶古稱「鴉鵲塱」。粉嶺名字的由來,與區內一座古名「大嶺山」的地方有關。相傳大嶺山上有一塊石壁,雪白如粉,居於附近的鄉民,便稱之為「粉壁嶺」[1],位於附近的鄉村,便成為「粉壁嶺村」。天旱時,鄉民會帶備三牲酒禮,跑到壁前祈求天降甘霖。據說由於有求必應,村民漸漸稱這座山為「靈山」。山既已改名,粉壁嶺村也被簡稱作「粉嶺村」,粉嶺也就逐漸成為附近一帶的名稱。「靈山」後來又改稱「華山」,即現今的上水華山。不過官方記錄最早要到清代嘉慶年的《新安縣志》時才收錄「粉壁嶺」之名。
現今粉嶺圍以北另有一靈山,但該山應非傳說中原來之「粉壁嶺」,而上水廖氏亦曾有登上華山求雨的歷史,惟已可考證最古老的求雨石碑於道光十九年(1839年)所立,晚於「粉壁嶺」被《新安縣志》所收錄的年代,但求雨風俗與傳說相同,故一定程度上可證明該山爲傳說中有鄉民求雨的「粉壁嶺」。根據歷史記載,粉嶺彭氏約於宋朝末年便在附近的龍山定居,並於明代中葉遷到現址附近先後建立粉嶺樓和粉嶺圍二村[2],與「粉壁嶺」一名出現的時間名稱吻合,故「粉嶺」之名很可能就是由粉嶺彭氏先祖所起。香港新界早期的分區並不明確,雖華山聳立之地今屬「上水區」,華山與上水圍的距離比粉嶺圍更接近,但因「上水」之名與「粉壁嶺」之名出現時期非常接近,不能排除兩地名在古代某段時間存在重疊的情況,而且廖氏在建圍之初便明確以「上水」命名其村,加上彭氏遠早於廖氏來到粉嶺一帶定居的史實,彭氏曾在更早時期登上華山求雨亦不足爲奇,故可推斷「粉嶺」之名與彭氏先祖有關的可能性更大。
地理
粉嶺位於新界的東北部,東面包括橫山腳新村、馬尾下、馬尾下嶺咀、嶺皮村及南山,連接沙頭角,南面包括和合石、龍山及石坳山(部分),與大埔區為鄰,西面包括蝴蝶山、粉嶺圍、掃管埔、太平山、彬山及缸瓦甫,毗鄰上水,北面有恐龍坑、馬頭嶺、松山、橫嶺及大砍篤而與打鼓嶺相鄰。粉嶺以粉嶺站及聯和墟為兩個商業中心。粉嶺與上水、沙頭角、打鼓嶺組成北區,其中上水和粉嶺已發展成為粉嶺/上水新市鎮,規劃上連成一片。
歷史
粉嶺早期不見經傳,南宋時有人開村;而鄰近的上水華山,則發現漢代文物, 直到清嘉慶編制的《新安縣志》卷二收錄「粉壁嶺」。粉嶺於1898年簽訂的《展拓香港界址專條》隨新界一併割讓給英國。日佔時期粉嶺由上水區役所管治。1979年北區升格為18個地方行政區一員,而粉嶺是北區的四大分區之一。
- 聯和墟
聯和墟於1949年由粉嶺、沙頭角、打鼓嶺和部分大埔區村民集資成立。1951年正式建墟。2002年9月26日停止運作。
- 安樂村
安樂村於1915年由香港商人馮鏡湖等集資立村,是一條雜姓村落,包括李、鄧、馮等姓氏。安樂村是文人道侶聚集及富人修建別墅之區,有鏡湖別墅、西河別墅、瑞勝書室、李園、本立園、成法園、三教總學會、安樂祠等,其中於1925年建成的軒轅祖祠最為著名,現已重建為黃帝祠。1980年代,該村的土地逐漸改建成粉嶺工廠區(安樂村工業區)。
- 龍躍頭
龍躍頭是新界五大家族之一鄧氏的聚居處,於元朝末年由錦田分遷到龍躍頭,開村(即老圍)立業至今歷800多年,因子孫繁衍而在附近另立村莊,成為現時的五圍六村。龍躍頭的五圍是指老圍、麻笏圍、永寧圍、東閣圍(或稱嶺角圍)和新圍(或稱覲龍圍),六村則是麻笏村、永寧村(或稱大廳)、祠堂村、新屋村、小坑村和覲龍村,五圍六村給沙頭角公路從中分隔。明朝中葉,龍躍頭鄧氏勢力延伸至大埔海,建有鄧孝子祠,清初開設大埗墟[3]。
- 粉嶺圍
宋朝末年(1120年至1280年期間),新界五大家族之一彭氏家族從潮州揭陽縣遷居扺港,初居於龍山,後遷粉嶺樓,於明朝萬曆(1573-1620年)年間定居粉嶺圍。
社區環境
鄉村
以下為粉嶺鄉事委員會的組成村列表:
- 粉嶺樓
- 粉嶺
- 虎地排
- 鶴藪圍
- 孔嶺(朝勝堂五村)
- 簡頭村(朝勝堂五村)
- 高莆
- 龜頭嶺
- 軍地
- 流水響
- 嶺皮村(朝勝堂五村)
- 嶺仔(朝勝堂五村)
- 嶺咀
- 龍躍頭
- 馬尾下
- 馬料水新村
- 麻笏村
- 安樂村
- 新塘莆
- 新屋仔(朝勝堂五村)
- 崇謙堂
- 小坑新村
- 獅頭嶺
- 丹竹坑
- 塘坑
- 祠堂村
- 畫眉山
- 雲山下
- 和合石
其他鄉村:
公共屋邨
居屋
政府宿舍
私人屋苑
- 綠悠軒
- 皇府山
- 帝庭軒
- 御庭軒
- 牽晴間
- 華慧園
- 粉嶺中心
- 粉嶺名都
- 粉嶺花園
- 海聯廣場
- 碧湖花園
- 花都廣場
- 萬豪居
- 翠彤苑
- 逸峯
- 隴山一號
- 豪峰嶺
- 百褔花園
- 嘉宏中心
- 嘉和軒
- 數碼都城
- 海燕花園
- 瑞栢園
- 星光新邨
- 嘉兆軒
商場
宗教及歷史建築
康體設施
公共服務
教育
中學
- 中華基督教會基新中學
- 聖芳濟各書院
- 東華三院李嘉誠中學
- 明愛粉嶺陳震夏中學
- 粉嶺官立中學
- 香海正覺蓮社佛教馬錦燦紀念英文中學
- 田家炳中學
- 保良局馬錦明中學
- 宣道會陳朱素華紀念中學
- 粉嶺禮賢會中學
- 粉嶺救恩書院
- 基督教香港信義會心誠中學
小學
- 粉嶺公立學校
- 寶血會培靈學校
- 上水宣道小學
- 香港正覺蓮社佛教正覺蓮社學校
- 粉嶺官立小學
- 五旬節靳茂生小學
- 鳳溪廖潤琛紀念學校
- 方樹福堂基金方樹泉小學
- 五旬節于良發小學
- 聖公會嘉福榮真小學
- 基督教粉嶺神召會小學
- 救世軍中原慈善基金皇后山學校
- 東華三院曾憲備小學
幼稚園
- 粉嶺神召會幼稚園
- 明愛打鼓嶺幼兒學校
- 粉嶺浸信會呂明才幼稚園
- 基督教香港信義會祥華幼稚園
- 基督教香港信義會祥華幼稚園
- 東華三院洪王家琪幼兒園
- 保良局莊啟程夫人幼稚園
- 香海正覺蓮社佛教慧光幼稚園
- 基督徒信望愛堂華明幼稚園
- 明愛香港崇德社幼兒學校
- 嘉寶中英文幼稚園(粉嶺)
- 保良局戴蘇小韞幼稚園
- 九龍城浸信會嘉福幼稚園
- 香港保護兒童會聖誕老人愛心粉嶺幼兒學校
- 神召會華人同工聯會景盛幼稚園
- 嘉福浸信會幼兒園
- 基督教粉嶺神召會恩光幼稚園
- 新界婦孺福利會粉嶺幼兒學校
- 香港五常法幼稚園
- 牽晴間培元英文幼稚園
- 真理浸信會何袁惠瓊幼稚園
- 鄰舍輔導會粉嶺幼兒園
- 香港宣教會優質幼兒學校
- 香海正覺蓮社佛教慧光嘉福幼稚園
- 耀基創藝幼稚園
- 嘉德麗幼稚園(粉嶺)
- 好時光幼兒學校(粉嶺中心)
- 安基司幼稚園(粉嶺)
- 麥克萊國際幼稚園
特殊學校
參考文獻
- ↑ 爾東. 周海燕, 編. 香港歷史之謎 第三版. 明報出版社. 2007年4月: page 8. ISBN 962-973-634-9.
- ↑ 蘇萬興:《粉嶺彭族簡史》
- ↑ 街知巷聞:大埔頭老圍 護河圍牆 說起鄧族立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