粉紅燕鷗
粉紅燕鷗 |
中文學名: 粉紅燕鷗 |
粉紅燕鷗[1](學名:Sterna dougallii ):體型較小,喙直,燕形尾。擅長俯衝潛水,但多不常游泳。眼先被羽;嘴細而直;頸和腳均較長,脛的下部裸出;趾間蹼不發達,結群。主食蠕蟲、昆蟲或其他水生動物。早成性。雌雄鳥相似。
在繁殖季節,它們的胸呈粉紅色。成年以後,尾巴深叉,頭頂呈黑色,翅膀珍珠色,腳紅色。
目錄
外形特徵
粉紅燕鷗中等體型(39厘米)、頭頂黑色的燕鷗。白色的尾甚長而深叉。夏季成鳥頭頂黑色,翼上及背部淺灰,下體白,胸部淡粉。冬羽前額白色,頭頂具雜斑,粉色消失。初級飛羽外側羽近黑。
幼鳥:嘴及腿黑色,頭頂、頸背及耳覆羽灰褐,背比普通燕鷗的褐色深,尾白色而無延長。
虹膜-褐色;嘴-黑色,繁殖期嘴基紅色;腳-繁殖期偏紅,其餘黑色[2]。
生活習性
在淺水處或在海面上空飛翔,搜尋食物。飛翔時雙翅頻繁搧動,也常常降落於岩礁上休息。捕魚時發出悅耳的chew-it,告警時發出沙啞的aaak聲。。冬季在開闊的海洋上活動,能垂直俯衝入水中甚至下潛捕捉食物,也常侵襲其他浮鷗類,迫使它們吐出已吞入的食物。以小型魚類為主要食物,也取食昆蟲和海洋無脊椎動物等。 該物種分布範圍廣,不接近物種生存的脆弱瀕危臨界值標準(分布區域或波動範圍小於20000平方公里,棲息地質量,種群規模,分布區域碎片化),種群數量趨勢穩定。棲息于海岸、港灣的岩礁、沙灘、海上島嶼及開闊海洋,常結群或與其他燕鷗混群活動[3]。
棲息環境
棲息于海岸、港灣的岩礁、沙灘、海上島嶼及開闊海洋,常結群或與其他燕鷗混群活動。
繁殖形式
繁殖期4-6或7月,集群在海岸的岩礁及島嶼草叢或地面上營巢繁殖,也有在珊瑚礁和花崗岩島嶼及沙灘或草地上營巢的。巢位附近常有濃密草叢遮蔽。巢較簡陋,為地上凹穴,內有時無任何內墊物,有時有少量海藻或其他植物。通常產卵2枚,偶有1枚或3枚者。卵呈乳白色,密布暗褐色大小不同的斑點;卵的量度為35-47 mm×26-31 mm。雌雄親鳥彌流孵卵,孵化期21-26天。
分布範圍
世界分布:分布於亞洲,非洲,中美洲,南美洲東北部,大洋洲的熱帶沿海、海域、島嶼和西歐,北美東部,非洲南部,亞洲東部琉球群島,澳大利亞西部沿海等溫帶少數地區。
中國分布:上海、浙江(東部沿海和沿海島嶼、舟山、洞頭、瑞安)、福建(馬祖)、廣東(南澳)、廣西(北部灣沿海)、台灣(宜蘭、高屏、澎湖、蘭嶼)、香港(夏候鳥)。
種群現狀
該物種分布範圍廣,不接近物種生存的脆弱瀕危臨界值標準(分布區域或波動範圍小於20000平方公里,棲息地質量,種群規模,分布區域碎片化),種群數量趨勢穩定,因此被評價為無生存危機的物種。
保護級別
國家三級重點保護野生動物[4]。
列入《世界自然保護聯盟》(IUCN) 2015年瀕危物種紅色名錄ver 3.1——無危(L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