粉萆薢
粉萆薢,中藥名。為薯蕷科植物粉背薯蕷Dioscorea hypoglauca Palibin的乾燥根莖。秋、冬二季採挖,除去鬚根,洗淨,切片,曬乾。[1]
圖庫
生理特性
本品為不規則的薄片,邊緣不整齊,大小不一。有的有棕黑色或灰棕色的外皮。切面黃白色或淡灰棕色,維管束呈小點狀散在。質松,略有彈性,易折斷,新斷面近外皮處顯淡黃色。氣微,味辛、微苦。[2]
產 地
入藥部位
植物的乾燥根莖。[3]
炮製方法
除去鬚根,洗淨,切片,曬乾。
性 味
味苦,性平。
目錄
= 歸 經
歸腎、胃經。
功 效
利濕去濁,祛風除痹。
主 治
用於膏淋,白濁,白帶過多,風濕痹痛,關節不利,腰膝疼痛。
相關配伍
用於治小便時下白,凝而如油,澄下如膏:萆薢、益智仁、石菖蒲、烏藥。(《丹溪心法》)
用法用量
煎服,9~15g。
禁 忌
腎陰虧虛、遺精滑精者慎用。
相關論述
1、《本草綱目》:萆薢之功,長於袪風濕,所以能治緩弱頑痹、遺濁、惡瘡諸病之屬風濕者。
2、《藥品化義》:性味淡薄,長於滲濕,帶苦亦能降下,主治風寒濕痹,男子白濁,莖中作痛,女人白帶。
中醫醫理
內經上古天真論云:「夫上古聖人之教下也,皆謂之虛邪賊風避之有時,恬惔虛無,真氣從之,精神內守,病安從來。是以志閑而少欲,心安而不懼,形勞而不倦,氣從以順,各從其欲,皆得所願。故美其食,任其服,樂其俗,高下不相慕,其民故曰樸。是以嗜欲不能勞其目,淫邪不能惑其心,愚智賢不肖,不懼於物,故合於道。」明白告訴我們要合乎道,要預防疾病,必須從身心調適著手。為醫者身體力行,則能自助助人,功莫大焉。
本草綱目 電子書 [1] 生藥處方集查詢 高雄醫學大學中醫部 [2] 黃帝內經 電子書 [3]
衛生福利部中醫藥司為精進中藥品質,於105年度發布「中藥材含二氧化硫、黃麴毒素限量基準」和「中藥材含重金屬限量基準」,公告修正「應施輸入查驗中藥材之相關查驗規定」,增加中藥材邊境查驗。亦辦理多項教育訓練,以及農藥殘留、重金屬、黃麴毒素、HPLC及微生物等檢驗初階及進階課程,為民眾用藥安全把關。[[4]]
衛生福利部中藥司 許可證查詢 連結網址 [5] SGS 中草藥異常物質 檢測服務 連結網址 [6]
視頻
一天一味中草藥—萆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