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主菜单

求真百科

粗野主义

粗野主义是20世纪50年代下半期到60年代以现代建筑大师勒·柯布西耶所设计的比较粗犷的建筑风格为代表的一种设计倾向。粗野主义不单是一个形式问题,而是同当时社会的现实要求与条件相关。在英国,粗野主义这个名称最初由第三代建筑师史密森夫妇于1954年提出。当时英国正处于战后恢复时期,急需大批住宅、中小学校及其他可快速建造起来的中小型公共建筑。面对这种现实,建筑师认为建筑的美应以“结构与材料的真实表现作为准则”,要经济地从钢筋混凝土的毛糙、沉重与粗野中寻求现实的出路。

勒·柯布西耶作为著名的现代主义大师,他设计的马赛公寓(1946——1957)被称为粗野主义达到成熟阶段的标志。该建筑贯彻了柯布西耶的城市规划思想,在公寓内部设置了商店、饭馆和娱乐场,构成了一个自给自足的社区,同时用厚重的、雕塑一样的外墙来表现表面粗糙的混凝土细部,体现了粗野主义审美情调和基本观点。 柯布西耶在1951——1956年设计的印度昌迪加尔行政中心是粗野主义另一代表作。

目录

表现特征

(1)在钢筋混凝土表面有意突出粗糙肌理效果和结构体量的沉重感,并常将梁柱接头等建筑构件暴露出来,力求给人以粗犷的情调。

(2)重视平面、墙面、空间、车道、走廊、形体、色彩、质感和比例关系等构成建筑自身的因素。

(3)以材料的真实表现作为准则,突出表现了混凝土“塑性造型”的特征。

“粗野主义”不仅是一种建筑形式,更是与当时社会的现实要求与条件相关,是从不修边幅的钢筋混凝土(或其他材料)的毛糙、沉重与粗野感中寻求建筑的经济解决办法,从而提出大量、廉价、快速的工业化美学观。不能简单认为粗野主义建筑就是“粗且陋”。其实其材料与施工工艺均极为考究。也因此成为可暴露的资本。[1]

代表作

代表作有马赛公寓昌迪加尔行政中心建筑群悉尼歌剧院日本国家大剧院巴黎史前博物馆耶鲁大学建筑艺术系大楼、[罗马小体育馆]]等。

(一)耶鲁大学建筑和艺术系大楼 该建筑建成于1963年,是粗野主义的代表作品,设计师为保罗·鲁道夫。它在建筑的形体组合、体量空间上作了大胆的尝试,在7层楼的高度内设计了多达36个不同水平高度的阶差。1969年,馆内发生大火后进行了改建。

(二)罗马小体育馆 罗马小体育馆又称“巴利奥立体育中心体育馆”,设计师为意大利建筑师A.维泰洛齐和工程师P.L.奈尔维。该建筑是为1960年在罗马举行的第17届奥运会修建的,主要供篮球、拳击和体操比赛用。体育馆圆形平面内径为60米,可容纳观众5000人。屋盖采用预制钢筋混凝土网架结构,整个薄壳拱由1620块菱形槽板拼装起来,壁厚只有25毫米。屋盖的重量由36根“Y”形斜撑传到地梁上。斜撑中部有一圈白色的钢筋混凝土“腰带”,是附属用房的屋顶,兼作联系梁。“Y”形斜撑完全暴露在外,混凝土表面不加装饰,显得强劲有力。并显示出独特的体育建筑性格。[2]

(三)仓敷市厅合 仓敷市厅合丹下健三的代表作品。建筑物的内外都是清水混凝土。在丹下的混凝土结构的梁柱表现上比以前的作品更为粗壮,具有雕塑感。在立面处理上更多地吸取了日本传统正仓院建筑的处理手法,但又有所发展,并且也使建筑能更加接近人的尺度。

(四)广岛纪念馆 广岛纪念馆是保留原子弹爆炸后果的资料陈列馆。这里采用了完全由钢筋混凝土架空柱所支撑起来的2层建筑,站在这里,透过架空柱可将慰灵牌和后面的产业奖励馆一览无余。简洁的体形和特意放大的尺度使建筑富于现代感和纪念性。

参考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