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啟主選單

求真百科

糕耙稀飯

中文名 糕耙稀飯

分類 貴陽名小吃

口味 可口宜人

主要食材 糯米粉

輔料 白糖、炒花生末、炒芝麻

糕耙稀飯,是由「糕粑」和「稀飯」組合而成的食品。是貴陽的名小吃,至今已有100多年歷史。其味芳香清淡,甜而不膩,健脾生津,老幼咸宜。

目錄

簡介

糕粑是貴陽的名小吃,至今已有100多年歷史。有圓形和方形,松泡似雪,糕餡精緻,點綴玫瑰芝麻等,甜美可口。配以用開水調好的荸薺粉或藕粉,即形成本地人愛吃的「糕粑稀飯」。青岩的糕粑稀飯則是將糕粑在一種特製的開水壺頂蒸透後倒入碗中的荸薺粥或藕粉粥中,用燒開後的井水調和而成,獨具特色。

做法

先將研磨顆粒較粗的糯米粉、粘米粉,按3:7比例拌均,加入白糖,放在小籠屜中蒸熟,成為圓形米糕,外觀如市場上常見的「遵義小蛋糕」。

這籠屜十分别致:杉木製,直徑約5厘米,高約8厘米,狀如微型啤酒桶,每屜放一塊「糕粑」。蒸「糕粑」時,將小籠屜第一層固定在蒸鍋蓋中間的園孔上,其他籠屜一個接一個砌上去,高約1米上下,向旁彎曲傾斜,白氣繚繞,蔚為妙境。糕粑蒸10分鐘左右即熟,另盛一小碗用沸水將荸薺粉(或藕粉)沖成的「稀飯」,將「糕粑」放進去搗碎,並加入玫瑰糖、白糖、炒花生末、炒芝麻及各種果脯等,即可食用。

特色

其味芳香清淡,甜而不膩,健脾生津,老幼咸宜。

傳說

相傳清光緒年間,貴州有一個姓盧的小販,他的妻子特別喜歡吃貴州小吃,於是就突發奇想,用糯米粉加碗耳糕,磨成漿汗甑蒸熟,點綴上玫瑰、芝麻、桃仁米,口味非常得嫩滑、香甜,人們稱為「盧糕粑」。

後又有城隍廟側(大同街西口)的宋姓小販,將「盧糕粑」改成園形,不加任何佐料,做成「宋糕粑」。園形糕粑配上荸薺粉調好的「稀飯」,便成貴州人愛吃的「糕粑稀飯」。[1]

參考來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