糖芥
糖芥 |
中文学名:糖芥 门:被子植物门 纲:单子叶植物纲 目:罂粟目 科:十字花科 属:糖芥属 |
糖芥,中药名。为十字花科植物糖芥Erysimum bungei(Kitag.) Kitag.的全草和种子。分布于东北、华北及陕西、江苏、四川等地。具有健脾和胃,利尿强心之功效。用于脾胃不和,食积不化,及心力衰竭之浮肿。[1]
目录
贮藏
贮干燥容器内,密闭,置阴凉干燥处,防潮。
入药部位
全草和种子。
性味
味苦、辛,性寒。
归经
归脾、胃、心经。
功效
健脾和胃,利尿强心。
主治
用于脾胃不和,食积不化,及心力衰竭之浮肿。
用法用量
内服:煎汤,6-9g;研末服,0.3-1g。
采集加工
全草春夏季采挖,种子于7-9月果熟时,割取全株,晒干,打下种子,扬净即得。
形态特性
一年或二年生草本,高30-60厘米,密生伏贴2叉毛;茎直立,不分枝或上部分枝,具棱角。叶披针形或长圆状线形,基生叶长5-15厘米,宽5-20毫米,顶端急尖,基部渐狭,全缘,两面有2叉毛;叶柄长1.5-2厘米;上部叶有短柄或无柄,基部近抱茎,边缘有波状齿或近全缘。总状花序顶生,有多数花;萼片长圆形,长5-7毫米,密生2叉毛,边缘白色膜质;花瓣桔黄色,倒披针形,长10-14毫米,有细脉纹,顶端圆形,基部具长爪;雄蕊6,近等长。长角果线形,长4.5-8.5厘米,宽约1毫米,稍呈四棱形,花柱长约1毫米,柱头2裂,裂瓣具隆起中肋;果梗长5-7毫米,斜上开展。种子每室1行,长圆形,侧扁,长1-1.5毫米,深红褐色。花期6-8月,果期7-9月。
生长环境
生于田边、荒地。分布于东北、华北及陕西、江苏、四川等地。
鉴定
一、药材性状
茎长达60cm,不分枝或上部分枝,具棱角,密生伏贴二叉毛。叶多皱缩,展平后叶片披针形或长圆状线形,基生叶长5-15cm,宽0.5-2cm,全缘,两面有伏贴二叉毛。花直径约1cm;花瓣橙黄色,类圆形。气微,味微苦。种子长圆形,侧扁,长约2.5mm,深红褐色。气微,味淡。
二、饮片性状
为不规则的小段,茎、叶、花、果混合。茎圆条形有棱,毛伏生。叶多破碎,边缘有疏生波状齿或近全缘。花浅黄色,花瓣倒卵形。长角果短小或细长,具钝棱,种子多数,长圆形,深红褐色。
相关论述
《东北药用植物志》:“有强心作用。”
药理作用
①葡萄糖糖芥甙为二糖甙,心电图上具有强心甙样作用。1克相当于10074猫单位,66200蛙单位,胃肠道给药的生物活性较静脉注射低9~12倍。四天的蓄积量为8%。它能改善垂体后叶素及凝血酶引起的冠脉循环紊乱及心肌代谢过程。能使大鼠尿量增加1.3~1.5倍。在试管内能抑制阳离子转运所必需的ATP酶。
②糖芥甙在心电由上也表现为强心甙的特点。它能使在位猫心收缩振幅较正常增大2~3倍,心率减慢,最后心停于收缩期。切除迷走神经或注射阿托品后,其作用减弱,故除直接作用于心脏外,尚有中枢作用。糖芥甙对麻醉猫有暂时的升压作用(中枢性的)。在连神经兔耳标本上,小量扩张血管,大量则收缩,切除交感神经后作用消失,故亦为中枢性的。糖芥甙对离体猫心的冠状血管,低浓度无影响,高浓度则使之收缩。它能增加肺循环。对猫有镇静作用,对小鼠有利尿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