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主菜单

求真百科

糙隐子草

糙隐子草

中文名称:糙隐子草

拉丁学名:Cleistogenes squarrosa (Trin.) Keng

属:隐子草属

种:糙隐子草

糙隐子草,拉丁文名:Cleistogenes squarrosa (Trin.) Keng.禾本科、隐子草属 多年生草本。秆直立或铺散,密丛,纤细,具多节,干后常成蜿蜒状或回旋状弯曲,植株绿色,秋季经霜后常变成紫红色。叶鞘多长于节间,无毛,层层包裹直达花序基部;叶舌具短纤毛;叶片线形,扁平或内卷,粗糙。圆锥花序狭窄,绿色或带紫色;边缘膜质,外稃披针形,先端常具较稃体为短或近等长的芒;花果期7-9月。[1]

目录

信息

界:植物界

门:被子植物门

纲:单子叶植物纲

目:禾本目

科:禾本科

族:画眉草族

简介

糙隐子草(学名:Cleistogenes squarrosa (Trin.) Keng)是禾本科、隐子草属多年生草本植物。秆直立或铺散,密丛,纤细,高可达30厘米,具多节,植株绿色,秋季经霜后常变成紫红色。叶鞘多长于节间,无毛,叶舌具短纤毛;叶片线形,扁平或内卷,粗糙。圆锥花序狭窄,小穗含小花,绿色或带紫色;颖具脉,边缘膜质,外稃披针形,花药长约2毫米。花果期7-9月。

分布于中国黑龙江、吉林、辽宁、内蒙古、宁夏、甘肃、新疆、河北、山西、陕西、山东等省区;蒙古、俄罗斯西伯利亚、高加索以及欧洲部分也有分布。多生于干旱草原、丘陵坡地、沙地,固定或半固定沙丘、山坡等处。

糙隐子草为优良牧草,各种家畜均喜采食,马最喜食。秋季植株干枯后,易被风吹集于沟内,为马与羊的抓膘草。[2]

形态特征

生活型: 多年生草本

株: 高10-30厘米,具多节,干后常成蜿蜒状或廻旋状弯曲,植株绿色,秋季经霜后常变成紫红色;

叶: 叶鞘多长于节间,无毛,层层包裹直达花序基部;叶舌具短纤毛;叶片线形,长3-6厘米,宽1-2毫米,扁平或内卷,粗糙;

花: 圆锥花序狭窄,长4-7厘米,宽5-10毫米;小穗长5-7毫米,含2-3小花,绿色或带紫色;颖具1脉,边缘膜质,第一颖长1-2毫米,第二颖长3-5毫米;外稃披针形,具5脉,第一外稃长5-6毫米;先端常具较稃体为短或近等长的芒;花药长约2毫米;

物候期: 花果期7-9月;[3]

生态特性

属多年生密丛小型草本植物,是典型的草原旱生种。生育期较长,在东北及内蒙古草原4月中旬返青,6月初拔节,8月中旬盛花期,9月中下旬开始枯黄,10月至第二年4月上旬休眠。生态分布十分广泛,自森林草原带至荒漠带均可见到,但以草原带分布最广。在草原区除碱斑和沼泽地外,各类土壤均能生长。因此,它又是适应性强的牧草。可成为各类草原植被第二层或下层优势成分,也可以成为次生性小型禾草草原的优势种或建群种。它常常是贝加尔针茅草原、羊草草原、大针茅草原、克氏针茅草原及浅叶菊草原群落中组成下层的小禾草层片。如上述草原过度放牧时,糙隐子草增加,成为优势种,可形成次生的糙隐子草草原。因此,它是演替系列中的一个不甚稳定的阶段,在东北西辽河平原大兴安岭山前台地内蒙古高原的居民点及牧群饮水点附近较常见。如果减少放牧,保护较好,易恢复到原生状态,继续强烈放牧也很容易进一步退化,变成冷蒿占优势的群落或造成草原沙化,在其他各类草原群落中也是常见的重要伴生种,甚至在草甸、盐生草甸、草原化荒漠中也都是常见的伴生种。因此,它是分布范围广、生态适应性强的优良牧草。[4]

生长环境

多生于干旱草原、丘陵坡地、沙地,固定或半固定沙丘、山坡等处。[5]

产地分布

国内产布于黑龙江、吉林、辽宁、内蒙古、宁夏、甘肃、新疆、河北、山西、陕西、山东等省区;国外分布于蒙古、苏联远东南部,西伯利亚南部,哈萨克斯坦、高加索、伏尔加河流也有分布。[6]

饲用价值

糙隐子草在生育期间粗蛋白含量达8.18—19.31%,粗脂肪含量达 3.14—5.7 3%,其自量值也较高(表 11—1、11—3)。氨基酸含量也较高(表11—2), 且草质柔软,因此,属于营养成分含量较高的优等牧草之一。其适口性,在新鲜时,为各种家畜所喜食,特别是在早春返青早,东北草原一般4月中旬返青,5月上旬即可放牧。羊和马、驴最喜食。即使到了夏季,该草的草质仍然柔软,各种家畜的适口性仍然很高。因此,以糙隐于草为优势的草原 ,多做为放牧场,但如过度放牧常常引起草原的沙化。该种在各类草原中一般都生长较矮。因此,不宜为割草场利用。但在秋季放牧,家畜采食后上膘快,牧民称它是抓膘的宝草。糙隐子草属的其他一些种类,也均是优良牧草。[7]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