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啟主選單

求真百科

約翰•湯姆遜

約翰•湯姆遜John Thomson,1837年6月14日-1921年9月29日)出生於英國蘇格蘭的愛丁堡,年少時是光學儀器作坊的學徒。在工作中,學會了攝影的原理。

為最早記錄他到東亞旅行的攝影師之一。他在19世紀後期在印度支那,中國和塞浦路斯生活的照片保存在圖書館的藏書中。

他使用相機記錄了1870年代倫敦街頭的生活。他還捕捉了第一次世界大戰之前的富人和名人。是19世紀最重要的攝影師之一。同時具有地誌學家、旅遊探險家、及作家等多重身分,並為後來的專業新聞攝影之先驅。

目錄

首批至遠東的攝影家之一

約翰·湯姆森(John Thomson)是首批旅行至遠東的攝影家之一,他忠實的紀錄了19世紀在東方各國的風土人情,他的攝影作品成為重要的社會人文記錄,也是一位勇敢而堅定的攝影師,

他的開創性作品,記錄了英國和遠東地區的社會狀況。在不同的時間,他在倫敦,新加坡和香港設立了商業肖像工作室,但他的真正興趣是在日常生活中拍攝普通人。

湯姆森的成就之所以更大,是因為他在攝影器材笨重,笨拙且笨拙且結果難以預測的時候工作。儘管有這些局限性,他還是創作了大量高質量的作品,如今它具有巨大的歷史意義。

最初在愛丁堡學習化學(對當時的攝影師來說是必不可少的技能)。

1862年4月,25歲的約翰·湯姆生踏上英國在東亞的殖民地──新加坡,在那裡,他與他的兄弟William創立了一家製造海洋計時器和光學儀器的公司。

他還開設了一家專為商人們拍攝肖像的攝影工作室。

他對亞洲地區文化的著迷,使他在馬來亞和蘇門答臘島旅行,並拍攝了當地人的照片。他還前往印度和錫蘭(現在是斯里蘭卡),然後是暹羅(現在是泰國)和柬埔寨,在那兒拍攝了這些國家國王的肖像。他廣泛記錄了柬埔寨古老的吳哥窟寺廟。

1866年,返回英國,在那裡他發表了他的照片作品和演講,然後在第二年回到遠東。他在香港成立了一家攝影棚,在接下來的四年中他訪問中國,拍攝帝國統治最後幾十年的人民和文化。他沿著長江流域3,000英里旅行以及拍照。[1][2]

福爾摩沙之旅

1871年4月,約翰·湯姆生的第一場福爾摩沙之旅,從打狗港(上岸),拍下了美麗壯觀的影像。[3]

為19世紀的打狗港留下最完整的影像紀錄。在他的鏡頭下,打狗港海天闊遠的東方詩意,展現獨特的影像美學。此外,湯姆生也拍攝了當時稱為台灣府的台南,如熱蘭遮城(安平古堡),最遠曾涉足荖濃溪流域,保留了百年多前的地貌。

湯姆生在台其間,共拍攝了四十幾張照片,除了拍攝南台灣的風景,如月世界、山谷、竹林等,重要的是,他還記錄了原住民平埔族:從平埔族人的獵人、少女、到漁民,都是湯姆生攝影的對象。這些作品陸續在他的各種著作中呈現,對台灣本地文史研究及南島影像史之建構意義深遠。因為如此,約翰‧湯姆生的名字與台灣歷史深深的烙印在一起。

定居在倫敦

十九世紀,是東西文化交會錯綜頻仍的年代,期間驚喜、痛楚與感動交揉,湯姆生的作品每一張照片,呈現一個西方人遭遇神秘東方國度的註解,其兼揉東西方肖像的美感差距,融合東方傳統山水畫的透視與構圖美學,人文與地理細膩觀察。透過玻璃底版看見的微歷史,湯姆生以其獨特的眼光與感情,映現並框架了一個他眼底東方異域在千年孕育下,其深厚歷史文化中的寧靜幽遠。

1872年,回到英國,並定居在倫敦。他出版了在亞洲將近十年的旅行紀錄照片。

最著名攝影倫敦街頭生活

1876年,他開始了最著名的項目:倫敦街頭生活。這是湯姆森與記者阿道夫·史密斯(Adolphe Smith)合作製作的月刊。

這樣做的目的是要突出倫敦窮人的困境,他們要麼在街上乞討,要麼被迫長時間工作,收入很少。儘管英國富裕且經濟繁榮,但社會改革者日益擔憂的是,為幫助貧困者所做的工作很少。

湯姆森認為,攝影可能是一種有價值的工具,可以以「毫無疑問的準確性」在倫敦的街道上展現「生命的鬥爭」。在這項工作中,他的目標是「向公眾介紹倫敦街頭民俗的現狀,並提供一系列真實的人們本人的照片」。

1870年,湯姆森引入的干版印刷工藝,與以前的工藝相比,他提供更清晰,更詳細的圖像,並且曝光時間更短。這些照片準確記錄了人們的日常生活,例如掃煙囪的人,公共「消毒員」,擦鞋匠,賣花人和出租車司機。每張照片均附有對該主題及其情況的詳細描述。重點是提供真實,準確的圖片,而不誇大或引起轟動。通過這種方式,湯姆森賦予了受檢者尊嚴和人性。

1877年,以紙張折疊方式出刊。內容包含圖片和說明。

出版影響力的書

1878年,以書本形式出版。湯姆森是最早使用相機作為社會改革工具的攝影師之一。他的書比雅各布·里斯(Jacob Riis)有影響力的書《另一半如何生活:紐約物業單位中的研究》早12年出版。完成這項工作後,湯姆森現年40多歲,他最後一次出國攝影之旅是去塞浦路斯。之後,他在倫敦的白金漢宮路(Buckingham Palace Road)建立了成功的肖像工作室,後來轉移到梅菲爾(Mayfair)。

1881年,他被維多利亞女王任命為皇家攝影師,湯姆森將其中一張女王的肖像收藏在皇家收藏中。在隨後的幾年中,他在皇家地理學會工作,擔任講師和導師,為想要記錄其旅行的探險者提供指導。

數字化湯姆森的照片

1910年,從肖像工作室退休,回到了愛丁堡。湯姆森向維多利亞時代的觀眾介紹了遠東地區的人民和文化,這些圖像不僅讓人們了解了一個迷失的世界,而且還展示了湯姆森的攝影技巧以及他對各行各業人士的好奇心和同情心。使他成為攝影新聞學的開拓者之一。

1921年,去世前不久亨利·惠康(Henry Wellcome)收購了湯姆森(Thomson)原始的玻璃底片底片系列。今天,惠康圖書館仍然保留這些負片。

經過廣泛的保護項目,惠康圖書館對660張原始底片進行了數字化處理,涵蓋了湯姆森1860年代和70年代到中國,印度支那和塞浦路斯的旅行。數字化項目使圖書館能夠掃描底片的大小和質量,使得在某些情況下,與今天的湯姆森本人通過木箱相機所看到的相比,觀看者在今天的照片中所能看到的內容更多。該項目的精選作品現已在主要的國際展覽會上遍及全球。[4]

1921年9月29日,湯姆森於倫敦去世。

紀錄

1837年6月14日生於愛丁堡。他是九個孩子中的第八個,他的父親是一個煙草紡紗廠。

1850年光學和科學儀器製造商的學徒;學習化學和數學。

1861年成為蘇格蘭皇家藝術學會的會員。

1862年前往他的兄弟威廉居住的新加坡,並成立了攝影工作室。

1862-66年在遠東旅行,訪問了馬來亞,蘇門答臘,錫蘭(斯里蘭卡),印度,曼谷和柬埔寨。

1866年回到英國並出版了他的第一本書《柬埔寨古物》。

1867年返回遠東,留在新加坡並定居香港。花了四年時間拍攝中國的人民和文化。

1872年返回英國,住在倫敦的布里克斯頓。

1876-7與記者阿道夫·史密斯(Adolphe Smith)合作撰寫倫敦月刊《街頭生活》。

1879年當選為攝影學會會員,後來又選為RPS。在倫敦開設工作室。

1881年,維多利亞女王任命他為王室攝影師。

1910年從他的商業工作室退休,居住在愛丁堡。

1921年因心髒病去世,享年84歲。

書籍

《維多利亞時代的倫敦街頭生活》

(多佛出版社,1994年)包括湯姆森最著名的倫敦街頭肖像。

編輯和翻譯加斯頓·蒂桑迪耶

(Gaston Tissandier)的《攝影歷史和手冊》(1876年)

他最出色的中國攝影作品在中國出版

《約翰·湯姆森的鏡頭》(河川圖書出版社,2010年)

參考資料